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经济“火了”,味千拉面为何“遇冷”?
2023-06-06
更新时间:2023-06-06 09:35:01 作者:知道百科
面对消费升级的趋势,谁也没有想到一碗普通的面条会成为资本竞争的“宠儿”。过去一年,包括鱼米小米、五野杂面、和福卤面、马继勇等面食连锁品牌的面食连锁品牌相继获得融资,和福卤面已完成近8亿的E轮融资。
在这条火热的赛道上,不乏红杉、高瓴、鼎晖等投资巨头。只是资本爱“吃面”,不爱“味千拉面”。
在面条经济的繁荣下,曾经“网红发源地”的味千拉面冷清,难以抵挡关店潮。门店数量将从2019年的799家减少至2020年的722家,2021年上半年再减少27家至707家。
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后,味千拉面一度是最有名的面食。为什么现在下降了?
1.真的老了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味千拉面已经老了。
时代在不断变化,但味千似乎一直屹立不倒。
1996年,“拉面皇后”潘薇将日本味千拉面引入中国市场。
当时人们对日本拉面充满了兴趣,即使一碗要30多块钱,也依然充满了消费热情。凭借“50年骨汤”的品牌特色,味千拉面一路飙升,营业额一度超越肯德基和麦当劳。但26年后,日式拉面品牌早已遍地开花,消费者对味千拉面的新鲜感已经消退。
你老了,但总有人年轻。
和福卤面成立于2013年,凭借“在书房吃面”的先进经验,在氛围感上大放异彩,成功破圈。30多元一碗虽然不贵,但充满“文艺范”的消费场景,还是俘获了不少上班族的心。
如果说和福捞面的快餐模式是2.0版,那么味千还是1.0版。
依旧如故,坚守所谓“50年老骨头汤”,早已留不住味蕾越来越挑剔的食客。而且,无处不在的外卖、性价比更高的中餐厅、新兴的新锐品牌,都在蚕食味千曾经引以为豪的面条市场。
由于赶不上消费市场最新的思维和消费行为变化,预计未来味千将关店。
2.品牌失去护城河
2011年巅峰时期,味千拉面的周转率为5.2,但到了2019年,周转率下降到3.4,2020年进一步下降到3.0。中间发生了什么?
“骨汤门”事件是味千快速成长的分水岭。
味千拉面刚出现时,主打“正宗日式”和“纯猪骨炖”。据说“一碗汤的含钙量是牛奶的四倍,是普通肉类的几十倍”。毫无疑问,“骨头汤”可以说是味千的“灵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顾客发现骨头汤清淡无味,甚至吃起来像方便面。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2011年,味千拉面宣传的“纯猪骨汤”被爆出是浓缩液做的。官方终于承认不是用猪骨做的,而是汤粉和调料。成本只有几美元。十分钱。至此,味干多年来积累的好口碑瞬间化为乌有,大力宣传的“骨头汤”也成了笑话。
品牌基石彻底动摇,市值暴跌40亿港元。
尽管后来味千恢复口碑的努力没有奏效,但品牌建设跟不上消费市场的变化,导致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下降。
几年来,味千挣扎着站起来。据此前年报显示,味千2010年的净利润达到3.81亿元,但2012年突然下滑至1.25亿元,比2008年还要低。
2011年至2015年,味千门店数量分别为662家、661家、636家、669家、673家。五年几乎没有增长,离“千店计划”还差得很远。
3、管理老化,缺乏创新动力
沉寂多年的味千在2018年被曝出“重大贪污案”,公司首席财务官刘家豪以虚支票方式挪用资金约2363.7万港元,揭开内部管理混乱的冰山一角.
自1995年成立以来,创始人潘伟掌权,身兼数职。她的弟弟潘嘉文从2007年开始担任执行董事,两人都是60多岁。公司几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龄也都超过了60岁,有的甚至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以上。
在餐饮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没有新的发展思路,味千就缺乏改革的动力和魄力。管理老龄化也阻碍了未来的发展。
2015年,味千向百度外卖投资7000万美元。2017年,百度外卖被饿了么5亿美元收购。这一战略投资让味千的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值,亏损4.87亿元。此外,味千对江苏鸿轩生态农业的投资已确认减值亏损,也对其2020年业绩造成较大拖累。
投资决策屡屡失败,商业创新似乎无效。开在上海的二次元主题烧烤店业绩平平。
如今的味千拉面,市场定位越来越模糊,主打产品没有吸引力,场景化消费玩不起和服龙面,圈外营销跟不上新锐品牌。
俗话说,破不立。味千只有找准定位,强化自身品牌特色,才能战胜逆境,延长生命周期。
以上就是面条经济“火了”,味千拉面为何“遇冷”?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面条经济“火了”,味千拉面为何“遇冷”?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