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乾隆:何以长寿?揭秘他们做到的“无嗜好”之道,其他皇帝难以复制

更新时间:2023-12-20 19:22:01 作者:知道百科

康熙与乾隆,两位伟大的中国皇帝,以其出众的统治才能和长寿而著称于世。然而,他们的长寿秘诀并非仅仅是运气或遗传所致,而是源自于他们的“无嗜好”之道。这种节制与克制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保持清醒和健康的身体,成为其他皇帝难以复制的关键。那么,康熙和乾隆是如何做到长寿的呢?让我们揭开这个古代谜团,解密他们的成功之道。

前言

我们都渴望长生,但真的有必要为此付出太多代价吗?历史证明,有些选择终会使人后悔。

清朝中后期,两代英明神武的帝王——康熙和乾隆,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他们放弃了许多君王的“通病”,也因此成为寿命最长的两位帝王。那么,他们到底放弃了什么,又为什么能够放下呢?

勤政爱民,垂范万世

康熙帝年少即位,继黄台吉之后,击败肃亲王等叛臣,平定三藩之乱,稳定了清朝局面。此后他在位61年,勤勉政事,深得民心。康熙在位期间,选择开明宽容的文治武功并举的方针。他采纳鳌拜等明王之谋,实行改革,使清廷政治体制日臻完善。

他还注重科技发展,热衷数学、天文历法、医药等,并多次南巡考察民间疾苦。妥善处理与俄罗斯帝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的边界纠纷,取得外交成果。同时他也是一个颇有文人气质的帝王,他在位后期,逐渐淡出朝政,沉迷于写字、作画、翻译典籍等文人活动。

康熙一生最为遗憾的,可能就是没有将疆域进一步推广到台湾。他五次派兵攻打台湾,均告失败。尤其是施琅殉国之后,康熙更加悲痛,这也成为他心中一块抹不去的“心病”。然而面对这些挫折,康熙并没有气馁。相反,他在晚年更加注重培养人才、整顿吏治等基础性工作,为大清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正因如此,康熙为后人所敬仰,被认为是尽职尽责的明君。

康熙的孙子兼继承人乾隆帝,也延续了他勤勉爱民的作风。乾隆即位后,仿效太祖励精图治的治国方针,在位期间六下江南,主要目的就是考察民间疾苦,并亲自处理许多民生与水利问题。

如清理祖论陵寝水道,防止盗查看长江口沙堆,维系漕运畅通等。乾隆在这些“察行”中也遭遇过不少困难,比如到蕲州、汝州一带视察水利时,就曾被 挡路武装劫匪袭击过。乾隆深知作为一国之君,艰苦奋斗是常态,这些都不应当动摇他视民如伴的宗旨。

在文治方面,乾隆则大力扶持汉文化,不仅颁布了《四库全书》,使汉族文化成果系统化保存,也重用汉族文臣如张照、纪晓岚等参与朝政。这体现了他内心深处推崇汉文化的思想。 可以说,康乾二帝都视民如子女,甘于劳苦奔波,这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并没有染上许多皇帝的“通病”。

道术迷信祸起苍生

与勤政爱民的康乾二帝不同,乾隆之父雍正帝在晚年却出现了一些迷信行为。

雍正初年改革弊政,清廉仁政,因此有“雍正中兴”之誉。但是,由于他处事极端勤奋,又背负着革除康熙晚期弊端的重任,长期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于是,雍正开始向神仙、方士寻求长生之道以治病健体。

他大肆采购人参、金银以及丹砂等名贵药材,试图根据方士所传秘法炼制可以延年益寿的“仙丹”。为了迎合皇帝的想法,这些方士们则锒铛入狱,声称能根据天文地理学说配制这药,并大谈阴阳五行之学以迷惑君主。这使国库支出大增,而传言这些所谓“长生药”的重金属含量极高,长期服用必中毒。最终,雍正于1735年猝然离世,结束了短短13年的统治,终年仅56岁。

雍正帝一生勤勉,本可青史留名,成就盛世。然而迷信方术,信奉荒唐长生legend,最终导致英年早逝。作为儿子的乾隆帝深感痛惜,他明白父亲之死与长生药物有直接关系。此后,他登基伊始便大为光火,驱逐宫中所有方士,远离这些秘传药法。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乾隆汲取了父亲的惨痛教训。他也意识到,许多君主都有这类通病,容易迷信长生和仙术。而国家的盛衰则需要实实在在的宽厚内政,而不是空想的长生秘诀。

因果循环,寿与天命

那么,康熙和乾隆又放弃了什么,才使他们的寿命远超其他帝王呢?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和乾隆都选择了顺应天命,放弃了许多君主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

