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料记载中,为什么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描述是不合逻辑的?

更新时间:2023-04-21 13:40:36 作者:知道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抵御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为何前后截然不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历史上,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一对死对头。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开始,司马懿就开始与他对敌。直到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司马懿承受了诸葛亮主要的攻击。而且这两次攻击,是诸葛亮军事能力趋于成熟的攻击。司马懿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有着自己的评价。作为诸葛亮最大的敌手,他的评价应该很有发言权。不过,在历史记载中,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有着前后矛盾的地方。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史书上记载了三次。这三次评价,都发生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司马懿在率军抵御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时,与诸葛亮做了多次较量。在祁山一带,双方采取各种机动,还进行了卤城之战。在诸葛亮撤军时,司马懿派张郃追击,还折损了这员大将。从各方面来说,虽然司马懿完成了抵御诸葛亮的任务,在作战中还是略显吃亏。

  不过,经过这一次交锋,司马懿基本上对诸葛亮的作战风格有了了解。他对于诸葛亮的下一次北伐预做了准备。他预料诸葛亮需要积蓄三年的粮草才会北伐,于是在关中屯田,预先为下一次抵御诸葛亮北伐做好物资上的准备。同时,司马懿在军中培养亲信,将曹魏的这支军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在诸葛亮发动的第五次北伐时,曹魏的处境十分不利。诸葛亮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为了发动这一次北伐,投入了最大的努力。他在东线联络东吴,同时发动进攻。而自己则亲自率领蜀军,在西线进攻。为了这次北伐,诸葛亮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囤积了足够的粮草,并采用木牛流马运输,来解决困扰自己的后勤补给问题。

  在兵力上,诸葛亮将蜀军最大的兵力投入了前线。蜀汉有大约十二万的兵力,往日北伐,诸葛亮一般只带三分之二的兵力,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在后方以防万一。这一次,诸葛亮率领的兵力就达到了十万人之多。可以说,诸葛亮这一次北伐带领了倾国之兵。

  在诸葛亮的这次北伐中,司马懿依然是西线魏军的统帅。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司马懿对诸葛亮有着三次评价。在战役初期,诸葛亮出秦岭,司马懿就对诸葛亮的动向做了评价。史书中记载:

  (司马懿)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在战役中期,司马懿的的弟弟司马孚给他写信,问战事的情况。司马懿给司马孚回信中,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

  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可是,等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军撤退之后,司马懿去蜀军的军营巡视的时候,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又改变了。这一次,史书上的记载是:

  (司马懿)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

  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从战役开始到战役结束,迥然两样。先开始是极力的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等到诸葛亮一死,反而对诸葛亮夸赞有加。那么,这中间的原因何在呢?

  其实,如果我们看司马懿对诸葛亮这三个评价的时间,就能够对他做出这些评价的心理动机有所察觉。因为司马懿作为一军统帅,他的一言一行不但代表着他自己的看法,也会引起部下的共鸣。因此,司马懿的言论,也是分时间场合的。

  二、司马懿在战争初期对诸葛亮的评价。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第一个评价,是发自诸葛亮的北伐初期,是对自己的部下所发的。他这个评价是指出诸葛亮不是勇者,而依据则是诸葛亮的军事行动。司马懿说,如果诸葛亮兵出武功,然后将自己的一个侧翼依托秦岭为保护,大军向东进发。那么,这样做的诸葛亮就是勇者。如果诸葛亮率领军队向西,上到五丈原扎营,那么诸葛亮就不是勇者,曹魏的军队也就平安无事了。

  我们如果仔细对司马懿的这番话进行推敲,就会发现司马懿的这个评价纯粹是无稽之谈。首先,诸葛亮是不是勇者,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诸葛亮如果不是勇者,他怎么会以一州之地,十万之众,跨越秦岭来讨伐曹魏。所以说,司马懿的评价毫无道理。

  而再看司马懿的评价标准,那就是诸葛亮的行动。如果稍微有一点军事头脑的人,就会知道,不要说是诸葛亮,就算是司马懿带领蜀军,也不会采取出武功向东的行动。这是因为,曹魏的重兵在北方,如果蜀军向东行动,那么虽然蜀军右翼有秦岭掩护,可是它的左翼完全暴露在曹魏的兵锋之下。

  这样,蜀军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魏军可以凭借自己优势的骑兵,将面前的一字长蛇阵的蜀军,任意的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我们可想而知,如此愚蠢的军事行动,诸葛亮怎么可能采用。这样,司马懿就将一顶不是勇者的帽子扣到了诸葛亮的头上。

  而诸葛亮西上五丈原,这是双方都看到的要地。司马懿明明看到了五丈原的重要性,可是在主场作战的他,却不敢先机占据它,与诸葛亮争夺。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到,究竟谁是勇者,因此,在战争初期,司马懿向部下做出的诸葛亮的评价,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稳定自己军心而做出的。

  三、司马懿在战役期间对诸葛亮的评价。

  而司马懿给司马孚写的回信,则是在战役期间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就更加刻薄了。他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还说诸葛亮已经被自己引进圈套,自己“破之必矣”。

