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商都是早期的朝代,它们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2023-05-18
更新时间:2023-05-18 12:27:42 作者:知道百科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最终建周灭商。历史上周朝和商朝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商朝与周朝,与其是朝代的交替,不如说是文明的冲突。我们这片土地对历史的传承,合法性的延续非常重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天命轮替,文明万世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对商的描述与其说是对历史的褒贬,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构,今天的中国历史更多的是周文明的延续,须知,即使是文明早熟的中国,商周时期也有很强的部落时代遗留。
周与商是朝代,更是部族,周处西,由西羌演化而来,而商处东,是东方部落,与现代中国文明相比,他的社会结构很像阿兹特克,依靠更发达的文明,以武力掠夺周围部落的人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的文明形态并不一定是大家现在想象的崇尚祭祀,而是整个社会是以祭祀为核心,以杀人为核心的这种很不"中国"的形态,周作为商的属国不一定是我们想像中周朝诸侯那种封建诸侯,而是帮助商捕捉人牲的工具。
我在看商朝历史的时候,总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别扭感,大家看到历史书里面说他们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人的陪葬,到处都是人牲坑,仔细想想,中国文明的历史记载自周才算真正开始,可这几千年的历史记载,我们哪里看过这种杀人牲如便饭的记载,但是我们也没有把商想的有多奇怪,因为周以来的史书把他当做三代之一,我们已经习惯性的认为他和周夏在大的方面是一样的。
思来想去,夏商周的构建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时离部族时期不久,这三个朝代和今天的朝代怎么可能一样,应该更像是三个出于一个文化区内的文明冲突,其烈度当然不如假象中的埃及文明来中国,但也断不至于与汉代秦类似。总的来说,我更倾向于认为,周代商并不是简单的朝代轮替,而是具有显著的文明替代特征,他们在社会组织形态上有本质不同。
但商部落与周部落同处一个区域,文明冲突的烈度尚不及雅利安人与古印度人的冲突,但也肯定不是秦汉,明清那种简单的朝代轮替。后世对商的描写来源于周史,周在写商史的时候面临很大的尴尬,他作为商的鹰爪抓了不少同族送去当人牲,但是他的社会发展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向商学习。
更重要的是,如果说商是杀人文明,那作为鹰犬捕捉同族的他们是什么,但商杀人的特征太明显了,总不能抹掉这一项去研究他们的青铜器工艺,在这种十足的尴尬之下,周朝完成了对商史的简单描述,史记之后,后世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法统的神圣性不断将王朝性往上延续,直到三代和其圣王们这个主流史观勾住完成。
今天我们看到的商史大多来自史记,并没有几个人对周代那些晦涩的历史记录感兴趣,更不会对甲骨文感兴趣,但实际上那些史料虽说不多,价值可是远高于史记的,他们隔得近,史记都已经多少年后了,而且文明形态一出现明显的大一统和天命的特征,司马迁的记载无论如何客观,他总是做不到真正的客观,而我们,对商史的真相也不会感兴趣,你们不会想着去啃甲骨文上的历史记录。
现在对商的认识是建立在周的尴尬,秦以后王朝历史家们的意识形态化解析以之上的,是一个跨越三千年的"历史创造",与褒贬一个朝代完全不同。因为社会发展慢,节奏慢。打个比方,几十年前你在一个农村生活,几辈人面对的都是一样的环境,河,房子,耕地,几十年都发生很小的变化。为什么后来朝代寿命越来越短了就是因为社会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很多要几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几个月,几天,现在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
周朝其实在一开始就算是各个诸侯国的老大,自己实力很强,设立了各种帮会规律,可以震慑各个小弟。但不等于说各个小弟加起来干不过大哥。当大哥不行的时候,由于当年立下的规律有利于大家相互制约,所以实力强大的小弟也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表面上还是认你做大哥,但你想让那些强大起来的小弟听你的就别想了。整个帮会早就四分五裂了,只不过对外说咱们还是一个帮的。
炎黄系其实是由黄帝代表的西羌与炎帝代表的东夷结合而成。即使在炎黄中,也是黄占优势。而且后世也多是黄帝系占优势,渐渐黄帝系成为主流。而东夷建立统治有确认的,只有殷商一朝。商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不单指它文治武功,而且是因为它是我中华第一个被实证确认的朝代。
换言之,它已经不再属于文化领域,而进入了科学的领域。现在也有不少人攻击它喜欢人殉等等,这应该是时代特色而不是它的缺点。在科学的领域中滥用圣母精神、乱洒狗血可不是什么好手段。商的伟大,它是中国自古唯一违背鄙商主义传统的王朝。商之所以叫商,也是这个原因。伊尹发明烹调,成汤先祖王亥发明商业,这都是中华自古传统非主流的。
但是,换另一个角度,也为中华文明补齐了不少短板。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商朝尽搞这种幺蛾子,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也算非主流了。我想起封神里,妲己也曾上阵硬扛子牙大军。大商的王后们真不弱啊,比起后世“妾在深宫哪得知”,真是不可以道里计。商朝的很多做法,让后世主流文化接受不了,比如重商主义,比如女性抛头露面,那么,大伙儿一齐黑它,一点都不奇怪!
