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
2024-01-17
更新时间:2024-01-17 15:40:02 作者:知道百科
范进中举后发疯,这是成年人最大的悲哀之一。范进,一个聪明才智的青年,通过极大的努力,终于中了举人。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失去了自我,陷入了无尽的迷茫和痛苦。他发现现实并非如自己所愿,权力和地位并不能带来快乐和幸福。内心的折磨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范进的悲哀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引发人们对于成人生活的思考。那些追逐名利却失去自我的人们,或许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他爬将起来,又怕著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范进中举》
以上,是乾隆十四年(1749)吴敬梓创作的小说《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之中经典的一幕,即范进中举之后发疯的一幕。小时候的在课本上读《范进中举》,只觉得这一幕可谓是荒诞又可笑。
范进中举的喜报传来,别人都还没怎么样呢,为何范进自己就发疯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读到的“范进中举”只有上半部分对科举制的嘲讽内容。理解到的也只是范进一辈子对科举执念,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科举害人"。
可文章其实还有下半部分我们没有读到,范进在中举之后过了几年,他又考中了进士。于年迈之身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四品大员才终老。成功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以及阶层的跃迁。
古往今来,无论大家到底是怎样看待范进中举之后的举动,我们都不能否认范进确实是靠着读书读出了一片天地,最终跻身他前半生从未接触过的士族阶级。其实即使范进不再往上考,仅仅只是就呆在举人位置上一辈子,他的生活与从前的变化也是天差地别。
古代的举人身份,实际上就是士族阶级的一块敲门砖,已经有了入仕的资格。正因如此,举人在身份上其实和当地的父母官是一个级别的。因此,可以豢养奴仆,免税免劳役都算是基本操作。
可以见官不避,以自身功名抵罪,犯罪过堂不准用刑才是大头。这里的隐形含义就是,除非是这个举人犯了大奸巨恶之罪,否则他轻易不会有事。甚至就连大奸巨恶,也要看当地的父母官能不能找到罪证了。
而当地的父母官为了不惹麻烦,也会对这类人客客气气。而举人也可以借此,庇护地方人士。因此即使是不愿意出仕,就在家里当一个富家翁。那这名举人也会被写进当地的地方志,成为当地的地方名人。
当然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好处之外,当举人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隐形收益。就如同是豢养奴仆免除徭役,以及见官不避这几条来说,就会有不少的农民和土财主主动上前投诚归附到举人的名下。求得一个安身保命,就如《范进中举》原文提到:
由得如此,就像是一个已经穷得发疯的人突然中了上亿的彩票一般,谁又能不发疯?若我们是范进,只怕这情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而现代人中彩票,靠的是虚无缥缈的运气,在那时候只需要一场考试就可以了。
而结合《儒林外史》前文我们也可以得知,文章的主人公范进自少年考到老年,多年屡试不第。以至于贫困潦倒,经常受到邻居甚至是岳父的奚落。但是在其中举之后,大伙儿的态度可谓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纷纷将范进捧到了天上。
这样大的差别,这样大的转变。对于范进来说无疑是天与地,如此激动的心情,怕也就发疯能够纾解了吧。若是换成我们,只怕与范进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结小时候的人生中黑白分明,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那时候读《范进中举》,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表面上范进的丑态。但是等我们渐渐长大,人生的色彩越添越多,再去看《范进中举》,读懂的就是世界了。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最佳写照。这篇文章,也是世事变迁,人人都以成败论英雄的最佳剖析。没中举的范进,是废物点心,是所有邻居都嫌弃的现世报。
但中了举的范进,一瞬间就变成了“早就知道”的“文曲星”,变成了人人恭敬地“范老爷”。即使是如今,人世间活着的规矩也一样没变。都只不过的丛林法则,披上了一层人的外衣罢了。读懂了《范进中举》,其实也就读懂了成年人的悲哀。
以上就是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