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而近妖
2023-06-10
更新时间:2023-06-10 09:11:01 作者:知道百科
class="ql-align-center">
公孙弘
01
公元前200年,菑川(今山东潍坊)国薛县。
一个小男孩儿出生了,叫公孙弘。
公孙弘家境不是太好。
所以家里人也没指望他能出人头地,能活着就行了。
长大后,家里求爷爷告奶奶给他在县城看守所里找了一个狱警的工作,好歹能拿上工资了。
只不过公孙弘也是命不好,不知道犯了啥错,被光荣下岗了。
这一年,公孙弘32岁。
饭碗丢了,生活还得继续,没办法公孙弘选择去养猪。
“牧豕海上”
养猪地点选的不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按一般人活法,公孙弘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
02
41岁这年,公孙弘遇到了一个老头,叫胡毋生。
不要小瞧这个老头子,他可是刚刚退休回家的大博士,大儒董仲舒的师哥。
胡毋生闲着没事喜欢找公孙弘聊天。
这时候,公孙弘发现,这个从大城市里回来的老头子说的都是自己这半辈子从没听说过的。
公孙弘震惊了:原来人的一生还有这么精彩的活法。
公孙弘一个头磕地上:我要拜你为师,我要读书,我要学习。
在那个大多数人一辈子连书本长啥样都不知道的年代,公孙弘能拜在胡毋生这样的大佬门下,是一种运气。
就这样,公孙弘靠着勤工俭学,跟着胡毋生把《春秋公羊传》背的滚瓜烂熟。
一眨眼,20年过去了,公孙弘也成了个老头。
汉武帝
03
公元前140年,新上任的汉武帝发布招聘令,公孙弘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被举荐入朝。
这年,公孙弘已经60岁。
职场上没人管你胡子白不白,主要看能力。
作为新人的公孙弘,显然对于陌生的工作是摸不着门儿的。
于是找到了当时研究《诗经》的泰斗辕固请教。
90岁的辕固告诉60岁的公孙弘: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简单来说就是,好好用你学到的知识来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别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来给自己谋取私利。
公孙弘郑重点了点头:我记下了!
可很快,公孙弘就被现实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汉武帝刘彻派公孙弘带队出使匈奴,和匈奴人联络一下感情,不要隔三差五就来要钱要粮食要女人。
公孙弘很激动: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总算能给国家办点事了。
然而那帮套马的汉子显然对于满嘴“之乎者也”的公孙弘一点兴趣都没有,喝了几天酒之后毫不客气地就把他赶走了。
汉武帝很生气:你们当地把你吹得乌洋乌洋的,你就这么灰头土脸回来了?算了,你还是回去养猪吧,啥也不是。
于是,公孙弘又灰溜溜回到老家养猪。
一边伺候老娘(后妈)。
04
雄心勃勃的刘彻,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但都失败了。
这时候刘彻明白了:光指望朝中这些人,自己啥事儿都干不成,必须得注入点新鲜血液。
这时候的公孙弘已然是心灰意冷,只想把养猪场经营好,安安生生过小日子。
可无奈在家乡名气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高。
所以负责举荐的官员想都没想,就把公孙弘的名字报上去了。
公孙弘拒绝:不去了,上次被撵回来,说明咱水平不行,就别让我再去丢人现眼了。
那哪儿行?你这重量级的大V怎么能埋没在猪圈里?
面对又一次的命运拐点,公孙弘也想给自己争口气,一挥而就写出了一篇小作文:
“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
还给刘彻画了一张超级大饼:
“麟凤至,龟龙在郊,河出图,洛出书,远方之君莫不说义,奉币而来朝。”
阅卷老师一看:你这写的啥玩意儿?纯纯套话嘛?
公孙弘老脸一红:完犊子,又浪费一趟路费,这回去咋跟父老乡亲们解释?
铺盖卷都收拾好了,有人来通知了:老板要见你!
原来,刘彻想看看这些被淘汰的人都说了些啥。
看到公孙弘的文章后很满意:说的很好嘛(很对我的脾气),应该是第一名才对。
就这样,公孙弘被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金马门类似于后来的翰林院)
这年,公孙弘70岁了。
人生剩下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公孙弘很珍惜这次机会,也时刻把老前辈辕固当年的话记在心上,希望能做一个好人好官。
用了四年的时间就蹿升为主掌京畿重地的左内史。
主父偃
05
公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后,推恩令发明人主父偃提出了筑朔方和五原二郡的建议。
刘彻有点吃不准,让大家讨论。
公孙弘还是那句话: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建城市干啥?让谁去?
刘彻笑了笑没说啥,在他心里始终认为像公孙弘这样的知识分子是不懂军事的。
浩浩荡荡的大工程又开始了。
公孙弘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打报告反对这件事。
刘彻有点不耐烦了,派朱买臣去和他辩论。
朱买臣一连串向公孙弘提了10个问题。
不幸的是,公孙弘一个也没回答上来。
公孙弘不得不低头服软:
“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
对不起,我是小地方来的,不知道修建朔方城有这样深远的意义。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经历,原来刚正的公孙弘彻底把老前辈辕固的话抛到了脑后,在什么时候都不再跟人争论,更不再顶撞皇上。
于是,大汉朝堂上少了一位敢于逆龙鳞的直肠子,多了一个圆滑世故的变色龙。
06
还是公元前127年,大汉王室爆出了一条惊人的花边新闻:齐王刘次昌和亲姐姐有染。
朝野上下舆论鼎沸。
刘彻震怒,立即派主父偃成立专案组前去调查。
主父偃和齐王恰好有矛盾,又怎可能会放过这一个报仇的机会?
