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特点,从鹿晗和葛优身上看出来
2024-04-17
更新时间:2024-04-17 16:25:01 作者:知道百科
北京人以热情好客著称,鹿晗和葛优作为出生在北京的两位知名艺人,也展现出了这一特点。无论是鹿晗的阳光笑容还是葛优的幽默风趣,都让人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和豁达。他们不仅在艺术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北京人的独特精神。无论是走在舞台上还是走在生活中,他们都展现出了北京人的自信和大气,成为了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以前,总以为只有东北人才是天生的段子手。
然而,不知不觉中,这个标签正在慢慢被北京人所取代。
像大张伟,他这个地道的北京人就没事喜欢在节目中说几句段子。
“50块钱再好看,它也没100块钱招人喜欢呐。”
“为什么女孩儿衣服总要买新的?因为去年的衣服永远配不上今年的你。”
“为什么是双下巴呢?因为一个下巴太孤单。”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倒也省话费。”
别以为这是综艺效果,这就是北京人的日常。
再加上北京人说话,总带着儿化音,还特别喜欢用您,几句歇后语甩出,真是又有趣又生动形象。
当然北京人有趣的点肯定不止一个,听瞧妹给您仔细掰扯一下。
北京人特别“懒”
葛大爷的“北京瘫”真的是形象地体现了北京人慵懒的精髓。
在他们眼里,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瘫着绝对不坐着。
甭管什么场合,“北京瘫”绝对无处不在。
就连冯导、鹿晗、张一山等北京爷们儿也都曾亲身在公众场合演绎过这种蜜汁坐姿。
当然最出神入化的莫过于二十年专业无骨的大张伟,被人认为其生动形象无出其右者。
不仅坐没坐姿,他们穿衣服也很随意。
无论是大老爷们还是妙龄少女,平时喜欢穿的都是T恤运动裤运动鞋。
女孩子常常素颜就出门了,精致打扮那都是正式场合才会有的事,私下随意就好。
因为这么懒,所以北京人也特别没追求。
大张伟曾在《脱口秀大会》里面坦言:“我就不喜欢拍戏,因为拍戏太累了。我拍戏时候都在想,我有那么缺钱吗?”
估计觉得挣钱都累的也只有北京人了。
当然,他们只是不好争名夺利,但是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还是有的。
加班也是常有的事情,活也没比谁少干,结果还是被误解的够呛,也着实委屈了。
要知道每年放假的时候,外地人都回家了,坚守岗位的也只有北京人而已。
平日里也把工作完成的十分出色,做事麻利、干练,旁人还真挑不出啥毛病。
既然都完成好本职工作,没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倒也没啥。
说实话,谁不羡慕北京人的悠然?
北京人喜欢“贫”
以前有部电视剧叫《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十分形象地把北京人的嘴贫演绎的淋漓尽致。
要知道,北京人有事没事都喜欢贫几句解解闷。
在北京,就没有的哥不爱聊的,甚至在坊间还流传着“北京的哥都会说相声”的传说。
据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几乎都不看后视镜,一门心思跟着广播里的哥儿俩说群口相声。
别看北京人爱贫,但从来不是瞎贫,往往贫的十分有水平。简简单单的一件事都能给分析的头头是道。
南来的北往的,就没有北京人搭不上话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草坑儿里蹦的,那叫聊的一个全乎!
有人这样描述北京人聊天:
天南海北一通儿聊,三天三夜不带重样儿的。从历史人物到英雄好汉;从体育明星到娱乐红人儿;从军事装备到世界局势;从涨工资到物价提升……
总之,聊天儿的领域涉及国内外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
可以说,就没有北京人不能贫的。
北京人贫从来不分时间,早上甭管再着急上班,也要闲扯几句;吃完晚饭后,不论战到大家直打哈欠是决不罢休的。
北京人的贫往往不经意,却又入情入境,在北京人看来,“贫”就是生活。
北京人随意吃
倘若论会吃,北京人肯定算是首屈一指。
北京人吃东西既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
在北京多高档的餐厅都能找到,但是多么随意的野味北京人也可以吃的不亦乐乎。
但北京人最迷恋的食物,肯定是麻酱。
汪曾祺所著的《老舍先生》里有这么一则轶事:
有一年夏天,北京的麻酱供应短缺,连老舍先生都急了,把这当成一件大事写进了人大代表提案里,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
何止是夏天离不开麻酱,有人调侃北京人的血液里流淌的都是麻酱。
一碗面放上黄瓜香菜辣椒油再淋上麻酱,没等搅拌好心急的人就吃的七七八八了。
明明只是热乎的小米面糊浇上麻酱,面茶却被认为是北京传统小吃里的大佬,北京人贴着碗边儿转着圈儿就可以喝一碗。
清汤煮熟的涮肉和爆肚类食物,离不开麻酱赋予它们灵魂。
还有分层鲜明的麻酱烧饼、糖香四溢的糖火烧、薄酥掉渣的麻酱糖饼,都少不了麻酱给予味道。
就连简单的菠菜、白菜、豇豆等蔬菜,麻酱也能把普通的食物化成乾隆爷口中的珍馐。
可以说,北京人一年四季的命都是麻酱给的。
除了麻酱,北京人食物简直是丰富多彩。
早点喜欢以面食为主,一般都是烧饼、火烧、油饼(糖油饼)、油条……也有爱吃豆腐脑、豆浆、羊杂汤、面茶的......
