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象棋的故事城濮之战是怎样的?
2023-04-08
更新时间:2023-04-08 13:25:05 作者:知道百科
城濮之战,这场影响春秋时期的大战最终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而反观晋国,除了拖住楚军主力的下将之外其他的兵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场胜战。
这场耗时将近四个月的大战,晋国君臣团结,臣子为君主出谋划策,军队上下一心,在政治、军事、外交三方面合力出击,步步为营,来回布局,设计缜密,一步步让敌军陷入自己的圈套之中,战争就像跟下棋一样,谁能算的越准算,手段越高,谁赢的机率就越大,楚成王空有强大的势力,但不会进行计算,就算再给他们增强兵力也只能落败而逃,哪能比得上足智多谋的晋文公呢?
当然,就算晋文公下棋下的多么厉害,但是没有一副好棋子,也不能这样轻易地大败楚国。晋文公多亏拥有先轸狐偃等这一些好用的棋子,为他出谋划策,晋文公才能得心应手,在战争上占据有利的地位。
城濮战役是结束了,晋文公的这盘棋也下完了,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部好棋是如何进行布局的。
首先,选对帮手非常重要,晋文公选择了齐、秦大国的支持,都是实力非常雄厚的大国,再看一下楚国的联盟郑、许、陈、蔡,自己的国家还没稳定还想帮其他的国家,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其次,人际关系,晋文公流亡在外的时候就已经交到了许多同盟,再加上他又讲义气,自然会有许多人选择投奔他。
最后,是用人的方面,在晋文公身边的心腹都是些有勇有谋的人士,晋文公在城濮战争时耐心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城濮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分析
城濮之战中晋国以战车七百乘、五万多兵力击败楚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联盟军队十余万人,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春秋时期,楚国陆续征服了许多国家,使得众多的中原列国臣服于它的威严之下。当时可以说楚国实力强盛、不可一世。晋国在晋文公即位以来,整顿内政、发展经济、整治军队,对外进行结交,晋国的强大对楚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也阻碍了楚国称霸中原的道路。因此,为了争夺中原的主宰权,楚国跟晋国的交战是在所难免的。在这场对弈之中,楚国处于优势,晋国处于劣势,但是最后晋国却大获全胜,这其中运用的计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战争的导火线是楚国攻打宋国,晋国出手援救宋国。在晋国援救宋国的过程中,晋国企图通过进攻附楚的曹、卫的方法来解宋国之围。计策虽好,但楚国却没有受到影响。接着又利用秦、齐的“喜贿怒顽”的心理特点,使得秦、齐跟楚国发生矛盾,最终选择与晋国结盟,增强了晋国的实力。
晋国在跟楚国进行对峙时,晋文公念在楚成王对其有恩便选择退避三舍,这样一来能显示出晋国是有礼之国,但同时又能避开楚国的锋芒。在进行交战中,晋国针对楚军的弱点,对楚军的左右翼进行攻击,最终导致楚国被击溃。
城濮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周襄王十八年冬,楚国的势力不断膨胀,想要继续北上来奠定他中原的霸主地位,因此他借口宋国投靠晋国为理由,决定率领自己国家和其他附庸国的军队去讨伐宋国。
那时候的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下也在逐渐强大起来,对中原的霸主地位也是虎视眈眈。当宋国向晋国请求支援的时候,晋文公的手下认为这是一个雄踞中原的好办法,他们称霸中原的机会到了。于是,晋文公听取狐偃的建议先把楚国的两个附庸国曹、卫给
占领了。楚国识破了晋国的诡计,不为所动,仍然攻打宋国。宋国又再次派人来请求秦国相助,晋文公为难了,如果不答应,晋宋肯定绝交,宋国被楚国降服;如果答应了,晋国的实力跟楚国无法比,没有获胜的可能性;想要让齐、秦相助,又怕他们不同意。后来,晋文公采纳了元帅先轸的计策,让宋贿赂齐、秦两国,让他们劝楚国撤兵,自己又把卫、曹的土地分给宋国一部分。楚国拒绝了齐、秦的意见,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齐、秦选择站在晋国这一边。
