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克服拖延症?探讨方法和技巧

更新时间:2024-04-17 21:46:01 作者:知道百科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拖延症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拖延不仅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还可能影响个人的生产力和成就感。如何认识和克服拖延症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通过探讨各种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144天。

为人处世,最怕的就是一个“拖”字。遇事拖延,总是明日做,明日了。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凡事只会拖延,到最后也会一事无成。当你提升做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下面是认识和克服拖延症的知识清单。

拖延症的定义:

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拖延症不是一种病,人人都有拖延症,而且无法根治。

拖延症的表现形式:

做事拖延,但在心理上不能接受,充满焦虑和自责,急切想改变却做不到(简单说就是想做,很焦虑,动不了)。

拖延症的痛点:

面对新任务,总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预期,想尽早开始、充分准备、出色完成。但一直停留在想的状态却不肯行动,一边拖一边伴有极度的焦虑,到最后截止日期临近的时候,要么草草干完,要么直接放弃。整个过程特别痛苦,越痛苦,越没自信,行动力就越差,就越容易放弃,最后形成一个自我挫败的闭环。

拖延症的危害:

心理长期积郁矛盾与痛苦,充满挫败感,严重的产生自我怀疑,导致抑郁,身体出现病变,影响正常生活。

拖延的底层心理机制:

本能反应:进化了150万年的本能,遇到爽的事情就凑,遇到不舒服的情况就躲。没有目标追求,逃避压力,不愿意做动脑子、耗能大、有挑战的事情。

心理逻辑:人类更看重当下的价值。

拖延症的三种典型类型:

期限性拖延:面对期限性任务,总觉得时间还早,迟迟不肯行动。唯有期限临近时,才会焦灼不安,匆忙补救。

自设障碍性拖延:凭空想象、编造出类型多样的借口、困难,心安理得地推迟完成任务。

分心性拖延:被各种杂乱的信息牵扯精力,无法专注完成任务(网络时代信息爆炸,消息、视频、段子每时每刻都在吞噬我们的时间,导致效率低下)。

产生拖延的原因:

人的行为由动机、能力和触发条件这三个要素组成,这三个同时都满足时行为才会发生。简言之,行为=动机+能力+触发。

动力不足:做事的目的不明确、理由不充分、动机不强烈。

能力欠缺:人会本能地回避困难的事情,去做简单的事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害怕失败。

触发不够:提醒自己马上采取行动的信号不够。

追求完美: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对每件事情都有很高的期望,在行动的过程中却发现总是达不到这个要求,从而产生一种持续的挫败感。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1)认知方法:挣脱潜意识的控制,从客观角度观察自己的行为和拖延症状,并确定改变的决心。

五步改变法:

①觉察:从自我意识中挣脱出来,观察审视拖延症,并梳理自己的症状,做好终结它的心理准备;

②行动:在一段时间内,用意志力强迫自己扭转拖延症,积极完成任务;

③调节:在拖延症和积极行动之间合理调节,不要过于苛刻要求;

④接纳自己:坦然面对自卑和不满的情绪,接纳自己的缺点;

⑤自我实现:用心体会战拖过程中,能够让你得到自我实现的改变和小事,强化这种幸福感,并从中获得持之以恒的力量。

(2)情绪方法:战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理智与情绪的对抗。理智就像骑士(控制行为,追求进步),情绪就像马儿(逃避压力,追求享受),骑士要想驾驭马儿,不仅仅要靠武力,还要适当哄一哄(放纵自己,让情绪占上风),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摆脱情绪的控制,理智决策并付诸行动。

(3)行动方法:在投身“设定目标—完成目标—正向反馈”这一个个闭环中,逐步战胜拖延症。可以从设定小目标开始,通过实现小目标来突破自我,增强信心。然后设定更多的目标按部就班完成,最终形成一种雷厉风行、今日事今日毕甚至提前完成的良性习惯,彻底终结拖延症。

解决拖延症的技巧:

(1)针对动力不足:认清目标方向,增强做事动机,提高行动力。

①“纳入蓝图法”:把任务融入到人生规划中。比如,希望自己成为文字高手,那么就认真完成面前的文案、发言稿、工作总结。

②“回望初心法”:想想当初为什么要计划做这件事,让自己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③“盘点收益法”:把完成任务和个人收益关联起来。比如思考做完它能让你获得什么好处?你的个人能力会提升吗?未来会因此得到更多的机会吗?这件事有可能帮助到更多人吗?

