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纪事之三:王羲之在绍兴的传奇

更新时间:2023-12-30 11:26:02 作者:知道百科

在绍兴的历史中,一位特殊的人物给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他就是王羲之。作为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文化名人,王羲之以其卓越的书法才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了绍兴人引以为傲的象征之一。他曾在绍兴留下了许多令人钦佩的行迹,无论是为横批雕刻的《六出石门》还是在南太湖边留下的《兰亭集序》草书,都流传至今,为世人所称颂。正是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使得绍兴成为了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中心,也让人们对这个古城充满了敬仰与向往。

东晋初年,当朝太尉郗鉴与当朝宰相王导欲强强联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联姻。郗太尉有一颜值很高的千金,貌美肤白,多才多艺,典型的“白富美”,且为王羲之超级铁粉,而王导家族有许多象王羲之这样的实力派偶像。太尉要到王家选女婿,喜得王家一帮实力派偶像心花怒放,感觉明天就要洞房花烛、飞黄腾达了,于是峨冠博带涂脂抹粉,摇摇摆摆齐聚王导家东厢房忐忑不安地等待太尉管家的面试考察,唯独羲之老土坦胸露腹翘起个二郞腿斜躺在竹榻上,不以为然。管家一看,两眼冒火,你也太不把我们太尉放眼里了吧!回去之后,一通添油加醋把个羲之埋汰得不行。可这太尉实际上早就心有所属,现场考察上岗只是走一个秀而矣,便拈须一笑,对管家说,就东床坦腹的那位吧!这便是东床快婿故事的由来。故事的主角--王羲之,山东临沂人,以门荫入仕,后任会稽太守,官至右军,人称王右军。王右军在会稽为官多年,晚年隐居绍兴嵊州的金庭,死后也葬在那儿。王羲之在绍兴生活多年,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一、戒珠寺是怎么来的?绍兴古城内的北面,有一座山,名字叫蕺山,又名王家山,山上因长有蕺草而得名。传说勾践吴国为奴时,因尝吴王便疾而留下口臭的毛病,为掩饰他这一缺陷,遂命文武百官上朝时口嚼蕺草,以乱其气。蕺山上有文笔塔,有南宋理学蕺山学派的发祥地蕺山书院,有山会两县状元在金榜题名后刻名于亭的蕺山亭,戒珠寺就位于蕺山山脚,原为王羲之故居,他在会稽为官时的府第。那为何叫戒珠寺呢?传说王羲之有两个业余爱好,一是爱鹅,一是爱珠。王羲之爱鹅把左右结构的“鹅”字写成上下结构,变成“我的鸟”,还经常以字换鹅。一道士想让他抄一份《黄庭经》,但他不肯轻易抄写,于是在他经常路过的溪边养一群名贵品种的鹅,白羽红掌,曲颈丰体,绿水浮波,嘎嘎雍容,羲之稀之,只得打破自己的戒律,为道士用心抄写一本《黄庭经》,以字换鹅。鹅养在了自家院内,大摇大摆出入厅堂。一日,一位朋友送他一颗宝珠,羲之爱不释手,反复把玩,一和尚来拜访他,他便与和尚攀谈。正好又有友人来访,他便顺手将宝珠置于桌上。等羲之送走友人来时,和尚还在,可是宝珠没了。羲之以为和尚尘念未断,偷拿了宝珠,脸上便露出鄙夷之色,不屑与之再谈。和尚不知就里,蒙受这不白之冤,回家抑郁难泄,几天后一命呜呼。羲之以好友身份参加完葬礼回来,家人告知家里的大白鹅生下了一颗大宝珠。原来,鹅喜啄人眼睛,且性情暴躁,故许多人养着看家。这鹅不知这是宝珠啊,还以为人眼睛呢,心想怎么有这么容易吞食的眼珠子。羲之一看,可不就是自己丢掉的那颗么?后悔自己不问青红皂白冤枉了和尚,遂舍宅为寺,命名为戒珠寺。戒珠寺前有墨池、鹅池。墨池边有一不知年代的腊梅。千年之后,王羲之的不知第几代孙,元末大画家、绍兴诸暨枫桥人王冕写了一首《墨梅》诗:“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为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知是夸他画的梅,还是夸他祖宗,亦或是夸他自己?二、题扇桥与笔飞弄绍兴是有名的名士之乡。毛主席曾写诗说:“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绍兴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城内自然多水多桥。我老丈人在世最后几年,其他东西记不太清爽,倒是绍兴的十大名桥记得滚瓜烂熟,每每背来得意之情令其眉飞色舞,仿佛眼前之事。可十座名桥里居然没有题扇桥。我挺纳闷,这绍兴名桥真是太多了哦,题扇桥还没能挂上十大名份!题扇桥本是羲之沿河上班途中路过的一座小石桥。一日,一贫老婆婆在桥上卖扇子,羲之早晨出门上班她在那儿,晚上下班回家还在那儿,一把扇子也没有卖掉,好可怜!羲之不忍,说:我给你扇面上写几个字,你就好卖了。