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迪比战役--桑海帝国的覆灭

更新时间:2023-04-02 13:27:25 作者:知道百科

  一直到近代早期的16世纪,桑海帝国都是西非地区最强大的国家。这个帝国虽然远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西部腹地,却一直以富庶文明四方。从欧洲各国到东方的伊斯兰圣地麦加,都流传着富甲一方的黑人君主传说。

  但在1591年的3月到4月之间,仅仅4000名南下的摩洛哥士兵,便将这个帝国一举捣毁。如此强大的帝国是如何在西非当地壮大繁荣?又是如何在突然间被击倒?

  在人类历史上,一个地区要发展起来,既需要足够的农业生产支持,也必须有足够的商业发展来促进技术、物资和文化的交流。桑海帝国的核心区域就符合这些条件,只不过当地人等到这些现成条件兑现天赋的时间有些过于漫长了。

  虽然不是早期文明的发源中心和辐射范围,撒哈拉以南的黑人们依然可以通过沙漠商路,与北面的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交流。相比非洲东部的努比亚地区和埃塞尔比亚,非洲西部受到的影响和开化要弱的多。所以在东非,公元前便早早的由贸易辐射所带来的一系列国家和城市,而在西非出现的很晚。桑海人的国家要到罗马帝国时代结束两百多年后的7世纪才建立。相比东非的那些文明古国,桑海人的母邦远离繁华的海岸线,也没有尼罗河这样南北走向的大规模水系。所依靠的对外交通是流往东南方向的尼日尔河,以及穿越北方撒哈拉沙漠的绿洲商道。

  前者更多的是在提供灌溉水力和富庶土地,交流作用则只是确保桑海人能与邻近的黑非洲地区贸易。出海口所在的几内亚湾,一直到15世纪,还被善于航海的阿拉伯人认为是无法穿越的魔鬼水域。所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陆地绿洲通道,就是桑海人最为重要的财富和文明汲取渠道。邻近北方沙漠地带的陆地盐场则是他们手里最好的聚宝盆。加上来自南方加纳地区的西非黄金,黑非洲本地丰富的奴隶资源,尼日尔河沿岸的农业产出,桑海人已经凑齐了建立帝国的巨大资源。

  更为有利的条件是桑海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在几千年里不断扩大面积的撒哈拉沙漠不断将西非同北方的地中海文明地区隔开,但绿洲通道与沙漠部落却能一直确保联系并不中断。伊斯兰教和其他来自北方与东方的文明成果与技术就这样陆续转手到桑海人手里。尼日尔河流域则让西非内部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但地中海的航海家们要从这里深入内陆也非常不方便,交流一般就止步沿海地区。因而,西非内部就形成了一个不对外封闭却相对安全的巨大内循环空间。正好满足了这空间中的最强者,建立一个帝国。

  桑海人沿着尼日尔河逐步向西推进的过程中,唯一的强大对手就是西面的另一个黑非洲帝国---马里。这个帝国自13世纪崛起开始,就以尼日尔河中游的廷巴克图为中心,几乎控制了流域附近的所有富庶土地。

  马里人的财富积累手段与后来的桑海帝国几乎一模一样。沙漠绿洲商道带来大量商旅客流,他们在沙漠地的南部盐场购买重要的食盐,进行各类粮食贸易。帝国还用这些盐向南方的黄金海岸进口黄金来获得硬通货。首都廷巴克图因为正好处于这种南北贸易的中转站位置而迅速强大起来。

  富可敌国的马里君主曼萨·穆萨在1324~1325年去麦加朝圣,一路上大肆挥霍黄金,让基督教和穆斯林世界都认识到了巨额西非黄金的存在。这不仅让身处非洲内陆的廷巴克图成为了伊斯兰世界中鼎鼎有名的黄金之城,与巴格达、开罗和大马士革齐名,也促使后来的葡萄牙人不断向南航行来寻找黄金,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序章。

