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都住在故宫的哪个地方?
2023-06-03
更新时间:2023-06-03 20:42:16 作者:知道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故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监至十万人,饭食不能遍及,日有饿死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明朝太监数量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甚至达到数十万。
说起太监,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平日里我们所看的古代宫廷剧里,都有太监的存在。但可能不明白,太监最初其实是宦官中等级最高的人,而并不是我们现在在影视作品情节中所呈现的太监。后来,太监逐渐演变成为被阉割生殖器后入宫服务的男性,即宦官,中国历史上,太监这一职业是负责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一种职业。
太监在古代有很多种名称,比如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宠臣、常侍、内臣、内监等等。太监在明朝时期发展到巅峰,据史书上记载,估计达到十万人,那么人们就有一个大大的疑惑出现了,皇宫里只有9000多间房间,那这十万太监都住在哪里呢?
据了解,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喜欢旅游的爱好者来到北京故宫,感受故宫文化古城的魅力。据说故宫对外开放的营业面积占整个故宫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天能接待的游客量是5万人左右,而故宫每天允许人们参观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算下来故宫平均每小时需要接待6000多名游客。
这个游客数量虽然听起来并不算多,但去过故宫参观的人都会深深感受到人山人海的场面,人多到游客想拍一张独自一人的纪念照都很难。这就更加让人疑惑,这明朝的十万太监究竟是住在哪里的呢。抛开太监的住处问题,先来探讨一下为什么明朝的太监有这么多吧。
其实明朝不仅太监数量多 ,他们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而正德年间的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这八名太监就是非常受皇帝的宠爱的太监,他们被称为“正德八虎”。明朝时期的太监数量的迅速增加是由于“正德八虎”将太监集团带入巅峰。
说起 “正德八虎”的由来,还得从正德皇帝打100多名官员的屁股开始说起。公元1505年,年仅15岁的正德皇帝登上皇位,然而正德皇帝才登基不久,就差点被大臣逼迫退位。原因是当时朝廷内的许多大臣认为,“正德八虎”这群太监整体与皇帝为伍,担心他们带坏年幼不懂事的正德皇帝,大臣担心正德皇帝变成一个无用的昏君。
因此大臣们为除掉八虎暗中策划一个阴谋,他们还笼络一些平日里与八虎有矛盾纠纷的太监,并且通过这些太监来告知张太后大臣们的阴谋,最终还得到张太后的支持。经过大臣们的精心策划,他们有意将“八虎”集中在朝廷之内,想通过原有计划通过皇太后将“八虎”一网打尽。
假如大臣们的这个阴谋得逞,那么正德皇帝从此就要受到大臣的控制,其权力就会被架空。幸运的是,策划阴谋的大臣中出现一个叛徒,将大臣们的阴谋告知正德皇帝,于是正德皇帝才在大臣们的阴谋中得以掌控全局。从此正德皇帝便更加重视太监机构,将太监机构做大做强,好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但大臣们并不甘心,也不愿承认大势已去,于是内阁提出集体辞官,原本大臣们通过这次阴谋的破败,应该有所收手的。但他们依旧不认清事实,想要通过集体辞官的方式,逼迫正德皇帝就范,哪知皇帝毫不犹豫就同意他们的辞官申请,在提出辞官的官员中,就有两个内阁阁老。
令正德皇帝恼怒的是,他同意内阁阁老辞职后,六部居然还出面要求皇帝挽留两位阁老。自古以来皇帝都是有绝对的话语权的,哪里轮得到六部官员左右皇帝的决定权,六部的行为做法触犯到正德皇帝的底线,于是才有正德皇帝打六部官员屁股这一出。
学过历史的都应该知道,明朝时期不设置宰相的原因就是为加强皇帝集权,不想分权给大臣。由于六部和内阁相结合,想要架空皇帝的权力,这是正德皇帝所不能容忍的,也由此可以看出,明朝太监数量急剧增加,受到皇帝的重用,是由于皇帝为抵制内阁和六部的联合,以达到加强皇权的原因。
随着皇帝的重视,太监的机构也出现很多种,当时太监的地位也很高,就连锦衣卫也对太监很是尊重。随着皇帝对太监机构的重视,太监的数量很快发展至数十万,但这数十万太监只是名义上的,其中有很多不是真正的太监存在,相反其中掺杂大量太监的家奴和当差的人。
每一个地位比较高的太监,手底下都有不少的家奴和当差的人,而这些人是不住在皇宫之内的。也不是所有的太监都住在宫里,有些太监会被皇帝派遣到全国各个地方,因此住在宫里的太监就为数不多了。除此之外,一些侍奉皇帝的太监也会住在宫外,并且宫里的宫女大多数也是住在宫外,只有到值班日才会进入到皇宫里。
这也就解答人们对明朝数十万太监的住处的疑惑。通过对明朝时期的宦官的了解,让我一改往日对太监的看法,假如只从电视荧幕上来了解太监这一职业,那么无非就是侍奉皇帝的人,看似地位也不高。也不觉得他们能有多大的作用,但通过了解,太监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并且对于辅助皇帝执政还有很大作用。
参考资料:
《太监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