国内专家谊称:“读书是人生修养之基”——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专题
2024-04-24
更新时间:2024-04-24 09:56:01 作者:知道百科
据国内专家谊称:“读书是人生修养之基”,读书无疑是提升自我修养、扩展知识视野的有效途径。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旨在鼓励人们阅读,弘扬阅读文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不妨回首自己的读书历程,思考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和成长。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磨砺,让我们在翻阅书籍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读书的海洋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为自己的成长之路添砖加瓦。
世界读书日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4月23日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习主席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并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读书之道,分享读书感悟,提倡和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项终生事业,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养成爱读书、常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帮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看清人生的方向。无论是忠于国家社稷,还是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当你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抑或纠结迷惘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一定是你的认知和积累出了问题。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大学7位中青年杰出专家,浅谈“读书之道”。
——编 者
百忙之中巧读书
■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刘光明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我们常常忙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时,读闲书成为奢侈,这时应当如何忙中取巧、读书充电呢?一要巧盯新发展,读前沿之书。每天关注工作领域有关理论的最新发展,原原本本读原著和最新重要讲话,以及理论权威的最新精品力作。二要巧设资料库,读厚重之书。把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理论划分为若干领域,设立文件夹,每天都搜集整理相关书籍或文章的电子版进入资料库,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宝库。三要巧取关键词,读应急之书。接受紧急任务后,根据任务需求输入关键词,在资料库中迅速获取权威资料和最新理论成果,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最快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和写作,从而高质量、快节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有限的时间内打一口深井
■联合作战学院教授 汪洪友
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依我看,第一,要会选择,更要敢舍弃。选择是一种能力。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抵挡住“快餐式”知识的诱惑,从浩瀚书海中选一本好书,更需要独具慧眼。选好书之后,我习惯于在分析目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迅速锁定相应章节,进行“蛙跳”式阅读而不是“逐岛争夺”。第二,要进得去,更要出得来。专注是读书的基本要求。“看得进去”需要定力,但仅仅专注于读书本身是不够的。读书的更大价值在于掩卷之后,能让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彼此贯通,“学而思”“思而通”,为书中理论找到现实归宿。第三,要宽正面,更要大纵深。一本好书总是布局严谨、内容丰富、逻辑自洽,而由于完整的读书时间不可多得,我更倾向于在有限时间内打一口深井,而不是沉醉于书的谋篇布局。
主动阅读,享受阅读
■军事管理学院副教授 陈乃利越是忙碌,越需要书籍为伴。它不仅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更让我们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晰头脑和敏锐洞察力,保持对前沿的捕捉和对方向的把握。因此,即便日程满满,也别忘了挤出时间,主动阅读,享受阅读,为思想注入清流,为事业积蓄力量。把时间和精力花到“经典”上
■政治学院教授 姜延军
“读书使人进步”是一个贯通古今中外的朴素而深刻的大智慧。当今时代,人们缺少的不再是“书/信息”,而是阅读汲取“书/信息”的兴趣和意志,判断选择“书/信息”的态度和眼光。置身于浩如烟海的信息、汗牛充栋的书丛之中,我们需要鞭策自己努力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花到“经典”上——因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资格成为“书”,也不是所有的“书”都有资格成为“经典”。
劝年轻学子多研读战史战例
■联合勤务学院教授 宋振国
认识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领悟未来。读战史战例,就是打开战争史的扉页,在人类社会战争史的长河中研究规律、预测未来。读战史战例,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与和平的珍贵性,也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营养和经验教训,提升谋战、研战、教战水平。
读战史战例,首要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理解战争的规律与指导,更好地把握未来战争的脉搏和趋势。读战史战例,关键是了解不同的战争模式和策略,汲取有益经验和技能,成为未来作战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主导者。读战史战例,核心是瞄准谋战研战能力,提高自身战斗素养,提升自己指挥带兵打仗的能力。
战史战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只有沉浸到到古今中外战争史的长河中,用心用力读战史学战例,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谋战素养、研战能力、教战水平,担起保卫和平、守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
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思考
■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 陈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是启发思考增长智慧的最有效手段。徜徉书海,择好书而读之,不亦乐乎!我的经验是,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思考。
一要思考读哪些书。重在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或工作的需要,构建自己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文科专业为例,不仅要读本专业的书,文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逻辑学、美学、史学等人文社科基础的书也要读,力求体系完整。在知识体系基本完整的基础上,再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要,选择一个方向专攻。
二要思考什么书值得读。面对数千年人类积累的知识海洋,人力有时尽,只能挑选着读。我的建议是,尽量读经典、读名著、读原文。对每一个学科专业而言,都有开创性著作,这是必读的。而那些二次解读、衍生发展性质的书籍,跳读、略读即可。
三要边读边思考作者说的对不对。尽信书不如无书,要从文字里探寻作者的思维逻辑,思考作者的本意。即便是经典著作,也要思考作者写书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今天是否发生了变化,还适不适用。
四要思考书籍对自己的价值。不管选择读什么类型的书,对自己一定都要有价值。有些人提倡读书不要功利化,读一些“无用之书”。我的理解,所谓“无用之书”,指的是短期内不具备实用价值,但对人生有长远影响的书。我不否认,有些书自己一时尚意识不到其作用但确有价值,但这些书不必着急读,时间到了,自然会想要读的。
最后,我提倡边读边写。读书不可做“貔貅”,读书所得一定要及时书写下来。通过写作,不仅可以把读书所得整理得更清晰、固化下来,还可以与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真正让书籍成为自己“进步的阶梯”。
识书之名 读书之时
闻书之香 品书之味
■国家防务学院教授 彭庭法
识书之名。读书欲精不欲博,宁精勿杂,宁专勿多,要择良书而阅,读名篇、读经典、读精品。
读书之时。读书当以勤为径,书山有路,唯勤可达,时时处处皆可读书,可挑选固定时段如晨起之后如晚睡之前,也可利用碎片时间或候车之时或等人之际。
闻书之香。读书务求心安宁,要静心专注,修身养性,享受独处的时光,汇入知识的流波,仿若闻花之香茗,一呼一吸间,具是身心清朗。
品书之味。读书贵在明其理,要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化为自己之言融入自己之思,如品书之味,口中应是久留余香。
主管 | 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编辑 | 崔程超
以上就是国内专家谊称:“读书是人生修养之基”——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专题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国内专家谊称:“读书是人生修养之基”——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专题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