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木筷是怎么来的?

更新时间:2023-05-10 11:13:45 作者:知道百科

  筷子的起源:筷子在古书中又叫箸,或者可以说,箸是学名,筷子是俗称。箸和筷,字上都是竹,表示它通常都是由竹子做成的。箸字下边的者,是煮的本字(见拙著《汉字记》,本文略),筷子即起源于古代的煮。

  古人用火把生食煮成熟食,早期多是石煮。例如生活在太平洋群岛上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里尼西亚的土著居民,在地上挖个坑,把食物和烧热的石头放在一起,盖起来,靠石头的热量把食物煮熟。

  平原印第安人,在地上用四根木棒支起一个架子,架子中间挂一个动物的胃作为皮袋,袋中盛水,水里放上所要煮的肉类或其他食物,然后用烧热的石头不断朝水里放,从而把水加热,热水把食物煮熟。

  我国的赫哲族,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用大木盆盛水,先把肉放入水里,然后把烧红的石头迅速放进水里,如是多次后,水沸了,肉也熟了。

  显然,烧热的石头不能直接用手去拿,否则,手也变成熟食了。初民就用两根棍棒去夹,用两根棍棒夹起一块石头放入水里,这两根棍棒就叫箸,名称得之于煮。在棍棒夹烧石的时候,动作要快。这是因为,一、慢了,在空气中烧石的热度就会降低,影响煮的效果;二、慢了,棍棒接触热石的时间就长,就会被烧坏,就不能顺利地把热石放进水里。所以在这时,初民们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嘴里念叨的,都是“快、快、快……”久而久之,相沿成俗,这两根棍棒又有了一个俗名:筷子。这就筷字下边有个快字的来历。

  筷子最初是用来夹热石的,当然,水里的熟食在很热的时候,也需要用筷子去夹,避免手被烫坏。所以筷子又有了另一种用途:夹食物。后来人们受到启发,在用餐时,有意识地用两根小棍去夹食物,代替用手直接去抓,这样可以避免手指变得粘乎或油腻,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作为餐具的筷子便流行开来,成为“饮食文化”家族中的一个古老的成员。

以上就是日常生活的木筷是怎么来的?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日常生活的木筷是怎么来的?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清明节的风俗有什么?

  清明节的风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

2023-05-10 11:10

清明节为什么会变成扫墓祭祀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

2023-05-10 11:10

民族节日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七夕节的风俗习惯: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变得家喻户晓。每年到了七夕的晚上,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传说西汉的窦太后自小秃头,家人嫌她丑陋,就不准

2023-05-10 11:10

蒙古人结婚的习俗有什么?

  蒙古族婚礼习俗:哈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

2023-05-10 11:09

二十四节气保持中立夏应当吃些什么?

  立夏的风俗: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都与美食有关,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个吃的节日,旧称为立夏尝新。立夏一般都在农历四月初,其时春去夏来,樱桃红透,新笋登场,新鲜的果蔬开

2023-05-10 11:09

腊八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性?

  腊八节的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

2023-05-10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