  然而帝国终究是在15世纪进入了衰退期。迅速积累的财富使得王室与贵族规模迅速增加,反过来加速了帝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北方沙漠地带的沙漠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便利用这个机会犯上作乱。对于南方的黑人帝国而言,这些沙漠部落是帝国强大时候的贸易小帮手,但在衰落期就是随时可能反噬的危险团体。1433年,正是这些游牧民攻破了马里帝国的首都廷巴克图,残存的马里势力退往西部。而在东部已经建都贸易城市加奥的桑海人也终于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1468年,他们迅速赶走了廷巴克图的图阿雷格人,并继续向西打击马里人的残余势力。帝国的构架已经基本完成,到16世纪为止,桑海人基本上完成了对昔日马里帝国的改朝换代,西部领土已经扩张到了大西洋海岸。

  然而,当桑海人逐步完成自己的帝国大业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在他们这边。1496年,桑海国王穆罕默德杜尔像夕日的马里君主曼萨·穆萨一样远赴麦加朝圣,算是向整个伊斯兰世界宣布桑海在西非地区的霸业。但他的帝国仅仅是两百年前马里帝国的重复和再生。当年被曼萨·穆萨的传说吸引南下的葡萄牙人已经在西非海岸线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堡垒要塞,并通过经济手段影响着西非。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摩洛哥人也在厉兵秣马,整合资源实力。过去一直拱卫西部黑非洲文明的大沙漠,已经难以阻挡北方入侵者的魔爪。

  16世纪,在如日中天的桑海帝国北方,摩洛哥人也正在为自身的生存而绞尽脑汁。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沿海堡垒遍布整个海岸线,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和代理人则在东部的阿尔及尔和突尼斯蠢蠢欲动。若非这些强敌本身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分心,摩洛哥可能早早的就被瓜分完毕。

  幸好,到了这个世纪的后期,欧洲势力已经在全球殖民和对奥斯曼人的战争中消耗过度。摩洛哥人乘机收回了基督教敌人在沿海的大部分地盘,又迫使鞭长莫及的奥斯曼人不再将代理人派往当地。作为交换,摩洛哥人继续依靠同奥斯曼人的合作来训练自己的军队,并同欧洲的英国、荷兰贸易,进口先进武器。1578年,篡位上台的摩洛哥新君主艾哈迈德就是利用这些资源,在三王之战中击败了来势汹汹的葡萄牙远征军。此后,已经不再有北方与东方威胁的摩洛哥人,终于可以将目光朝向南方的桑海。

  之前的几十年里,摩洛哥人已经垂涎桑海手中的沙漠盐矿久矣。但他们面临很多问题,没法腾出手来占据当地。内战与外敌的威胁迫使摩洛哥人无法抽调足够的力量南下,而缺乏足够资源保障的进军,在撒哈拉沙漠地带往往难以持续。即便有少数部队通过沙漠后占据了盐矿,也会在失去支援的情况下被大量桑海守军反扑得手。所以一直到16世纪末,摩洛哥人才真正有了搞定南面黑人帝国的能力。他们也通过一系列尝试,达到温水煮青蛙的效果。

  1578年,已经以曼苏尔自居的艾哈迈德用1000第纳乐从桑海手中获得了采盐一年的权利,巨大的收益回报坚定了他继续南下的计划。1581年,他派兵进攻塔加扎,破坏盐场,占领了图瓦特。1582年,一支摩洛哥使团被派到桑海首都加奥去刺探虚实。1584年,他派兵占领塔加扎,却因摩洛哥军队不堪沙漠之苦和给养不济而撤离,这是摩洛哥人最后一次失败的军事尝试。

  1586年,阿斯吉亚?伊夏克二世继位成为桑海君主,曼苏尔蛮横的提出要求桑海割让盐场,承认摩洛哥的宗主权。在遭到拒绝后摩洛哥人已经铁了心要用武力打服桑海。四年后的1590年,一名来自西班牙的太监朱达尔帕夏被任命为远征军司令,消灭桑海帝国的计划正式启动。

