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及传统习俗,你了解吗?
2024-04-04
更新时间:2024-04-04 14:39:01 作者:知道百科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祭祀先祖和悼念逝去亲人的传统节日,始于周朝,定于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祭奠先人并悼念逝者,同时还会享用清明食品,如青团、蒸年糕等。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缅怀往事、怀念逝者的时刻,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马上就到清明节了。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不同,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大家的印象里,清明节就是扫墓祭祖的节日,大家不了解了吧?其实,清明节在古代,它的习俗有很多,并且它的来历也很不一般,下面我为大家一一道来。先说说清明节的来历吧,在早期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是分开的。清明节是融合了前两个节日所诞生的。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他是纪念黄帝的一个节日。再过这个节日的时候,大家要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还要到河里洗澡,寓意洗去一身污秽,清爽地迎接美好的一年。
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当时避难逃亡在外地。随行的侍从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曾在晋文公断粮饥饿时“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动不已,后来重耳回国继位,大赏功臣中,独独忘了介子推,但是介子推不争名利,带着母亲默默到绵山隐居。当时有人写诗讽刺重耳忘恩负义,重耳听到后羞愧不已,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回朝为官,但介子推不愿出山藏了起来。有人献计三面放火烧山独留一面,逼介子推下山,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也不见介子推下山。等上去查看后发现,他已经和母亲被烧死了。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每年这天定为寒食节。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则是融合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习俗之后产生的。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悼念亡者的节日。而清明节是一个农耕节气,在这个节气来临时,雨水增多,有庇佑新生的意思。两者一阴一阳,一生一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个节日的习俗有了交融,原本寒食节的禁烟冷食慢慢融入清明节,在寒食节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
那么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呢?
1扫墓
清明节最重要的一个风俗就是扫墓祭祖了。在清明节,大家都会约上家人回乡扫墓祭祖,铲除墓地的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祷告,烧纸钱等。也有人放上一束花,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2牵沟
这是个古称,其实就是现在的拔河。春秋时期,楚王为了攻打吴国,以牵钩这种游戏增强人民体魄。做牵钩游戏时,双方拉绳鼓乐齐鸣,呐喊助威,好不热闹。
3 三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节人们不仅白天放晚上也放
4荡秋千
中国古代以树枝桠为架。拴上绳索,系上踏板,这样的风俗尤其得到儿童的喜爱,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5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踏青的习俗。在古代,他叫“探春”,“寻春”等,也就是春日郊游,一般是初春的时候,人们到郊外散步游玩,这种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6插柳
清明时节,杨柳抽枝长出嫩芽,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把折下的柳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者带回家,插在门楣或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雨水增多,万物复苏,农耕开始,它是一个新生的节气,也是一个怀念先祖的节日。在这些年,本国文化逐渐式微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光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有自信,更要有进取精神。
不知道大家看完文章之后有没有收获和补充,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以上就是清明节的起源及传统习俗,你了解吗?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清明节的起源及传统习俗,你了解吗?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