楚成王得知宋、晋、齐、秦四国联合来对付楚国,便选择撤兵,但是他的统帅子玉不听从他的劝告,一意孤行,请求楚成王增兵让他去攻打晋国。楚成王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派了一部分兵给子玉。子玉更加狂妄了,他借口让晋国答应给卫、曹的复国从而来引起大战。但晋文公却在私下答应给卫、曹复国,但让他们跟楚国绝交。子玉非常生气,于是首先发动了战争。晋文公带领军队退到城濮之地,在城濮两军进行交战。晋军利用楚军两翼实力较弱的现状,对右翼发起猛攻,然后用计谋把左翼也给消灭了,楚国见势不妙便急忙撤兵。最终以晋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介绍
城濮之战的原文是出自于《左传—城濮之战》,描写了城濮之战交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容详尽、手法简练,非常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场战争。
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楚国实力不断膨胀,与陈、蔡、郑、许等国进行会合,自称为王,但是晋、宋等国不赞同楚国的做法,拒绝与众国进行会合。于是,楚国召集其他国家准备对宋国进行讨伐。
其次,写了事情的经过,宋国被众多楚军和其他诸侯国的兵队所围攻,宋国选择向晋国请求帮助。晋国认为这是一个称霸中原的好机会,于是答应援救宋国。在援救的过程中,晋国先是通过攻打楚国的附庸国来诱导楚国来进行相救,但是这个办法行不通。晋国又想出了一个让楚国与同盟国秦、齐产生矛盾的计策,顺势让秦、齐与晋国进行结盟来增强晋国的实力。这个计策非常奏效,楚国不得已将军队撤出了宋国的都城。但其中楚国的主将子玉非常不服气,请求楚成王答应他出兵消灭晋军,楚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子玉先与晋国进行谈判,但是晋国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还把楚国的使者进行关押,导致子玉愤怒之极。子玉追晋军到达城濮之地,派人前去向晋国发起挑战。晋文公接受了子玉的请求,在城濮进行了一场声势宏大的战役。晋军针对楚军的弱点进行进攻,导致楚国失去了左右兵力,最终楚军选择了撤兵逃跑。
最后,介绍了事情的结果,结果就是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战争的结束。晋文公还被周襄王命为侯伯,实现了称霸中原的目标。
晋、楚两国的城濮之战性质是什么
城濮之战是战国时期,奴隶制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最终以晋国胜利而告终,晋文公从此当上了中原地区的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军事上也有“先发制人”的策略,意思都是主张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要运用“先发制人”这种战术的,历史上也有“后发制人”的军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积极进行防御,在掌握敌方的基本情况后以反攻为主要的作战策略,它常常运用在较弱的一方对抗较强的敌方时来制胜的法宝。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城濮之战中晋国本来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晋军的实力完全不能跟楚国的大军相比,但是晋文王认真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在救援宋国的时候采取了先占领楚国附庸国的策略,让楚国有所动摇。再后来,利用计谋让齐、秦与楚国产生矛盾,选择跟晋国进行结盟,来增加晋国的实力。这样一来,晋国的军事力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楚国也会因此有所顾虑。
之后,在与楚国主将子玉对战的时候,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在城濮进行交战,那时候齐、秦、宋的军队也陆续到达了城濮与晋军进行了会合。在作战的过程中,晋军针对楚军的军队布局的情况,伺机而动,右采用“示形动敌”的作战方式诱敌出击,结果使得楚军完全陷入重围,失去了反抗的机会。最终以晋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宣布结束。
以上就是城濮之战象棋的故事城濮之战是怎样的?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城濮之战象棋的故事城濮之战是怎样的?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