  1591年,精心准备后的摩洛哥军队开始从首都马拉喀什南下。这支军队的主力是由当年在三王之战中被俘的欧洲雇佣军战俘和投诚的背教者组成,人数不过2500,主要用进口的火绳枪和剑装备自己。他们是摩洛哥军队欧化与奥斯曼军制结合的产物。1500名传统的摩尔轻骑兵负责侧翼掩护和压阵。这些早就装备了火绳枪的沙漠轻骑兵是1578年战胜葡萄牙军队的重要功臣之一。远征军还不忘带上8门从英国进口的大炮,负责攻城和火力支援。

  这样的兵力粗看之下非常渺小,但为了将这么一支军队投送到南方,摩洛哥人还准备了8000头骆驼和1000匹驮马来运送各类辎重。1000名马夫与600名苦力一起随军南下。这是根据多年来一次次南下袭扰失败的经验,总结出的教训。

  收到摩洛哥人南下消息的桑海君主伊夏克二世并没有理解召集部队。多年来,摩洛哥人经常出动小股部队南下袭击,对于桑海人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何况对手的数量有限,与过去的那些普通袭击相比,并无什么不同。为了一次小小的袭击而召集大量部队,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直到摩洛哥军队长驱直入到首都加奥附近时,桑海军队才进行了动员,并在汤迪比附近坚决抵御入侵者。

  一共有9700名使用长矛、弓箭并佩带了铜盾或皮革盾牌的步兵和几千名由军事贵族组成的骑兵,挡在了4000摩洛哥军队面前。伊夏克二世亲帅1000名私人精锐卫队位于全军的最后方。由于担心不敌摩洛哥军队的火力,1000头牛被带到了桑海军队的阵前,希望用这种类似中国古代火牛阵的计谋来冲击摩洛哥军队的阵线。

  4月12日,战役在汤迪比正式打响。摩洛哥人由2500名步兵组成主要战线,在两翼与后方分散部署了轻骑兵部队,8门火炮被布置在了阵地的最前方。随着这些英国大炮的射击,桑海军队第一次感受到了近代化火炮的威胁。随即,桑海人驱赶着1000头牛冲向摩洛哥人的阵地,9700名桑海步兵紧随其后。一旦牛群冲破摩洛哥火枪手的队伍,步兵们也将通过这个缺口杀入,但之后的事情完全背离了桑海人的计划初衷。

  在摩洛哥军中火炮发出的巨响与火绳枪部队不断齐射下,桑海人驱赶的牛群开始失控。这些牛本能的想要远离危险,掉头冲入了桑海人自己的阵线。被自己驱赶的牛大量踩伤后的桑海步兵依然向着摩洛哥军队发起冲锋,但已经支离破碎的步兵队伍在摩洛哥火枪手的轮番齐射下损失惨重。桑海军队此前一直没有遭遇过拥有如此火力的对手。尽管欧洲人已经在西非沿海各地出口火枪长达一个多世纪,但身处内陆的桑海人对此并不感冒。结果,大量依然以冷兵器为主的步兵只能放弃攻击,撤退下来。

  看见步兵败退后,由贵族们组成的桑海骑兵部队发起了攻击。自马里帝国以来,西非地区的骑兵就一直享有盛名。这些武士身穿束腰战袍,内穿铁甲胸铠,使用弓箭、长矛和弯刀作战,并且以勇敢、大胆、善于用兵之道和精通战争艺术而著称。由于摩洛哥军队一边则缺乏类似欧洲的长枪兵这样的抵御力量,火枪手容易被冲锋到更前的骑兵砍杀。好在两翼的摩尔轻骑兵这个时候发动了反击,他们用长矛、弯刀和火绳枪与桑海骑兵们缠斗在了一起,为步兵们及时填装弹药争取了足够时间。随后,追击撤退的摩尔骑兵的桑海人一路冲到了摩洛哥步兵阵前,被火枪与火炮的连续射击击溃。这些国内精英阶层的溃退也引起了桑海全军的动摇,国王伊夏克二世逃离战场。1000名精锐近卫军负责断后,他们在追杀而来的摩洛哥骑兵包围,并在此后的战斗中全部阵亡。西非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军队,就这么一战全部报销了。