康熙深知皇权神授,人寿与天命相关。他从未像许多帝王那样大肆采购名贵药材,试图依靠外力延年。面对生老病死规律,他能够泰然处之,认为人生有数,国运也有既定的兴衰循环。这与他年少时击败三藩反叛,稳定国家脉络的历练是分不开的。作为明君,他更关心的不是自己的长生秘诀,而是如何增进民生幸福。这与他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开拓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乾隆除了深刻汲取父亲教训,使他警觉迷信外道的危害外,自己也不盲目追求所谓长生方法。他更加信奉佛教“因果论”的观点,认为众生命运有诸多宿愆积累,需要靠善行来历练,这是一种轮回更新的过程。人不应执着于一世功名,或依靠外力延年,而应顺应 adept自然法则,行善布施,功德圆满,命薄能得福报。 所以在他统治期间,佛教再次兴盛,而不是许多帝王那样迷信长生道术。这种因果报应、冥冥之中的天命观,也契合了他作为数学家的世界观。

可以说,康乾二帝“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顺应自然天道,所以才能长寿;而许多妄想长生不老的帝王,往往都因为秘方错误猝然离世,这正应了“寿考之道存乎其人,命运与天命,岂能靠药石延续”的道理。

行乐人生,夜阑卧听风

在顺应天命、将心比心的同时,康乾二帝也十分重视生活品质,注重当前的幸福安乐。

据传康熙晚年深居简出,逐渐淡出政事,而是致力于诗文书画等文人雅事。他为这些清静文雅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作为一位文武全才的帝王,康熙晚年更愿意在诗书间逍遥自得,感受人生之乐。 面对染疾之身,他也从未想依靠外物强求续命,只是享受音乐读书的慰藉。可见他并不执着于所谓“长生”,而是见微知著,明白君权也有限度,顺应自然是上策。

相比之下,乾隆则更加重视生活享受,被公认为“享乐帝王”。他所赞许的享乐,并非声色犬马,而是对山水景致、文人风流的品味体验。他六次巡游江南,这些“南巡”行程长度长达数年之久,足见其中的慰藉安适对他的吸引力。

这不仅使江南经济社会大为繁荣,也成就了乾隆本人开明见识的气质。他结交江南士大夫,欣赏其中佳作;他亲历名胜,留下《南巡梦影》等脍炙人口的诗文集;也给自己取下“十全老人”的诨号,意为他已经对人生“心想事成、圆满满足”。这种值得庆幸的人生体验,正源于乾隆作为帝王的开明胸襟与对文雅生活的崇尚。

可以说,康熙晚年喜好清高雅致,符合一代贤明君主的气质;而乾隆则主动追求生活体验,这些都使他们成为异乎寻常长寿的帝王典范。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沉迷秘方何疑无谓也!

结语

综上所述,康熙和乾隆成就盛世的根本,就是他们放下了许多帝王的通病,顺应自然天道,并且重视生活情趣,保持积极向上和开明的心态。所以他们的精神状态极佳,加之合理调养,身体也就特别长寿。

这其中,作为儿子的乾隆帝,更是从父亲雍正身上深刻汲取了教训。这使得他有了常人不及的睿智和胸襟,能够释怀一些其他君主的习性,比如秘方迷信等。这样的心态和气质,也正是他能够成就“乾隆盛世”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切的根基,则来源于乾隆对人性和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这正是开明帝王的显著标志。

他们以身作则,告诫世人,要放下过度执念,顺应自然;要注重生活品质,境界方显高远;不要迷失在形式和法门之中。这也是所有英明君主应当效仿的地方。 希望我们所有的国民,也能在快乐充实的今生里,享受幸福,而不去过分执着于来生诸多可能性。

以上就是康熙和乾隆:何以长寿?揭秘他们做到的“无嗜好”之道,其他皇帝难以复制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康熙和乾隆:何以长寿?揭秘他们做到的“无嗜好”之道,其他皇帝难以复制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记住老祖宗的忠告: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别轻视其重要性!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人际关系也随之变得复杂而多样化。然而,我们是否曾想起过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忠告:“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这句简单的谚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提

2023-12-20 12:19

逐风若影:漂泊百年马首铜像的回归与隐藏细节揭秘

马首铜像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艺术品。然而,这座百年漂泊马首铜像多年来一直失踪,直到最近才得以重见天日。经过艰难回归的过程中,隐藏细节也逐渐揭晓,引起

2023-12-20 10:20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马首变故!拍X线揭新发现,呼吁回归祖国”

今年是中国农历鼠年,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在北京圆明园内,十二生肖铜像却突然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据报道,圆明园内的马首铜像在最近的一次拍X线检查中,揭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

2023-12-20 09:53

北京:圆明园将收藏马首铜像

近日,有消息称北京圆明园将收藏一件珍贵的马首铜像。据悉,这件马首铜像是由中国保护文物基金会与北京马术协会合作完成的青铜艺术品,展示了古代马匹的雄姿。此举不仅为圆明园增

2023-12-20 09:35

百年漂泊后,圆明园马首铜像终“回家”

百年漂泊后,圆明园马首铜像终于"回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圆明园马首铜像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怀和希冀。曾经倒下、失而复得的马首铜像,寄托着对历史的追溯与珍爱。

2023-12-20 08:47

官宣:马首铜像将亮相圆明园,迎来家乡的温暖

近日,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官方宣布将在圆明园亮相一座马首铜像,引来了家乡一抹温暖的情怀。马首铜像作为家乡的代表,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内心对家乡的深深

2023-12-20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