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齐国公与宁远侯的地位比较:历史名人的身份与地位分析
2023-05-20
更新时间:2023-05-20 12:36:54 作者:知道百科
你知道宋朝的官职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看过《知否知否》的朋友,一定对“门第”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盛府是官宦家庭,书香门第,男子大多数通过科举入仕,羡煞旁人。但是在各种“王公贵族”面前,却仍旧需要低下头来。仔细去数:宁远侯、齐国公、忠勤伯爵......似乎都高高在上,参差不齐的爵位,究竟哪个更贵重?这就必须要梳理一下北宋年间的官爵体系了。
所谓“爵”,又称封爵或是世爵,有史可载的年代上追溯于周朝:用公 侯 伯 子 男五个层次划分等级,每一等级都有对应的封国、土地、人口以及辖区内的自治权,同时配合世袭罔替的规定。可见,最早的“爵制度”是与分封建国紧密相连的。
随着时代发展,中央高度集权,当然不能再给予诸侯国像周朝那么大的权利了,因此所谓的公爵手中权力一降再降。当然也有汉初同姓王拥有讨伐之能的例子,但是在时代总体趋势中,王爵还是一再贬值的。
到了宋代,终于迎来一个中央集权的高峰。
北宋之初,爵位整体上保留住周朝公 侯 伯 子 男的大分级,但是在细致区分时又有很多不同,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仅开国初年,便有十二个王爵等级。到了国家建设的中后期,又有变化。宋代的官僚体系,是封建时代最多变之一,所以当我们讨论某一个人的官名、地位时,必须用动态眼光。
2.爵位对应的人物是:皇子和皇兄分封是为亲王;亲王的子孙继承了王位是为嗣王;皇室内部的人(这就不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儿子了)封王是为郡王;立下巨大功劳被赏赐或者宗室其他特指的人可为国公(这里就可以有异性爵了);其余宗室亲戚可为郡公。排在后面,没有特殊要求的还有: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3.以上十二等级内部,亲王是正一品地位最高;嗣王 郡王 国公三个是从一品;郡公、开国公、来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侯从三品;开国伯正四品;开国子正五品;开国男从五品。
弄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讨论《知否知否》的人物设定了:
齐衡的父亲为齐国公,母亲为郡主,那么便可以将他定位在第四等爵位“国公”行列,乃从一品。顾廷烨的父亲身份为宁远侯,就没有那么靠前的地位了,只有从三品的开国侯与之对应。这里,小公爷和顾二叔几乎没有比较的必要,因为差距太悬殊。
但是,根据剧情我们可以知道,在不久的未来顾廷烨将以勤王的功劳进入新一代功臣行列,成为朝廷肱骨,那时他手中特权将远远超过齐国公。为何这么说?是有时代背景的:
北宋,从各种角度看它都是承前启后制造“质变”的时代。在此以前,中国社会几乎是被“特权”垄断,所谓的特权阶级有两类:1.宗室2.门阀。前者是指各种各样的王侯,后者是指大的家族姓氏。这两类人,往往会随着权力积累产生家族“巨臣”,进而撼动皇权(方式是多样的,有的是自己成权臣,也有的是通过土地兼并)。
而隋唐之后,北宋开始,中国新一批力量产生了:地主绅士阶级。
原因是多样的,表象却很简单:贵族不再世袭特权,忠君报国的个人奋斗受到认可。
回到《知否》的剧情,顾廷烨在江湖结识落难的赵宗全,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救助他于水火。不久,老皇帝去世,赵宗全登基,顾廷烨又有拥护、勤王、辅佐等多种功劳。于情于理,成为天子左膀右臂都是必然的。
反观齐国公,单一地凭借继承下来的荣耀,实则是没有太大利益可言的(一是俸禄少,二是宋朝这类人真的没有那么高地位)。当然,如果后期其家族出现了入朝为官,并且倍受重用的人才,那么便可再论。
正如前文所说,北宋开始中央高度集权,其实有许多爵位都不是世袭罔替了,也就是说,一个老国公到死为止,其封赏也就结束了。但是《知否知否》很显然不想利用这个设定,因为剧情反复强调着“继承”二字。是故,看剧不要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