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风若影:漂泊百年马首铜像的回归与隐藏细节揭秘
2023-12-20
更新时间:2023-12-20 10:20:02 作者:知道百科
马首铜像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艺术品。然而,这座百年漂泊马首铜像多年来一直失踪,直到最近才得以重见天日。经过艰难回归的过程中,隐藏细节也逐渐揭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在文化艺术领域掀起了波澜,更让我们反思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历史背后的故事。
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这是12月1日拍摄的陈列马首铜像的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分为圆明重光、万园之园、马首回归三个单元,展览面积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100组件,作为正觉寺基本陈列持续展出,即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
12月1日,马首铜像在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陈列展出。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去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流失海外百余年、在2007年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马首铜像被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马首铜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文物。目前,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的下落尚未见公开报道。
马首制作技艺精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利用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X光照相、可塑材料翻模显微照相、相机微距拍照观察等方法对圆明园马首铜像进行分析检测,以了解马首的材质、铸造工艺以及可能的用途等方面的信息。
马首铜像。国家文物局供图(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成分构成
马首使用的材质为含微量铅锌的红铜。铜含量达到98%左右,含有1%左右的铅,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铁和锌。红铜的熔点达到1083℃,浇铸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使用红铜的原因当是为了呈现紫红色的效果。
失蜡工艺
X光照相结果显示,马首除了颈部前下方可见数个锔钉外,其他各个部位都无明显的分铸焊接痕迹,由此可知马首系浑铸而成,颈部和脸部以及眼睛、耳部、嘴和舌头都应为一体铸造,非常形象逼真,马脸及下颚的曲线都被流畅地展现出来。
表面翻模的显微观察。国家文物局供图
马首顶部的鬃毛更是曲线流畅,纤毫毕现,下部可见一明显的铜梗将一部分鬃毛撑起,造成悬空效果。但顶部鬃毛和马首并无明显分界,由此可知鬃毛和马首也是整体一次性铸造成型。据此判断,整个马首都是使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失蜡法一次铸造而成。
X光成像。国家文物局供图
精密结构
马脸部为一空腔,该空腔直通马嘴部,空腔后部有一不规则三角形,可与颈部联通,此孔洞边缘部位极不规整,可能是在铸造完成时用工具临时破开,以便水能从颈部流入嘴内。马脸空腔和颈部连接处可见一处方形凸起,中间则有一处不规则的孔洞,这对应了X光片的不规则三角形孔洞,应是固定脸部和颈部的结构。
铜像内壁附着了不少白色残留物,形态上看可能是水垢等沉淀物,这表明该器物内壁有可能和水长期接触,使用过程中在内表面沉积了一层水垢,水垢的形成很有可能和其作为十二辰喷泉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关。
内部观察结果。国家文物局供图
马首铜像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以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神态栩栩如生,毫发毕现,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马首铜像。国家文物局供图(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马首的特殊地位
海晏堂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为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典型代表之一。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锡海组成。蓄水楼一次性可蓄水180吨。金属锡作为防水材料,称为“锡海”。海晏堂西侧为十二辰水力钟喷泉,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辰人身兽头铜像。按照时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依次喷水,具有报时功能。“马首”正是这十二辰兽首喷泉之一,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十二辰中,唯有午时马首铜像喷水时,十二铜像会同时喷水,呈现出众兽齐喷的壮观景象。
12月1日,在北京圆明园举行的《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上,一名参观者拍摄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复原模型。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以上就是逐风若影:漂泊百年马首铜像的回归与隐藏细节揭秘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逐风若影:漂泊百年马首铜像的回归与隐藏细节揭秘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