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第六天,我想逃跑。
2023-04-01
更新时间:2023-04-01 08:28:01 作者:知道百科
你可能花了很大力气,从糟糕的原生家庭里挣脱出来。
但常年飘泊在外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去想念,逢年过节又终于再次归家。
但这也意味着,那些旧日的关系创伤可能会再次浮现。
3年疫情迎来尾声,终于再次回家过节,见到了久违的父母。
或许你曾期待,回家后和父母来一个温情拥抱,吃个热闹的团圆饭,在茶余饭后分享工作、学习的苦闷。
但同时你也在恐惧: 距离的拉近,是否意味着那些「情感虐待」的旧日创伤将卷土重来?
不出所料,在你吐槽工作艰辛的时候,他们说「当初劝你别选那份工作你不听」;
你说「一个人也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的时候,他们却劝你在老家找个「好人」赶快结婚;
虽然可能不至于再像小时候那样发生肢体暴力和冲突,但情感上的忽视、虐待、暴力却可能再次浮现。
无论是否定你的成就,贬低你的努力,挫伤你的自我价值,这些感受你曾经太过于熟悉,以至于日后仅仅是回想,都心有余悸。
这些事情,并非不值一提。或许我们很难承认,但事实上,这些贬低和伤害是我们难以言喻的「创伤」。
01
为何总是对原生家庭抱有幻想?
对于创伤事件,试着去理解这一切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我们希望知道这些可怕的事情,是为什么发生,又是如何发生。荒谬的是,我们的大脑正是运用这种在精神分析中称作 「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的防御机制来保护我们。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可以在一些重复发生的议题里照见童年经历的影子。或许,我们「支配型」伴侣的行为,和我们的酒鬼父亲相似;或许,我们在压迫、批评的环境中工作,不敢离开,只因在面对风起云涌的生活变动前,我们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在这些关系里,我们忍辱负重、痛苦不堪。但这种感觉对我们来说又太过于熟悉——以至于某种程度上,很荒谬地,成了我们的「舒适区」。
我们不断重蹈覆辙,陷入「强迫性重复」,因为我们时而还怀抱着一份希望: 这一次,会不会有所不同?
我们可能依然会不断出走,寻求新的关系,无论是上级、老师还是伴侣。我们希望他们能予以我们关注、爱护和接纳,补偿父母未曾给予我们的情感支持。尽管理智上,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无意识中,我们还在为之苦苦索求。
强迫性重复,就是我们无意识中,在抵抗悲伤的证明。
我们的心中都住了一个倔强的孩子。在我们还小的时候,为了得到可预测的、可供生存的良好环境,我们很自然地会对那些虐待行为合理化,为我们的父母找「借口」。
尽管这种策略在我们长大以后不再有效,我们却难以舍弃。因此,我们会锲而不舍地敲开那些「错误的门」,直到我们的身上伤痕累累,直到我们的生活难以为继。
这一切,只是为了去避免承认: 施予我们应得的那种爱,对此,我们的父母无能为力。
遗憾的是,虽然「强迫性重复」的行为是在「保护」我们,但它其实很难帮助我们从创伤中恢复过来,甚至常常把局面弄得更糟——如果父母始终不能给予我们应得的爱,我们的期待只不过是飞蛾扑火。最终,自尊散落一地,生活万劫不复。
他们或许并没有那么「坏」,也不值得那么多「恨」。但他们确实没有办法予以我们应得的爱意,这一事实,却是板上铁钉。所以, 如果每每你向父母寻求支持的时候,换回的都是抱怨、责骂与挖苦。那么,是时候后退一步,保卫自己。
02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 不良 影响?
1.了解父母的局限
打心底里,我们总是怀抱一丝希望,他们能幡然醒悟,学会真正地爱人。然而,这可能也意味着,对于这种「虐待」,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这种荒谬的坚持,只因我们天生便深深渴望被人理解、被人倾听、被人欣赏。
如果可以,请终结掉「父母能满足我的情感需求」这一幻想吧。默念这句话:「我的父母,不是我(情感、精神、心理上)的父母」。
虽然,他们与你共享同一份血缘,予以你很重要的物质支持,怀抱着最善良的意图;然而, 他们也确实无法在你情绪低落时安抚你,无法在困境时为你指明人生方向,无法在你痛苦时予你以同情。
有句老话说,你永远也不能从和尚那借到梳子。父母也永远只能做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而情感支持和成熟关系,或许是他们能力之外的。
因此, 这可能需要我们克制住,对他们敞开心扉、谈论生活中那些易碎时刻的冲动。取而代之的,可以是亲密的伙伴、爱人、心理咨询师,以及内心中的「好父母」。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和他们老死不相往来。但, 需要你放弃向他们寻求同理、陪伴、安抚和无条件的爱的执念。
2.重新定义「挣脱」
很多人在离开父母时会感到愧疚,担心这是一种「不孝」。出于爱、忠诚和奉献的价值观很容易让我们怀疑,这是不是一种「背叛」?
