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刘晓庆(一) - 知青时代
2024-04-10
更新时间:2024-04-10 15:18:01 作者:知道百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刘晓庆是一位知青。她在青春年华的时光里,经历了种种艰辛和挑战,却也锻炼出了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知青时代,是她人生中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让她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方向。从知青到影视巨星,刘晓庆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村姑娘如何奋斗拼搏,最终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965年10月,我们重庆育才中学的四十多名同学,从学校毕业后便主动申请,奔赴四川宣汉县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占领山头”,创建社办林场。宣汉县位于四川东北边陲的大巴山南麓。1933年,红军曾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
春天,杜鹃花红了;冬天,竹山白了。冰雪化尽,东南风开始变得缓和。我们就像大巴山上的丛丛茅草,顽强而杂乱地成长起来。
“文化大革命”的鼙鼓敲响,各社办林场都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们用二胡、扬琴、三弦、手风琴组成极不正规的乐队、声不成声,调不成调的,凭着学校节日舞台上学来的那唱唱跳跳的几下子,居然演遍了宣汉、开江、达县一带,颇受农民欢迎。
那时候,节目的好孬主要看革命的火药味是否充足。
一、初识刘晓庆
说来惭愧,我出生在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是学政治经济学的,全家无人与音乐有缘。 不知怎么回事,在宣传队里,我居然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歌唱演员。赶场途中,农民们总要拦住我,齐声强邀:“今天要唱一个才走得脱路!”
那时候的人,脸皮也真厚。站在田塍上,略微拿一下架势,便扯开喉咙唱将起来。那曲目不过是《太阳出来喜洋洋》之类,说不上有啥艺术性,只要嗓门高,声音大就行。农民评歌的标准是:音调越高越好,所以那念头我们这里的歌手们,脖子上老鼓起一条青筋。观众还使劲鼓掌,手拍红了也无妨。
有一天,宣传队一位拉二胡的朋友告诉我、宣汉城关农场来了一批新知青,其中有一位女知青特别出众,吹拉弹唱都不错,尤其是表演,绝了。
下午,我和几位朋友进了城。宣汉县城多为青瓦屋脊的瓦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县城却不过是一条傍河修建的主街,最热闹的地方,也不过是文化馆所在地点灯管球场。
此时,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们仿佛过节一般,潮水似地向灯管球场涌去。顺着人流,我和朋友吗也来到着县城的中心地带,尽管已是秋风习习,汗水却把内衣都湿透了。
“革命的同志们,请大家赶快到灯光球场去呀!”去听党点公报,去看县农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演出呀!”是文化馆刘馆长的声音。瘦猴似的刘馆长,其貌不扬,脸上长几颗麻子,热闹倒是挺善良热情的。他打一面铜锣,扯开嗓门汗浸浸地吆喝着。
我和朋友们好不容易挤进人丛 选了个高地势,场景便尽收眼底。只见一位身材适中的女知青,扎着翘鬆鬏,穿一身红卫兵的绿军装,拴着军用皮带,挺威风地宣读党的公报。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她戴好军帽,向四周的观众敬了军礼。报幕员出来了,人们安静下了。在一阵简易乐队的伴奏声里,女知青翩翩起舞。嗬,那身段,那眼神,那舞姿,令宣汉观众大开眼界。
宛若大巴山上的松涛,掌声顿起。空旷的灯光球场也变得不再空旷,到处都充满着欢腾。
女知青舞毕,随即又是一段扬琴独奏《欢乐的草原》,一段“样板戏”清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观众沸腾了,掌声不断。
朋友们告诉我:“看,那就是刘晓庆!”
晚上,在县曲艺队办公室,我们见面了,县农场宣传队的刘晓庆、李贵森、裴寿宣等人都来同我们握手。
朋友们要我唱一曲,推脱不过,加之刘晓庆主动提出为我伴奏,只好硬着头皮唱了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接着,朋友们纷纷献艺,唱的、跳的、拉的、敲的,小小的曲艺队办公室,被人们搅成了一锅粥。
二、生产队的刘医生
有人说,刘晓庆是一个坐不住的人,是一个每天都有新想法的人,此话不无道理。
记得有段时间,她一会想开拖拉机,一会想当打鱼郎,一会想当医生。
那年头,赤脚医生是很吃香的。背个红十字包,里面不过是些红药水、碘酒、阿斯匹林之类,有的箱里还多几根扎针灸的银针。这种医术极平庸的医生,吃香就吃香在它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新生事物”。那时候,赤脚医生往任何农民家中一坐,一大碗香喷喷的腊肉鸡蛋面就端上来了,这是当地人待客的最好食品,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刘晓庆断定自己能当个好医生,她天天哼着《千年铁树开了花》这支歌,一本《农村医疗手册》被她翻得稀烂,到处拜师学艺,到处给人扎针,甚至卷起裤管,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一条腿全扎肿了。农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刘医生。
五妹是个天真活泼的农家小姑娘,她很钦佩能唱会跳的刘晓庆,亲热地叫她“刘姐姐。”她常来晓庆处玩,来了就入神地听晓庆练扬琴。晓庆也很喜欢五妹。有一次,人们停机她在屋里头开“独唱独奏音乐会”,推门一看,观众竟只有五妹一个人。
不久,五妹不知咋搞的,老喊肚子疼,刘晓庆真像大姐姐似的,劝她,哄她。又打开药箱,念了一段“最高指示”,然后让五妹躺在床上,满有把握地替她扎银针。
五妹不哭了,五妹不疼了,刘晓庆兴奋异常。她想,我的医术是顶不错的。
第二天,有人告诉她,五妹回去厚,当天晚上就小产了。天啦!尤如分开八瓣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刘晓庆的心顿时一下子凉了。她赶紧翻开《农村医疗手册》,那上面赫然写着:孕妇禁忌。
刘晓庆呆了。她怎么也弄不懂,五妹那年菜十四岁,为啥会有小孩?天啦,她自己还是个小孩啊,是谁干的这种鬼事情?
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刘晓庆却再不想当什么赤脚医生了。直到她离开宣汉农场,参加了民兵团宣传队,那只红十字药箱仍孤零零地被遗忘在床脚。
以上就是那个年代的刘晓庆(一) - 知青时代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那个年代的刘晓庆(一) - 知青时代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