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从“一炷香的时间”到“两千年误差一秒”(上篇)
2024-03-25
更新时间:2024-03-25 16:07:01 作者:知道百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时间的计量和理解也在不断演变。从古代一炷香的时间到如今两千年误差一秒,时间的概念在历史长河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的流逝如同无形的沙漏,让人们感叹岁月的匆匆和生命的短暂。本文将探讨时间的起源、演变和计量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光之河,一探时间的奥秘。
如果我问你,现在几点了?
你可能会低头看下手机,然后告诉我一个精确到分钟的答案,比如十点二十三分。然而我们却很少意识到,在这个条件反射般的动作背后,却静谧无声地流淌着几千年的时光。
如果你熟悉古典武侠,就一定听过“一炷香的时间”的说法 —— 譬如高手过招时,就常以一炷香为时限,而一炷香燃尽大约需要半个时辰,因此“一炷香的时间”就基本相当于一个小时。
燃香计时是古人常用的计时方式之一。据传,这种便携的计时方式最早用于僧侣打坐,不但不受昼夜限制,还有营造气氛等锦上添花的效果。此外,抽一袋烟的功夫,品一杯茶的时间,也是古人习惯的时间表达:一袋烟大概指五到十分钟,而一杯茶则约指十五到二十分钟。
你也许已经发现,用完成一件事的时间来计时的方式虽然简单方便,可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精确度不够。这也正是一系列古代计时工具发明的意义所在。
提起古代计时工具,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应当是日晷了。日晷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太阳的影子,这也正是日晷计时原理的本质——根据太阳投影的移动方向来确定并划分时刻。我们常常说的“立竿见影”,其实本意就是日晷的工作方式。
比起燃香计时,日晷计时的可靠性和准确度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可是问题又来了,遇上阴天下雨或是夜晚,依靠太阳工作的日晷又该怎样计时呢?
于是,智慧的古人又发明了一种突破太阳光限制的计时工具,即漏刻。这种计时工具的原理是利用水从漏壶中滴出,水位下降,壶中的箭刻也下降,或者滴水进壶中,水位上升,箭刻上升的方式来指示时间。
在依托水流计时的原理基础上,以水作动力的计时器也问世了,相传东汉张衡的浑天仪就是用水作动力,可以准确记录日出星辰。
漏刻
考虑到水流遇寒易结冰的物理特性,古人又发明了以流沙为动力的沙漏计时,这样无论昼夜还是寒暑,都不会影响计时器本身的性状和功能了。
图为明代詹希元发明的五轮沙漏,由沙池、斗轮、减速齿轮组和刻度显示器组成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发展如同时间长河本身的流逝一样缓慢悠长,正是这凝聚古人万千智慧与热情的创造发明,赋予了今时今日的时间更深刻的本质精神。日晷流转,更漏声声,无一不记载着时间的足迹。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慨叹的,“时间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
(转自青雅钟表公众号)
以上就是时间简史:从“一炷香的时间”到“两千年误差一秒”(上篇)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时间简史:从“一炷香的时间”到“两千年误差一秒”(上篇)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