然而, 「挣脱」并不意味着和父母一刀两断,这只是一种将亲子关系调整到更成熟水平的方式。
我们可以重新定义「挣脱」这件事情。设定边界是一种比抛弃、背叛更成熟的爱。如果你需要,可以将父母想象成小孩子——其实,在情感上,他们确实是。
父母之所以无法像理想中那样爱我们,是因为他们的心理不成熟,以及不得已的心理约束。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 他们的创伤事件和不安全感在作怪。这种不安,让他们在潜意识里嫉妒孩子,恐惧孩子获得成功, 想控制孩子以他们的方式生活,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投射在我们身上。
尽管他们可能也在尝试,但是他们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糟糕行为。因此,这需要我们尽可能地 主动设立边界、勇敢拒绝。
其实,我们的父母也像小孩一样,渴望能像我们一样反叛、独立、不服从。与其成为父母的提线木偶,或者接过代际创伤的接力棒,理智的父母会希望孩子可以发展出独特的自我,在繁华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而我们需要回应的,是父母理智、健康的这部分,而不是病态、功能失调的那部分。所以,无论他们表面上说了什么伤人的话,我们都应当坚定拒绝、果断离开。这也可以是一种我们尊敬和爱父母的方式。
拒绝父母提出的共生要求并不是一种背叛。相反, 这是我们在推动他们面对,他们原本没有解决的议题。
3.用身体「记住」痛苦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我们的身体会「记住」随之而来的沮丧、挫败、痛苦的情感。
和父母对话以后, 请允许那些随之而来的痛苦存在,而不要隔离、否认、合理化掉它们。请用你的整个身体,而不仅仅是心,去感受它。感受你肌肉的紧绷和僵硬,感受你胃部微微的下沉,感受你腿部酸胀的沉重,感受你喉咙的肿胀和堵塞——这些是身体表达心痛的方式。
然后,当你感到有一股力量推着你回到贬低你的父母身边时,及时刹车。与其再次陷入循环,不如花一点时间,深呼吸,暂停,然后寻找其它行为进行替代。比如,给好友打电话,洗一个热水澡,做一下冥想,或者用书籍或电影占据住自己的思绪。
4.滋养你的内在小孩
成年的你,自然可以意识到父母对你的伤害有多么深刻。而且,理智上,我们也知道他们积重难返。但是,一遍遍陷入强迫性重复的,不是这个理智的、成年的你,而是你内心那个受伤的孩子。
是你的内在小孩还在期待父母回心转意,是它在无助地面对这份有毒的亲子联结。它近乎绝望地请求父母的关心,因为它以为,这是唯一生存下去的路。
但如果可以,请在脑海中,轻轻握住受伤的小孩的手,告诉它:很不幸,应当给予你爱的人没办法做到。但是,别害怕,现在我长大了,我可以比他们更持久、稳定、充沛地爱着你。
打响和原生家庭的「独立之战」并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我们已经深度习得了太多错误的应对模式。而困难的不只是正视痛苦、承认痛苦,而是真正地允许自己,不再期待得到来自父母的「爱」。
这听上去似乎依然是一种绝望和逃跑。但是,与原生家庭的相处策略,远远不止「深度融合」和「彻底断联」两种选择。在众多可能之间,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微妙的平衡: 打心底里感到释然,于是既能坚守边界说「不」,又不惧到家和他们自然地道一声:过年好。
如果,你也期待这种「微妙的平衡」,我们的「首次咨询」或许可以帮助到你。它可以帮助你正视痛苦、承认痛苦,摆脱「强迫性重复」的困扰,在众多可能之间,探索出那份属于你的微妙平衡。
首次咨询服务暖心补贴价129元
「 首次咨询 」利用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评量表系统,帮助你理清 现在的 内心 感受与困扰; 专业心理咨询师与你进行1v1深度访谈, 为你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让你能够 安全地表达,帮助你蜕变与成长 。同时你也不用担心因费用过高而无法承担。
数据显示,经过「 首次咨询」 进入的心理咨询,咨访匹配度有效提升5倍。
本文系编译,原文链接: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living-emotional-intensity/202210/4-ways-break-free-abusive-pa rents
作者:Imi Lo
编译:C.C
图片来源:Pinterest
责编:一个鸟人
▽ 点击了解首次咨询
以上就是回家的第六天,我想逃跑。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回家的第六天,我想逃跑。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