另外,礼成于周,孔夫子推崇,儒家将此等思想延续到现在,古时把持文字传承的绝大多数都是儒家这一帮子,看周之前的商,鄙夷自然是多少有些的吧。史料及考古显示了商时的人畜人殉过于残酷无情,周顺应生产力的发展渐渐摒弃了这些自然是有进步意义。现在人们看商,看周,大多都有些清醒的认识了,褒谁贬谁都没什么意思,就事论事而已。
周有礼,商也有人,都是种花院的开拓者。商朝在当时的已知世界里是一顶一的扛把子,称作“天邑商”,气势与地位上丝毫不弱于强汉盛唐,强到可以随意割草周边国家,在需要奴隶祭祀时就外出征伐,每战都必定是碾压,因为在上古时期,青铜就是生产力,就是那个年代的核武器,天子铸九鼎的传统就是从商朝演化而来,九鼎可以集合国境内大部分青铜,一旦开战就可以迅速铸成武器,对其他国家进行碾压。
相比之下,其他部族的武器多是石器或者木器,即便有青铜,产量也不足以军用,像商朝这样能够一定范围武装的,可以说对其他国家形成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保持了八百多年。商朝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鬼神崇拜,商朝的鬼神崇拜几乎可以说是基本国策,由殷都周围的万人坑可以推测,一次祭献的奴隶数量就有数万人之多,这么大的人口,唯一的解释就是商朝出征周边部族掠夺人口为奴。
商朝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把奴隶不当人看的时代。还有商朝是宗教信仰非常浓厚的朝代,一切社会生活都围绕着祭祀活动,祭司拥有巨大的权力,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有可能形成基督教那样逻辑严密、掌控严厉的宗教势力,对中国来说不是好消息。幸好周朝打破了这一现象。综上,周朝相对商朝而言在许多方面都进步了许多。
强大的商王朝统治了中原六百年,为什么会被周朝灭掉?
商朝是一个极度重视祭祀的王朝,我们现在看到的非常多的大型商朝青铜器,无一例外,全部用于祭祀,甚至是小如酒杯用具,都是祭祀用品,而且所有发掘的商朝鼎,全部用于煮食祭品,这些祭品大部分是人。商朝重祭祀,无论大小事务,首先就是祭祀问神,那么商朝的神权就很强大,有时候强大到了可以左右商王的意志,可以影响国家的决策。
既然有大型的祭祀,就一定会有祭司,夏、商、周每代都有自己的祭司,我们熟知的周王时期的比干、箕子都是商朝最为重要的大祭司,他们不但掌管神权,还查收朝政事务。顺便说一句,姜子牙也是大祭司,不过他是周朝开国的第一任大祭司。商朝能够国祚延续六百多年,有两个重要的制度确保了王朝的延续性:1、诸侯拱卫,国邑一体;2、尊崇神权,以神抑政。
其实这两点很好解释,总体来一句话就是,商朝统治者用大型祭祀来控制了神权,想各个诸侯以神的名义进行信仰控制,用军事手段进行威逼打压,从而达到王朝稳定发展的目的。到了商朝末期,商王文丁与商以西的部落周产生了嫌隙,此时的周部落首领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他领导周部落占据今天岐山一代,通过不停的吞并,蚕食,就把周边的一些小部落给灭了,纳他们的土地入周,俘虏其他部落的人为奴隶。
周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商王的注意,商王文丁没有直接对周采取军事行动,而且以赏赐之名招季历入京,到了朝歌,文丁封季历为“方伯”,并称之为“周西伯”,伯就是老大,商王文丁就确定了周朝为诸侯之首的地位。
季历虽然被封为方伯,但再也没有回到周去,史书记载说商王文丁把他软禁一段时间后,就把他杀了,那么是怎么杀的呢?杀了季历后,为什么周部落没有激烈的反抗呢?季历不是寻常的死亡,而是被商王文丁作为最高等级的祭品,用于祭祀了。用一方诸侯的首领来祭祀上天,彰显天下人的诚意,祭祀行为是天下所有人都支持的,至于祭品的选择,则由当时最高的大祭司来定夺。神权掌握在商王手中,商王文丁用了一种周人说不出的理由杀了他们的首领季历,当时杀季历的大祭司就是比干。