老婆婆说:我干干净净的扇子都卖不掉,你写脏了不是更卖不掉么?羲之说:你就说是右军题字,一两银子一把。老婆婆将信将疑,死马当活马医吧,给了羲之十把扇子让他题字。不承想,不到天黑,十把扇子被抢购一空。老婆婆尝到了甜头,于是每天都等在这儿堵羲之让他当义工做慈善,羲之开始也是有求必应,谁叫你引人蠹虫呢!几次之后,羲之也烦了便躲着老婆婆走。这题字的桥就叫题扇桥,这躲婆婆的弄就叫躲婆弄。羲之每次题完字都习惯地将笔顺着一条弄堂随手一扔,这条弄就叫笔飞弄。二弄一桥至今还在。前不久,我妻子的舅表兄要我陪他到笔飞弄。他是宁波人,我以为他慕名前来看看。哪知道他在那里流连往返半天,仔细比对后在弄堂口一座高大的台门前停下,但大门紧闭。他抚摸着黑漆的大门、斑驳的墙壁,仰望二楼临弄的窗户,如婴儿一般的神情让我始知什么叫一往情深!原来,我妻子外婆家曾在绍兴开店谋生,他就出生在临弄窗户的那间屋子里。三、《兰亭集序》去了哪里?千禧年前后,我在绍兴某单位办公室工作。时年,单位业务单一,工作量小,系统内学习培训之风颇盛。闲暇之余,绍兴城内外转一转,兰亭则成了必去的打卡地,以至于园内导游和我很熟,每次去都戏称我又来抢他们饭碗了。客人们最喜欢听的就是有关《兰亭集序》的故事,而一些喜欢书法的人总是摇头扼腕,恨不早生千把年。前文说到《兰亭集序》被后世誉为书法双馨,其真迹被喜欢王羲之书法的李世民带进了昭陵。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羲之在写《兰亭集序》时,正是他酒意正酣的时候,他本就是一个洒脱无羁的人,否则也不会有东床坦腹这一说。酒助人性,一挥而就。酒醒之后,他认为有涂抹修改的地方,卷面不干净整洁,便想重新写一遍,但怎么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便以原件流传于世。《兰亭集序》被作为王家的传家之宝轻易不肯示人,虽经多次战乱迁徙仍代代相传!至唐朝初年,《兰亭集序》传到了羲之第七代孙智永和尚手里,智永无后,便传给了其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贞观年间,不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而且文化昌盛。太宗喜欢书法,尤其喜欢羲之老兄的真迹,手中多有收藏,唯独这《兰亭集序》始终百闻不得一见。听说《兰亭集序》在辩才手上,便几次召见辩才讨要,辩才总以战乱遗失相对。太宗无法,一块心病终难放下。手下大臣萧翼知道了皇帝的这点小心思便自高奋勇地溜须讨欢,保证找到这一稀世之宝,条件是李世民拿几件羲之的笔墨给他,让他相机行事。太宗手下大臣要么武如秦琼,当得门神;要么文如魏征,安邦治国。这萧翼亦非只会溜须拍马的等闲之辈,本梁元帝之曾孙,多谋善断的监察御史。萧翼访得辩才住所及习惯爱好,择一风雪交加之夜,装扮成一落魄书生倒在辩才庙门口。清晨,辩才照例打扫院庭,开门见一倒地落魄书生,善心大发,救于庙内,好生款待。鱼儿上钩,萧翼施展粘贴大法,终日与辩才谈古论今,讲经说道,吟诗挥毫,智永和尚家学渊源,辩才颇得真传,与萧翼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哪知蟒蛇缠身!如此盘桓数日,俩人又于黄昏攀谈,饮酒助兴,兴浓之时,萧翼从贴身的内衣中取出羲之真迹示于辩才。辩才一看,好家伙,是真的吔!想他冻饿快死之人,也不肯将羲之真迹换衣换食,实乃拥趸啊!便激动地说:你等等,我也有一样好东西给你看。人一激动就会丧失理智,萧翼等的就是这一刻。只见辩才从房梁上取下一包袱,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经历二百多年的丝绸质地卷轴映入眼帘,正是自己踏破铁鞋寻找的《兰亭集序》。萧翼不动声色,边与辩才欣赏,边劝辩才饮酒。辩才本村夫,哪见过皇帝身边人劝酒的功夫,不久便酩酊大醉。萧翼赶紧收拾好东西连夜下山赶到了会稽府衙。第二天早上,辩才醒来,不见萧翼,也不见自己的宝贝,知道坏事了,正踌躇懊悔间,一帮衙役宣辩才进府。辩才急忙赶到抬头一看,上面端端正正坐着一位华服官员,可不就是那位书生么?太宗据夺之心不死,就只有自己而亡了!情急之下,辩才当堂吐血,七日而亡。太宗拿到真迹,爱不释手,但他没有独占密藏,而是召集朝中高手学习临摹。临摹之品中最具神韵、最接近真迹的要数太宗的贴身秘书冯承素、禇遂良的摹本。我们说,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萧翼赚《兰亭集序》固然不道德,但象辩才那样束之高阁,秘不示人,如其突亡或者一场大火,曲水流觞、《兰亭集序》就只能成为传说了!太宗光大《兰亭集序》有功,但他不该将其作为随葬品带入昭陵,真乃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羲之在绍兴还有许多传说,如“入木三分”的故事、被骗写“海门关”的故事、卖“当”的故事、因“一壶酒”用“一活鹅”治劣绅的故事等等,有些属于演绎,没有真凭实据,但这也真实地反映了绍兴人对王羲之的喜爱!敬请关注下一篇:徐渭的故事
2022.5.16

