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文坛大人物,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3-04-16 09:49:07 作者:知道百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王维的一首诗,诗人既借诗言志,也借诗抒情。寥寥数语就能指点江山,更能传递纸短情长。文人都写诗,能写成千古绝唱的确实没几人,但王维的名字您不可能不知道。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也是他的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文坛大人物!

  一,盛世下的翩翩少年

  写这首诗那时,盛唐正如苍宇中的日月不可一世,开元之治的背景下,王师威震四方,东南西北皆是唐土,疆域达一千三百万平方。那时的王维还年轻。他刚入长安,更庆幸生在这尧天舜日的王道乐土上。权贵圈纸醉金迷,趋炎附势者众多,若能不小心被上层看中,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王维就有这福气。

  到长安后他一面准备应试,一面通过音律和诗词天赋攀附上王公贵族。总之,在开元年号未用尽前,王维当上了小官,遇上了伯乐,还有圈里的诗文好友,每天欢歌到天明,好不自在。可官场波诡云谲,表面是辽阔平湖,水面下暗流汹涌。会做诗和会做官不是一回事,日子太顺了,王维总感觉会摊上事!果不其然。

  在任太乐丞时,因为他人犯错,王维却被无故连累,还贬了官,变成管仓库的小官。这下好不郁闷,此时走入仕途已经十年了。自己在官场虽然不上不下,可人面广啊,怎么摊上这么个倒霉事呢?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此诗就是管仓库时所做,“五侯门前心不能。”最能表达王维的心境。虽然仕途遇到点小挫折,不过,当公务员的日子却在盛世的背景下没那么凄惨。没过几年,张九龄成为宰相,对方是个爱才惜才之人,在其庇护下,王维的官路渐渐有了起色。

  而此时,年号也由开元改为天宝,唐玄宗一生用过两个年号,一是开元,一是天宝。更换年号是天下大事,可是太平久了,对普通唐人来说似乎也并不代表什么。

  二,边塞豪情万丈高

  那年王维担任河西节度幕判官,终于亲眼见到了大漠苍凉,除了长安的繁华外,在帝国西部边陲是漫漫黄沙,骏马奔驰,陌刀队如墙而进。这新鲜的人生让王维诗兴大发,留下了诸多边塞诗篇。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领略了异域人生后的王维,仿佛在思想上经历了洗礼。朝堂尔虞我诈,边塞人头滚滚,年过四十的他官瘾已经没那么大,突然渴望过一种陶渊明式的生活。

  说干就干,回京后经过多方寻觅,终于在长安城南的群山上找到了心灵居所,那座旧房子原本属于唐朝初年的诗人宋之问,有山有水,亭台楼阁正是静心禅修的好归所。

  一心归隐田园的王维每当有了假期,就会跑到山间别墅躲清闲,在那段时期,也诞生了许多田园诗的佳作,本文开头的那首相思就是在这里诗成。

  不过思想上安乐的太久了,人就容易觉得拥有的一切都理所当然,王维更没想到的是,早年贬官算不得磨难,边塞历练更是皮毛,真正的生死考验远未到来呢。

  谁能想到,一个生在长安元年的小子,到了中年会赶上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呢?天下大变在即,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大唐盛世转眼就没了,而自己还是事件的亲历者,更被裹挟其中,这让一个披着官服的文人更是哀叹世道艰辛。

  三,一个乱世小人物的自我救赎

  天宝十四年,长安突然乱了起来,身为体制内官员的王维听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已经反叛,挥师20万正向长安进发。这消息在官场炸了锅,虽然圈里早有人议论安禄山必反,可是王维却书生气太足,政治判断力太差,对此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仅数月时间,叛军兵锋已达长安。

  眼看着叛军势如破竹,朝廷无心恋战,唐玄宗带上太子和贵妃集结六军紧急出逃,连个招呼都没打,结果一干中层和底层官僚却不知如何是好,跑向哪里跑?路上吃什么?去投靠谁?对此谁也没个主意,王维最终决定还是留在长安。