前面说了那么多,只想表明一个观点:祭祀很重要,天下人都认可,谁掌握了祭祀之权就有很大的利益和权力。文丁死后,帝辛继位。他就是被后人黑了三千多年的商纣王。商纣王上台后,一改文丁的怀柔政策,对不服气,不听话的部落,直接进行了武力征讨,而且他一上台就很忙,一方面是征伐各地,收拾不听话的小部落,他的国策发展主要向西发展,也就是征讨东夷地区。
而在朝政上,纣王一改过去频换祭祀,尊崇神权的做法,逐渐减少祭祀次数,加强了王权的统治,而且启用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改革家——恶来,任用一些非氏族、贵族为朝中官员。商纣王的改革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来说是一次重要的飞跃,如果按照纣王的思路发展下去,中国古代历史至少可以提前五百年进入封建社会。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
减少祭祀次数,就变相了压制了神权对王权的影响力;启用非氏族、贵族人士为官,就打破了贵族长期占据政权要职的传统;通过法律手段,允许其他部落人民纳入商朝土地,享受商人同等待遇,引发了商人的危机感。纣王的改革引发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针对这些不满,商纣王的手段很简单,谁不满就杀谁!比干,不但是当朝的大祭司,更是纣王的叔叔,他的强烈反对,引起了商纣王的极度反感。
既然你们那么热爱祭祀,那我们就把最为神圣的大祭司拿来祭祀上天吧,后世的人都知道比干被纣王挖心,其实比干只是被拿来当祭品祭祀了。差点被祭祀的还有周文王,因为周在西部地区越来越强大,而且很过分,不但侵占了很多商周边的小部落,周文王自认强大,就对商进行了一次战争,结果被商纣王打得满地找牙,最后周文王也被俘虏了,关押在朝歌。顺便说句,《周易》就是周文王被关押在牢里写的。
商纣王也想用对付比干的方法杀了周文王,就和商王文丁杀季历一样,你们喜欢祭祀,我们就搞祭祀吧。周文王的儿子听说后,就有三个儿子到朝歌主动请求纣王选择其中一个儿子来替代周文王姬昌做祭品,商纣王就选择了姬昌的嫡长子伯邑考为祭品,并放了周文王另外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一个是周武王死后辅政的周公旦。
姬昌和姬发回到了周,姬昌就把首领位置让给了姬发,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为了避免自己还成为祭品,并且心怀仇恨,毕竟周部落三代人有两代被祭祀了。于是姬发联络了商朝贵族阶层,商朝贵族与姬发一拍即合,他们希望姬发带领周部落武装推翻纣王的统治,另立商王。注意,是另立商王,并不是要改朝换代。
姬发勾结了商朝的贵族和神权份子,利用商纣王出征东夷期间,发动了对朝歌的突然袭击,商纣王仓促应战,在牧野一代,商纣王的军队由于被贵族们收买,倒戈一击,纣王兵败。纣王后来在朝歌自杀,周武王姬发进入朝歌后,并没有实现另立商王的诺言,但是为了稳定局势,拉拢商朝贵族,确保神权的稳固,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祭祀,每次祭祀都用人为祭品,当然这些祭品基本都是其他部落的俘虏或者奴隶。
此时与周部落结盟的姜姓部落首领姜子牙成为了周的大祭司,每次非常重大的祭祀,都是周武王和姜子牙一起祭祀,据清华竹简记载,一次祭祀中,周武王亲自杀了60人作为祭品,而姜子牙亲自杀了40人作为祭品。周武王死后,殷商的贵族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周朝的暴动,期望恢复商朝,重立商王,这次政变被周公旦强力镇压,并且一举杀了商朝遗族,火烧朝歌,迁都到了镐京。
综上来看,周能够轻易的灭商,其实是纣王改革过于猛烈,没有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导致了商朝统治阶层发生了分化,最后被周部落推翻。
以上就是周商都是早期的朝代,它们本质上有什么不同?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周商都是早期的朝代,它们本质上有什么不同?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