  汤迪比战役的结束也意味着传统西非文明的濒临被终结。伊夏克二世曾想用巨额罚款来给自己的王位和帝国买一条生路,但强势的艾哈迈德予以拒绝。加奥很快便沦陷于摩洛哥军队之手,而廷巴克图也只是再稍微多坚持了一会。控制两地的摩洛哥军队随即又用了一个世纪才彻底扑灭桑海人的零星抵抗,但贸易路线与盐矿收入已经被北方来的征服者收入囊中。

  作为新大陆以外最后发展起来的文明,西非文明虽然起步晚,但得益于北非地中海地区文明成果的持续输入,在不长的时间里便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和依赖沿海贸易的东非地区不同,依靠尼日尔河流域发展起来的西非文明更有传统大河文明的味道。不被中断而恰到好处的对外交流,让西非文明在财富积累和技术引进上基本保持了与世界同期水平的同步。而茫茫撒哈拉沙漠与浩瀚的大西洋也都很好的保护了西非文明本身。缺点自然就是当某个势力撑起当地的一片天后,便失去了继续大力发展的动力。资源、人口、农业和贸易,足以支撑帝国的运营成本。但受限制的交流也不足以在近代开始后,帮助当地人及时吸纳更多先进的文明成果。

  汤迪比战役本身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使用火枪大炮的一方,毫无悬念的击溃了使用长矛弓箭的对手。西非内陆的相对封闭决定了桑海人在武器技术上比起大部分非欧洲地区的文明来说都要更为滞后。但入侵者摩洛哥本身也是一个极好的样本。这个原本濒临解体败亡的国家,硬是靠着外交上的左右逢源和技术贸易上的进取获得了成功和尊严。

  摩洛哥国王艾哈迈德自己也曾说过,内陆的黑非洲地区比沿海的马格里布沿海更为富庶。但开放而拥抱世界的摩洛哥最终战胜了封闭而保守的桑海。

以上就是汤迪比战役--桑海帝国的覆灭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汤迪比战役--桑海帝国的覆灭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卡迪西亚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介绍,谁赢了?

  战役开始  633年秋,伊斯兰教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在派遣穆斯林军向拜占庭帝国属地叙利亚进军、西线派遣阿慕尔攻克埃及的同时,曾派“安拉之剑”哈立德·本·瓦利德率领

2023-04-02 12:42

洛伊滕会战--腓特烈的伟绩

  普鲁士王国在1757年深陷多事之秋,多支实力雄厚的敌军从多个方向夹击而来,令王国在“七年战争”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然而,凭借国王腓特烈二世(以下简称“腓特烈”)的出色

2023-04-02 12:33

洛伊滕会战的详细战斗经过介绍,最后结果怎么样?

  奥军拥有84个步兵营和144个骑兵中队,占领一条南北走向的防线,面对西方。左手和背后有一条小河。奥军中央以洛伊滕村为支撑点,左翼由Nadasti将军指挥,跟小河之间有一段距离

2023-04-02 12:31

洛伊滕会战中战前形势如何?战斗是怎么打响的

  罗斯巴赫战役之胜并不能改变科林战役之后的劣势。就在腓特烈奔向西南打击法军的时候,他留下来守卫西里西亚的贝费恩公爵,连续败于道恩元帅和卡尔亲王的奥军主力,西里西亚首

2023-04-02 12:31

洛伊滕会战中双方统帅分别是谁?(双方统帅简介)

  洛伊滕会战(Battle of Leuthen) ,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奥地利在1757年12月5日的战役。以普军大胜作结。此战与罗斯巴赫会战被誉为是腓特烈大帝最辉煌的战绩之一。  腓特

2023-04-02 12:28

科林战役双方是怎样排兵布阵的?双方带兵将领的分别是谁?

  构想  1757年6月18日清晨六点前后,菲特烈军团以整齐的行军纵队出现在往科林的道路上,科林的地势,是位于易北河有一小段距离的南岸谷地中。有一条沿着山谷往布拉格延伸的道

2023-04-02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