也有人爱吃碗豆汁儿配上刚炸好的焦圈儿,就着几根浇上辣油的咸菜丝儿。
午餐晚餐样式更多,红烧肉,酱肘子,烤鸭,扣肉,红烧鲤鱼,炖牛肉,卤煮火烧,葱爆羊肉……
除了三餐不同,北京人吃东西还讲究四季时令。
春节吃炸春卷、炸年糕,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吃重阳糕,中秋节吃月饼。
立春吃春卷和春饼,立夏吃面条,小满吃野菜,立秋贴秋膘,秋分吃“秋菜”,霜降吃柿子,立冬、冬至吃饺子……
遇见吃的,北京人的确比什么都上心。
北京人都特别热情
在北京有四大神秘组织,分别是“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和“丰台劝导队”。
其中最出圈的莫过于“朝阳群众”,这几年能有多位名人和艺人吸毒被捕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有网友在网络上打趣说:
“朝阳群众向来爱搞‘大新闻’,薛蛮子、黄海波、王全安等人嫖娼,李代沫、宁财神、王学兵等人吸毒,全部是被朝阳群众举报。
除此之外,大到杀人抢劫,小到黑车违法,都是他们的关注点。”
然而没有一家媒体能知道到底有多少朝阳群众,他们自己也坦言“Chaoyangers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同伴”。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开展工作的热情,谁让北京人各个都是热心肠呢。
在北京,“北京欢迎您”绝对不是因为奥运才有的。
北京人喜欢没事就说您。
“您去哪?”“有事您说话。”
比如您问个道儿,从哪儿到哪儿、怎么乘车、在哪儿下车,北京人一准给您说个“底掉”。当然,有时是罗嗦了一些,但也透着北京人的热情。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他有一次喝酒喝吐了一个北京大爷还问他有事没事,给他矿泉水让我漱口,还有一次拎着箱子,一个大妈觉得他太累了非要帮他一起抬。
城市人冷漠?
北京人不设防的天性,真的是很温暖人了。
北京人的文化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他一日那三餐,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儿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
很多人都听过这首《前门情思大碗茶》,简简单单的一首曲子,就勾勒出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茶文化。
从前在北京,到处都有露天的小茶铺,放着一个简单的大案板,上面摆着一溜儿大茶碗,里面黄黄的茶汤,一口喝下肚,真是又解渴又便宜。
现在在北京,北京人也喜欢喝茶,依旧要讲究“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陪着茶点喝着茶,聊着天,北京人的一天就这样悠闲的过去了。
北京人除了喜欢喝茶,还喜欢养鸟斗虫。
《小欢喜》里面黄磊,最开始闲着无聊,就喜欢养养鸟,玩玩虫,甚至价格都了熟于心。
想当年,在娱乐方式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北京人就喜欢玩花鸟鱼虫来解闷了。
在北方漫长又寒冷的冬季里,家里有个会叫的活物,的确会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
《幸福三重奏》里面,看张国立和鸟玩的不亦乐乎,就知道北京人多爱养鸟了。
表面上说放它自由,实际上才舍不得呢。
大早上,你要是碰见一个遛鸟的大爷,那准是地道的北京人没跑。
虽然比不上天津有天赋,可是北京人依旧爱好听相声看话剧。
有人这样描绘现在北京年轻人下班后的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城内大大小小的剧场里,聚集了一群以听相声为乐的年轻人。
舞台上,两位身着大褂的演员吐槽着年轻人的八卦囧事,调侃家族长辈的逼结婚催生子,偶尔也会含蓄地讽刺社会时弊。”
平时听听相声,周末看看话剧,在北京约会都别有一股文化味。
据说从爷爷那辈开始,北京人就爱听相声找乐子,在相声中,北京人天生的幽默感被释放的淋漓尽致。
像几百前年他们疯狂爱京剧一样,现在开始痴迷于话剧。
光影的跳跃、声音的空间感,在剧场自己也好像是演员,这种奇妙的话剧体验感,令北京人越安利越上头。
在北京,并不缺少话剧演出,唯一的难题就是,票不好买。
“我一个买到周杰伦演唱会门票的人,竟然抢不到一张剧票?”
想想这种吐槽,就让人嫉妒了。
老舍笔下的北京人是这样的:“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叱白脸的。”
几十年过了,竟然丝毫没变。
帝都的气韵造就了四九城的风流,迷宫一样的胡同里藏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颐和园里的西堤有着比苏堤更清爽明秀的风景,白塔公园里微醺的风,故宫的红墙下御猫在午后偷偷打着呵欠……
生活在这里的老北京,无疑是幸福的。
或许,你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休闲自在的生活,但至少可以抽几日时光,来这里邂逅一场浮生,或许还能碰见几位热情好客的北京人,问一句:“嘿,您哪儿去?”
▏ END ▏
本文作者:歌,
责任编辑:晨夕
以上就是北京人的特点,从鹿晗和葛优身上看出来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北京人的特点,从鹿晗和葛优身上看出来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