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的规范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2024-01-13
更新时间:2024-01-13 18:44:01 作者:知道百科
儿童的身体更加娇嫩,在发热时需要特别关注和妥善处理。根据儿童发热的规范处理原则,首要的原则是要及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温度可通过口腔、耳朵、腋下或肛门测量,但需根据年龄和舒适度选择适当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关注儿童的表现,如是否出现食欲减退、痛苦不安等症状,以便更好地做出处理。此外,对于高热超过38.5℃的儿童,及时给予切实有效的退热药物,如儿童退烧药片,但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使用。总之,规范处理儿童发热需关注体温、症状以及正确使用退烧药物,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舒适度。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主防御功能,所以退热药使用应当慎重。儿童身体各方面机能尚未发育完善,用药更应慎之又慎。把退热药和其他药一样用,不论体温的高低,每4小时即服用1次,有时体温不太高也服用退热药,这种做法是不妥的。退热药只是临时性用药,没有必要定时服用。退热药的作用是降低宝宝高热,增加舒适度,并非一定要降至正常,这需要一个过程。适当的发热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个免疫过程,并非一无是处。过去物理降温常被认为是有效又安全的退烧方法,小儿发热,首选的应对方法是物理降温,即用温水擦浴或洗个温水澡,家庭医生常常给发热的宝宝使用冰袋降温。这种物理降温方法事实上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美好。过去经常使用的酒精擦浴法已经被摒弃了,因为弊大于利,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许多儿科医生并不主张给发热的宝宝物理降温,或物理降温不应该作为退热的首选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短暂发热,体温低于39度时,对小儿并没有多大的伤害。而温水擦浴和泡澡这样的方式反而会使宝宝感到很不舒服,在发烧39°C以下时不需要使用,以上时一般也应该以退热药作为首选。只有当孩子不能吃退热药时,才考虑选择擦浴降温,或者当孩子非常难受时也可以考虑加用。当然,上面这些建议,都是建立在“退热的治疗目标是提高舒适度”这个医学界的主流观点之上的。
目前专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建议使用两种最常用的小儿退热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小儿退热药是以对乙酰氨酚基和布洛芬为主。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毫克/公斤体重。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毫克/公斤体重。对于退热效果不理想时,可以使用两种药物交替服用。(对此种做法仍有争议)
对于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主张散包降温,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使用退烧药后容易引起大量出汗,会引起体温过低。也有些宝宝对退热药特别敏感,即使使用方法和剂量合理,也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现象。这种情况要注意多喝水和保暖,以免引起脱水。注意小宝宝发热时一定不要过度捂热,散开包被或脱下厚衣服,即使不吃退热药,体温也会有所下降。如果宝宝发热时间很短,没有伴有其它症状,可以暂时在家观察,如果发热超过48小时不降或又出现高热、精神差、拒吃奶等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必要的检查,怀疑有细菌感染时再使用抗生素。
以上就是儿童发热的规范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儿童发热的规范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