  长安城破时,叛军迅速开始拉拢前朝官吏为自己站台,虽然王维坚辞不受,但在胁迫之后也只好在叛乱集团当了个小官,生在太平年月的王维是见过世面的,深知安禄山史思明之流不可能长久,但他丧失了人身自由却丝毫没有办法,心中苦闷时写下了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眼看着如日中天的大唐,只在一梦间就变成残破河山,不写点东西怎么行?他却没想到,这首诗最后居然保住了自己的脑袋。

  安禄山原本一胡将,通过长期秘密准备瞬间爆发才把李唐赶出了长安,可是瘦死的骆驼终归比马大,国防动员能力充分开动之后,叛乱集团就走入下风,在经过数年兵戈之后,叛乱被平定,战后清算立即开始,在叛乱集团当过官的纷纷被下狱,其中也包括了王维。

  主审官员认为,虽然叛唐者理应处斩,可是王维是在丧失人身自由时做了被迫决定,更何况,凝碧池的诗句中明显有追思大唐朝廷的意味,再加上弟弟当时正担任刑部侍郎,为了保住兄长人头,他向上官请求,愿意降职来保住哥哥。

  经过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早已腰斩,正值用人之际,像王维这样被迫加入叛军的比比皆是,都杀掉岂不可惜?就这样,王维得到了赦免,还得派了新官,在太子的东宫担任中允。

  直到上元二年,笔耕不辍的王维终于溘然长逝,那个盛唐中成长的翩翩少年到了白发苍苍,官职定格在尚书右丞,却留下了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综述:

  纵观这位诗人的一生,才华贯穿始终,早年的诗句透露出仗剑天涯的豪情,在仕途中期,他有意回归田园,对佛学禅宗颇多笔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文字里又多了一丝对家国天下的忧心忡忡,后世苏轼在评说诗句时都赞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位少年生于盛唐,有幸领略了民富国强的平静岁月。从富商权贵的酒宴到清贫学子的赛诗会中,王维度过了青年,中年时他奔波于官署,流连于宰相门楣,还曾经到边塞历练,又丰富了人生阅历。

  却没想到正值最从容的年华碰上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那股子国破家亡的愤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拳拳之情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还好李唐善待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如果真的挥刀砍下,那安史之乱后就少了一个大诗人,后人在追忆时,他的名字也将变成宵小之徒。王维是大时代背景下左右不了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却又是后世推崇的文坛大人物。

以上就是王维,文坛大人物,他的一生是怎样的?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王维,文坛大人物,他的一生是怎样的?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既然颜良能斩华雄,那么和他同名的文丑能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绍说:颜

2023-04-16 08:54

昆阳之战:刘秀是如何击败百万大军的?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2023-04-16 08:48

昆阳之战:2万绿林军是如何全歼王莽42万部队

  昆阳之战是“新莽”(由王莽建立的新政权)末年(公元8年~公元23年),以绿林农民起义军为主体的刘玄汉军,在昆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叶县)地区大破王莽军主力的反击战。  王莽面

2023-04-16 08:48

明代言官制有哪些优缺点?详细说明其制度

  言官在古代一般是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同时为了防止言官系统腐化,这个官位其实给的不是很大,那么明代言官体制有哪些优缺点?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

2023-04-16 08:42

明朝靖难之役:朱棣十万军队无法突破济南城市

  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大明湖畔,有一处名为铁公祠的景点。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院,走进院中,可见一公端坐于堂,头戴官帽,手持笏板,双目炯炯,正气凛然

2023-04-16 08:42

明朝三眼的威力如何在明朝以后成为礼炮般的存在?

  大明帝国的“神器”三眼火铳,为何在清朝被当做礼炮?三眼火铳有那么差劲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眼铳是中国古代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

2023-04-16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