④“好奇驱动法”:多关注任务中不熟悉、新奇或始料未及之处,调动自己的好奇心,尝试把做事的外部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部需求

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法”:不要妄想马上解决拖延症,适当放纵自己一下。比如积极完成三天任务,然后允许自己拖延一天;或者光速做完一天工作,然后玩几个小时。

⑥“重赏勇夫法”:阶段性任务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看电影、吃大餐),整体任务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大奖励(旅游、购物),这对保持积极性很有好处。

(2)针对能力欠缺:减小行动阻力,把任务变简单,充分“哄骗”自己潜意识开始行动。

①“分解法”: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为机械性的劳动,把抽象的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步骤,把大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

②“倒推法”:用“倒推”的方式设置计划表,把所有的小任务串联起来。先写好最后一天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往回倒推,依次写下每一个时间点完成的小任务,一直写到今天为止。注意将计划表细化到更小的时间段,避免出现到最后几天任务量积压的情况。比如,你有写作任务时,“一周写一个章节”与“一个月写四个章节”截然不同。

③“减半法”:完不成任务量就减半,直至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记住,聊胜于无,坚持每天背1个单词就是胜利。

④“分清主次法”:把所有任务分成急并重、急但不重、重但不急、不急也不重四类,依次完成。最难的工作先做,简单的留着最后做,人一天的意志力是不断消耗的,不要妄想晚上加班熬夜完成最难的工作。

⑤“结构性拖延法”:这件事不想干,那就去干另一件同等重要的事情;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流水线化但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整理读书笔记,练字等。

⑥“减少干扰法”:将一切影响行动效率的干扰因素统统消除,全心全力地去完成任务。比如用电脑写东西时关掉音乐和聊天软件。

⑦“最后通牒法”:设立必须完成任务的截止日期,毕竟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3)针对触发不够:设置更多触发行动的信号,督促自己行动。

①“让子弹飞法”:在搁置一件待处理的任务之前,先了解它,这样虽然拖着,实际潜意识里也在搜集相关信息,构思解决方法。

②“群体压力法”:一个人容易拖延,引入群体的压力往往能克服。比如组个群每天打卡,互相监督。

③“宣告法”:如果朋友、家人、同事知道你的目标,他们会不时问起,这能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

④“眼见心烦法”:设置闹钟、张贴字条、更换屏保,增加看见任务的概率,督促自己尽快完成。

⑤“潜移默化法”:拖延可以传染,高效也可以传染。多和高效能人士打交道,精力充沛、激情四射、斗志昂扬、干劲十足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情绪和状态。

(4)针对追求完美:摒弃思想上的完美主义,适当追求行动上的完美主义。

①“降低预期法”:降低任务完成效果的预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②“立即行动法”: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二分之一,烂的开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只有先完成一个草案,才有修改的基础。

③“及时调整法”:达成某些任务目标需要在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计划。面对失败,不应气馁,而应根据实际迅速调整目标。行动上的完美主义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用行动持续改进,最后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

在每一个“今天”中,前进是最低限度,无论这一步是大是小,总要向前推进。

未来都是每一个“今天”的累积。奔着“今天”的目标去,每天都会获得积累。这样,今天就会比昨天更好,明天又会比今天更强。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关注、推荐是最大的鼓励。

参考资源:得到·知识城邦

以上就是如何认识和克服拖延症?探讨方法和技巧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如何认识和克服拖延症?探讨方法和技巧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浏阳一校长赞赏“打烟牌”游戏的教育意义

在浏阳一校长的眼中,“打烟牌”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耐心和智力,以及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

2024-04-17 11:58

小学生的“打烟牌”:尊重孩子的游戏本能,让他们自由发挥 | 快评

小学生在游戏中常常会玩起“打烟牌”的游戏,这是他们独特的游戏本能在发挥。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尊重孩子们的游戏需求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思

2024-04-17 11:52

学校是否应该禁止学生打烟?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校是否应该禁止学生打烟这一问题。一些人认为学校应该对学生打烟进行严格监管和管控,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而

2024-04-17 11:33

“校园流行‘打烟牌’游戏,校长致信家长警示:大一点要学抽烟了” 网友评论:愿学生们远离烟草诱惑

近日,校园中流行起了一种名为“打烟牌”的游戏,引起了家长和校长的担忧。有家长表示,这种游戏可能会误导学生,让他们觉得抽烟是一种酷炫的行为。校长也向家长发出了警示,强调

2024-04-17 11:20

小学生被禁止打烟牌,是谁逼迫好孩子走向精神病院?

小学生被禁止打烟牌,无疑是一种非常荒谬的现象。这些本该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孩子被迫走向精神病院,到底是谁在逼迫他们这样做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现实?值得

2024-04-17 10:39

孩子是否应该抽烟受争议,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什么?丨睡前探讨

孩子是否应该抽烟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们是否会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还应该关注的是他们可能因此而陷入不良的社会风气中。抽烟不

2024-04-17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