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问题,发财不指望
2023-12-07
更新时间:2023-12-07 11:17:01 作者:知道百科
生活中,我们都渴望过上富裕而舒适的生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指望发财。毕竟,财富的积累需要艰辛的努力、机遇的捕捉和正确的决策。然而,尽管发财难度较大,我们仍可以通过改善生活质量、追求内在满足和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来体验更加充实而满意的人生。因此,我们应当以平常心对待发财这一课题,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过上有意义而充实的生活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关注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全文。有些读者看了职场35岁现象可能会发生“逆转”那一期之后,纷纷留言,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依我看,还是不愿意接受。
有些话题怎么讲呢,你愿意接受是那回事,你不愿意接受,还是那回事。
人定胜天固然是一种说法,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存没问题,发财没指望。
生存没问题是整个社会生产力已经到了一定阶段,而恰恰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发财反而变得没指望。
正如权游的台词,混乱是阶梯,发财本身就是社会变化时期的现象,比如60后,70后遇到的那个年代,发财的比例就比较高。
与此同时,他们生存是有问题的。
60后,70后,生存有问题,发财有指望,90后,00后生存没问题,发财没指望。
事物是一体两面的。
当人们进入到生存没问题,发财没指望的阶段,精神需求是非常庞大的一个需求方向。
俗称共识经济的潜力远大于物质经济。
人买了新房子,买到一定面积,比如人均40平米之后,不可能每一代人都把爸爸的房子拆掉,重新买。
你去看欧洲人,美国人,大都是在住爸爸,甚至爷爷留下的房子里。
所以我说物质需求,到一定阶段后,会趋于饱和。
后面当然还有逐年更新,但不会有最初的爆发式增长。
就像家家都没车到50%的家庭有车,这个过程是从无到有的物质需求的爆发,50%的家庭有车之后,会进入平稳期,比如7到10年更新一批。
所有的穷国在变成富国的过程中,都是这样的,这是规律。
那么人们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阶段后,精神需求会大幅度增长,俗称饱暖思淫欲。
我们把后者就叫做共识经济。
这个东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俗的。
孔子分析的很到位,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人类文明当中有没有高大上的东西?比如老子的,庄子的,苏格拉底的学问,有没有?
有。
有没有办法大规模深度传播?
答案是没有。
佛法到佛学到佛教,这是一个逐渐迎合市场,逐渐世俗化的过程。
佛法本身与烧香磕头拜菩萨许愿保佑之间没有联系,佛学讲因果,说的并不是你烧香就会被保佑。
但是这不重要。
因为佛法没有传播的基础,没有几个人真的会去研究那玩意儿,一万个人里面,也不会有一个。
于是早期修行过佛法的那批人,他们想要构建一个组织,就得搞出一套佛学体系,著书立传,写了很多佛经。
然后靠这些教材,开始培养职业的僧人,再由他们像公司员工发展客户一样去发展信徒,从而构建了佛教。
到了佛教这个层面,你就会发现与佛法比,很接地气了。
我烧多粗的香,你给我多粗的保佑,这之间是有比例关系的,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香客来买什么呢?买一种心灵的安宁。
我给你钱,你给我片刻的安宁。
如果说宗教都得接地气才能真正传播,那么更大范围内的共识经济,就必然要更接地气。
或者说,你首先要弄清楚,你针对的是客户的哪方面需求。
我08年的时候,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不久,有一个华尔街被辞退的交易员,回国了。
他当时给过我一种说法很有意思。
他说,我并不能帮助我的客人赚钱,我的专业素养实际上是在帮助我的客人,亏得慢一点,或者说,玩得久一点。
这句话我是头一次听到,事实上,后来也很少听到。
因为我在那些国内土生土长的金融从业者身上听到的更多的说法是,你信我,得永生。
就是拍着胸脯给你打保票,只要听他的,就能大赚特赚。
直到今天,你去金融市场里转转,这帮人给你的说法依旧如此。
但是这个华尔街回来的老兄,他的说法让我耳目一新。
我当时很好奇,你这么说,还能有客户么?谁还会愿意找你呢?
他可能是刚回国,对国内的环境并不了解,他也很惊讶,难道自己说错了么?