三敲两打吓唬下,刘次昌居然服毒自杀了。
这可吓坏了刘彻的另一位哥哥赵王刘彭祖,因为他的儿子和女儿也经常在一起鬼混。
之前,燕王刘定国与老爹的姬妾偷情生了娃,又抢了弟弟的老婆,还和自己的三个女儿长期通奸,兽行暴露后自杀。
现在齐王也因为这事儿死了,你说他怕不怕?
刘彭祖决定先下手。
他给刘彻上了一道奏折:主父偃在调查刘次昌时,收了别人的贿赂,然后逼死了齐王。
其实谁都知道刘彭祖这是恶人先告状,可刘彻也不能不管,毕竟是自己的兄弟。
这时候的公孙弘已是御史大夫,不再是初入职场的那个新人了,而是一个能揣摩上意的老狐狸。
当刘彻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公孙弘轻飘飘来了一句:
“偃本首恶,非诛无以谢天下。”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不管他主父偃有没有贪污受贿,但是如果他不去查这个案子,齐王会死吗?赵王会闹吗?你要是不杀了他,其他藩王都跟着刘彭祖起哄,你可咋整?
刘彻本来是不打算杀主父偃的,但公孙弘说的有道理。
虽然主父偃的屁股也不那么干净,在这件事情上罪不至死,但主父偃功搞了推恩令,万一藩王们真联合起来搞事情......
所以,主父偃只有死。
郭解
07
当时民间有一个声名大噪的黑道大哥叫郭解,粉丝遍布天下。
其中的一个粉丝无意间听到有人在背后说偶像的坏话,一个忍不住手起刀落将那个嘴炮给斩首了,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
官府接到报案后经过调查知道这事儿跟郭解有关系,就去找他要人:
人家不过就是背后议论你几句,你也不必找人杀他吧?
郭解也很冤枉:这是哪儿的事儿?我根本都不知道啊!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郭解有不在场证明,也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郭解是无罪的。
可是郭解的名头太大,闹到了卫青都替他求情的地步。
刘彻就有点不高兴了:连堂堂的大将军都来替他说好话,还装什么无辜呢?
公孙弘再一次准确出手:
“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
郭解虽然没有亲自杀人,但是他的影响力已经到了有人愿意以身犯险去替他杀人,这样下去还得了?
最终郭解被夷三族。
这样能干又懂事的干部,哪个老板不喜欢?
08
76岁的时候,公孙弘被刘彻封为丞相,又加封平津侯,食邑650户,荣宠无以复加。
而这时候跟他同年出生,从少年时就名满天下的贾谊,坟头草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70岁出道,从一介布衣到位居人臣,公孙弘用了6年时间。
但是,听上去很励志的一个人,不喜欢他的人也有很多。
老板器重你,必定就有同事在背后朝你翻白眼。
跟他同朝为官的铮臣汲黯就很看不起公孙弘,原因是公孙弘位极人臣工资很高,却还盖着露着棉絮的被子:
你这不是戏精吗?又不是买不起,你搞一套给谁看呢?
但是据《西京杂记》说的,公孙弘可能真没钱,因为他开设了三个馆:钦贤馆,翘楚管,接士馆。
统统都是为国家招纳有才有德有一技之长的贤士了。
“躬身菲薄,所得俸禄以奉待之。”
汲黯是当时有名的杠头,就连卫青都不放在眼里,炮轰公孙弘自然也不在话下。
曾经指着公孙弘的鼻子说【齐人多诈而无情】,这句话可真够狠的,赤裸裸的地域炮啊。
就算是这样,公孙弘依然是默默的接受了汲黯对他的一切指控。
除了汲黯,公孙弘的小师叔董仲舒也很瞧不上这个师侄,说他是个马屁精。
“以弘为谀”
后来董仲舒被公孙弘举荐到胶西国去做国相,也被认为是公孙弘嫉妒小师叔而故意把他整到那里去。
咱先不说公孙弘是不是和董仲舒有矛盾,但是小师叔看不起自己公孙弘是心知肚明的(客观的说,公孙弘的学术水平当然是和董仲舒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什么还要举荐他呢?
要知道这时候的董仲舒已经因为得罪了汉武帝刘彻下岗在家了哇,公孙弘给介绍了一个相当体面的工作,让谁看起来无论如何这样应该也不是打击报复吧?
如果这样也算,我想这样的打击报复给我也来一次。
09
他似乎算不上是一个好人,但也不能说是一个坏人。
他确实很难定义,但毫无疑问,在汉武帝眼里,公孙弘是一个有用的人。
他节衣缩食,不管动机如何,他坚持清贫了一辈子。
他建议杀主父偃,不管目的如何,横行无忌的主父偃死后诸侯王果然没反。
对人的评价,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以上就是人老而近妖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人老而近妖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