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随想
2023-04-02
更新时间:2023-04-02 17:56:01 作者:知道百科
中元节刚过,满道的纸灰一堆一堆的,让人想起了乱坟岗,大风起兮,纸灰如同长了翅膀,漫天飞扬,眯眼、呛嗓子。
即便清扫过后,本是整洁干净的人行道上,还是遍布着一个个圆圈或烧痕,行人不自觉地躲避着,像是儿时的跳方格,既滑稽又堵心。
中元节,是指阴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如同清明节一样,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人们在这一天祭祀亡魂。中元节的诞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秋尝”,人们用秋天的收获,祭供祖先和神灵,感谢护佑。在生产条件还很落后的年代,吃饭靠天,祈盼能得到冥冥中神灵的庇护,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虔诚,最后演变为对故人的祭奠。
各地具体的习俗不同,有点荷灯的、上供的、烧纸钱的,但文化内核则是高度统一,就是要提醒后人,敬祖尽孝,不忘根本。
祭奠祖先,牢记根本,使得我们的民族源远流长,长青不老。每当回家探亲,我会由衷地在祖先牌位前烧柱香,磕个头,寄托思念,表达对先辈们无限的感激之情。
祭祖,其实更多的是在提醒后人,提醒后人莫忘本。至于先人能否接收到,姑且不论,更多的是生者吐露真情,宣泄思念,叹息无奈。
“中元夜,鬼也醒着,人也醒着,人在桥上怔怔地出神,水,在桥下流着,泪在桥上流。”诗人余光中的《中元夜》,道出了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和阴阳两隔的无奈。
在北方祭奠时,多采用的是烧纸钱,为逝去的亲人送去关怀、送去体贴,祈祷在阴间的亲人能够过上宽裕幸福的生活。
这一份孝心是真诚的,尽管我们知道,更多的只是满足自己内心的抚慰和安宁。
我不反对祭祀,相反,我提倡用心的祭奠,提倡不忘本,常怀思念和感恩之心。
姥爷是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年纪轻轻就献身于革命,且不知道尸首在哪里,这成了母亲、舅舅和姨妈他们永远的痛。母亲常常念叨,想给姥爷上个坟、烧些纸钱,都不知道该上哪儿去。共和国不曾忘记国家的功臣,就在前不久,母亲兴奋地告诉我:这下好了,民政局同意在当地革命烈士陵园,为姥爷立一块纪念碑。真要这样,在纪念日、祭典日,我想母亲一定会去纪念碑前祭奠,陪姥爷说说话,述说儿时他们兄妹的不易,他们的思念,当然也会告慰姥爷,现在一切都好了,请他放心,等等。这对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的母亲,也是莫大的宽慰,对此,我心存感激。
我不反对传统烧纸钱的风俗。但社会进步了,任性的做法应该得到规矩。首先,不要污染环境,不要给辛苦的环卫工人再添负担,不然,先人们在天之灵也会怪罪我们的。
社会进步到今天,许多功能都社会化了,高效便捷。没准,变革各自为政的烧纸钱,推行新型的形式替代,可行。更何况,我们寄托的是一份哀思,表达的是一颗赤诚的心,内涵远大于形式。一次在秦皇岛的见闻,让我眼前一亮。也是一年的中元节,秦皇岛的街头路口,设置了许多专供市民烧纸钱的大号铁桶,想必市民只要一边烧着,一边嘴里念叨着,念叨着思念,念叨着对逝者的称谓,钱自然就存进了逝者的账户,不用急急忙忙,不用担心被误领、错领或丢失。祭奠完毕,街面依然干干净净,不会因为祭奠的事而污了环境,两全其美,相信先人们在天之灵也会欣慰。只是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有人愿意学习,也不知道能否学得来。
突发痴想而已,骨子里还是深扎着对先人思念和感恩的根。祭祀在后,只是希望感恩前移,在长辈还健在的时候,多陪伴、多孝顺,一起欢乐,让亲人尽可能多地感受温暖,这一份感恩,更为实在,更为有意,也会减少许多追悔莫及。果如是,人世间将是人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是深吸一口气也会陶醉的乐园,天堂便在人间。(毛守奎)
以上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随想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七月十五“中元节”——随想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