或者说,他觉得他只是道出了一个在华尔街几乎是共识的说法。
美国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很少有散户能够打败机构,或者说,曾经以为散户能够打败机构的那帮人,大都已经作古了,他们搁如今都是100多岁的。
很多人看到自己爷爷,爸爸都不可能做到,于是渐渐不再相信个人投资能够暴富,于是美国市场慢慢变成了一个以机构为主体的市场。
而国内市场,实际上还处在美国市场100年前的状态,是以散户为主体的。
这里面存在着上百年的时间差,所以他说那句话,在我们听来,是很新鲜的。
他觉得绝大多数散户都不可能赚到钱,是一个常识,而这些散户之所以找到他,并不是来发财的,而是希望通过专业指导,让自己多玩一会儿,输慢点。
他这种说法,是在美国待久了,他以为国内的散户和美国散户的想法一样,都是想多玩一会儿,输慢一点,并不指望能发财。
但是他错了,国内散户并不这么想,人家是真指望能赢的。
所以他这句话,也只有08年的时候讲过,后来不这么讲了,因为他很快适应了国内的需求,他很快也就变得满嘴跑火车,信我者,得永生,都这个调调了。
我讲这个段子,不是为了搞笑,而是为了通过他08年时无意间说出的那句真话,来告诉你金融专家服务于散户的本质是在服务什么?
实际上是满足你的一种精神需求,赌钱的需求。
赌钱,或者说对发财的期盼,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就像和尚跟你说菩萨会保佑你,也是满足你的一种精神需求。
这些本质上都是共识经济的一部分。
当然,还有更大的一个类目,我之前提到过,游戏《我被美女包围了》大火并不是偶然。
据说这个游戏小组还要再接再厉,就如我们之前预测的那样,还要开发续集,我被帅哥包围了。
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
无论是针对男性的来自日本的岛国爱情动作片,还是针对女性的来自韩国的长腿欧巴幻想剧。
咱们有些读者认为人类的主要精神需求是自我提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或者是通过改变自我,从而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这个有,但是这个占比极低。
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你在咱们的读者里面看到这种人的比例特别高,不等于真实的人群中也有这么高。
我们的文章几乎传遍了数亿华人网民,最后愿意留下关注的,不足千分之一,真的每篇都读的,不足万分之一。
所以你不要以我们这里的爱好者比例来推测世界,那你会误判市场,误解人性。
真实的市场里,最流行的精神需求就那些东西,开后宫,当皇帝,扮将军,或者各种现实中你无法体验的,例如刺客什么的。
这些东西,只有游戏能满足。或者说,越来越趋于模拟现实的游戏能满足。
我们不要高估世俗当中的成功,因为那东西带来的体验其实很有限。
你再有钱,房子住到几千平,到头了。你说你想要十艘航母,这可能么?
但是游戏可能呀,真的可能。别说当将军,当皇帝,哪怕你要当斗罗大陆的主宰,你要一拳开宇宙,都可以的。
我们的爽文,我们的游戏,其实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很赚钱的。
咱们并不擅长游戏引擎这种硬核的开发,但是不意味着我们不善于赚钱。
我们年轻的时候,DOS游戏那个年代里,很多人都玩过一款游戏叫皇帝,就是开后宫,录大臣。
有人,就以这种东西为模板,开发了类似的游戏,无非把后宫妃子的图片做得擦边了一点,卖到全世界,赚了几十个亿。
这种游戏成本很低很低的,主要是创意,就是改改图片风格,改改名字,比如到中东,就变成了你要当苏丹,娶的都是阿拉伯风情的美女。
中国版本就是杨玉环,苏妲己那些,到了中东就成了人家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美女。
人性当中的需求就这点事儿,90年代上映的电影《甲方乙方》与后来的电影《私人定制》如出一辙。
你发现时代变了不等于内核变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
《甲方乙方》里面有些人想要体验被拷打的感觉,有些人想要体验当巴顿将军的感觉。《私人定制》里面有人想要体验当领导被诱惑的感觉。
本质上都是同一类需求。
大多数人在虚拟世界里想要体验的都是这种层面的,俗称当将军,当皇帝,当宇宙主宰,或者另辟蹊径,当间谍,当刺客,当杀手,主打神秘主义。
很少有人想要体验深刻,体验复杂。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儿子考试成绩提高了,你会奖励他大餐,会奖励他游戏,你会不会奖励他一道奥数题?
你觉得有多少孩子会希望自己得到一道奥数题作为奖励?有多少?有没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那不就得了。
所以这个市场,低俗的才是有生命力的,简单到你烧几根香得多大的保佑,才是有生命力的。
尤其随着“生存没问题,发财没指望”的到来,更多的人,会放弃自我提升。
俗称在上班与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
而谁能用足够低俗,足够接地气的方式去满足未来的这部分市场需求,谁就是未来的成功者。
千万不要用我们这拨人自己高雅的爱好去误判这个低俗的市场。
一个人自己喜欢做一件事,与你把身家掏出来去投资一件事,是两码事。
一个人可能自己喜欢读佛经,但是他真投资的时候,说不定投的全是夜总会一类的项目。
因为看懂现实,才是智慧。
关注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全文。
以上就是生活没问题,发财不指望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生活没问题,发财不指望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