  我们先不要说司马懿前面的那些评价,仅仅从历史上来看司马懿的结论。当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率领军队去追击撤退的蜀军。当蜀军列好阵势,摆出要进攻司马懿的架势后,司马懿却不敢交战而撤退了。就从这一点来看,司马懿说自己一定能够击破诸葛亮,纯粹是一句大话。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又要给诸葛亮扣上一大堆的帽子呢?这其实跟战役初期为了稳定自己的军心一样,是为了稳定后方的人心。其实,这一次诸葛亮的北伐,是曹魏的一次巨大的考验。曹魏面临蜀汉和东吴东西两线的联合进攻,处境十分困难。

  尤其是西线诸葛亮的进攻,更是让很多人担心。这是因为,大家从这一次诸葛亮出兵的态势,感觉到诸葛亮来者不善。而且诸葛亮的军事行动,也让大家感到了很大的威胁。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经过多次北伐后,已经日趋完善。整个魏军对诸葛亮都心生畏惧,和诸葛亮作战都胆战心惊。

  司马懿对于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办法。于是他和曹睿制订的作战方案就是,采取防御的态势,不与诸葛亮交锋。等到诸葛亮的粮草耗尽撤退的时候,再进行追击。于是,司马懿就采取防御的姿态,与诸葛亮进行着对峙。

  司马孚作为司马懿的弟弟,自然会对司马懿感到担心,这才写信询问前线的情况。在回信中,司马懿自然不能说实话。如同大家一般要做的一样,司马懿只会向家人报平安,说一些开心的话。而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进行贬低,则是司马懿必然要做的事情。司马懿在信中让弟弟放心,将自己被迫采取的防御态势,粉饰为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给他弟弟的信中,对诸葛亮的这些评价,其实是鸡蛋里挑骨头,难以站住脚。如果诸葛亮真的如同司马懿说的那么不堪,司马懿只需要与诸葛亮交手就得了,何必闭门不出呢?而且,司马懿将自己的被迫闭门不出,解释为自己主动采取的方略,这就更加让人笑掉大牙了。

  这一点,连《晋书》的作者都看不过去,故意在司马懿的传记中给了个小小的讽刺。当诸葛亮向司马懿送巾帼侮辱他时,司马懿千里上书请战,曹睿派使者持节站立在军门,禁止出战。姜维对诸葛亮说,“贼不复出也”。在司马懿的传记中称司马懿为“贼”,这也是让任何人人看了就会笑了。

  四、司马懿在战役结束时对诸葛亮的评价。

  而司马懿等到诸葛亮去世,蜀军撤军也没有能够按照他所说的,将中了自己圈套的诸葛亮击破。反而在撤退的蜀军面前,不敢应战而撤退了。在此后,他去巡视了蜀军留下的营垒。在营垒中,他看到了蜀军撤退时慌乱遗留下的军书文件、粮食谷米。司马懿由此判断诸葛亮一定已经去世了。

  司马懿在蜀军阵营中巡视,并不是仅仅看蜀军遗留的物品,他更重视的是蜀军阵营的布局。司马懿从蜀军营垒的布置,来学习诸葛亮的用兵经验。在参观蜀军营垒后,司马懿不禁长叹,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也”。

  那么,司马懿为何在这个时候,对诸葛亮发出了这样的评价呢?这是因为诸葛亮已死,蜀军撤退,魏军的最大威胁已经解除了。司马懿在如释重负之下,就不必再违心的说那些对诸葛亮的不实之词了。司马懿在参观完诸葛亮的阵营,由衷的对诸葛亮的才能十分钦佩,这才发出了如此的感叹。

  同时,司马懿赞叹诸葛亮的才能,也是在拔高自己的形象。在长达上百天的对峙中,司马懿承受了无数的压力。如果去贬低诸葛亮的才能,不更衬托出自己的不堪吗?由此,司马懿向天下正名,诸葛亮是天下奇才,那么抵抗天下奇才的自己,自然也不会是等闲之辈。

  结语:

  在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抗中,司马懿多次以坚忍挫败了诸葛亮的攻势。司马懿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对诸葛亮做出过三次评价。前两次,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大加贬低,而第三次,司马懿却由衷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这是因为当时的情势使然,司马懿没有别的选择。

  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司马懿处境困难。他为了完成与曹睿的计划,不得不忍辱负重,坚忍不出。为了稳定军心,稳定后方的人心,他不得不违心的给诸葛亮扣上一堆强加的帽子。当战役结束,诸葛亮去世,蜀军撤退的时候,司马懿如释重负,终于向诸葛亮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我们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诸葛亮的卓越的军事才能,给曹魏和司马懿带来了何等的压力。可惜天不假年,诸葛亮早早在北伐途中病逝,只让后人对此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

为您推荐

做为世界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的海拔是多少?

  自然界(Natural world),一般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而环境指以人为中心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大气层、水、土壤

2023-04-21 13:37

在历史上宦官们为何要争着去服侍冷宫妃子?

  在封建社会,不得宠的妃子们居住的地方,外界都统一叫做冷宫。那么太监们为什么要抢着去伺候冷宫妃子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妃子而

2023-04-21 13:37

古代人为何会对玉玺那样固执?

  古人为什么会对传国玉玺那么执着?觉得有传国玉玺才是真命天子,没有的都是逆贼谋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

2023-04-21 13:36

曹操在汉中之战中倾注了大批的军力,为什么或是没有成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在汉中

2023-04-21 13:36

夷陵之战中,孙权为什么并未对刘备愈战愈勇,反倒求合?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后

2023-04-21 13:34

刘备将荆州主力军加入益州支援,那样哪位这只部队的主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攻打益

2023-04-21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