以上就是绍兴纪事之三:王羲之在绍兴的传奇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绍兴纪事之三:王羲之在绍兴的传奇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爱国诗人闻一多:传奇故事再现,你有领略吗?

闻一多,这位爱国诗人的名字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耀于中国文坛。他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和崇高的爱国情怀,成为一代文化英雄。然而,闻一多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传奇和曲

2023-12-29 17:46

昆滇风云|闻一多:爱国诗人转变为民主斗士

闻一多,一个被誉为"昆滇风云"的人物,他从一位爱国诗人转变为民主斗士,犹如命运的洪流般推动着中国的历史进程。闻一多的诗歌曾唤起民众的爱国情怀,但他并未满足于诗坛的荣誉,

2023-12-29 17:34

鲜为人知的一面——“斗士”闻一多的深情往事

闻一多,一个鲜为人知却备受尊敬的“斗士”。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闻一多的一生饱经沧桑,深情的往事更是给他的人生增添了几分神秘。在这段不超过150字

2023-12-29 17:33

网上缅怀 | 历史今日名人:闻一多,英雄模范

今日,我们怀念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闻一多。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学家和翻译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2023-12-29 17:27

闻一多:不仅是爱国学者,更是另一个身份备受嘲讽

闻一多,这个名字或许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有些陌生,但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备受尊重的学者。然而,有趣的是,在他成为广为人知的爱国学者之前,他还担负着另一个身份——一个备受嘲

2023-12-29 16:47

古代史书体裁的考点及常识积累

古代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书。这些史书不仅记载了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事件,更凝结了无数先贤们的智慧和心血。通过

2023-12-29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