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滕王阁·滕王阁序
2023-09-16
更新时间:2023-09-16 10:38:01 作者:知道百科
南昌出差,我游览了著名的滕王阁。站在六楼的观景台上,看宽阔的赣江悠悠东下,不时有拉货的小船点缀江中,渺小孤单。楼下景区向两侧延展,绿瓦红柱,亭阁连绵,树木苍翠,和远处白色的八一桥遥相呼应。
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不知道昔日的滕王作何感想,必自惭形悔吧。
滕 王
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这滕王李元婴是老小。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还没出生。他一定是天资聪颖的,尤其擅长绘画,创“滕王蝶派”,曾有《滕王蛱蝶图》传世,音乐也是精通的,经常会品评歌舞。按说逢贞观盛世,应该是要有所作为的,但这哥们却“剑走偏锋”,不务正业,即便在贞观13年被封腾王,也没有转向,吃喝玩乐,甚至性骚扰下属妻女,更出格的是唐太宗治丧期间,却组织歌舞表演。在他治理过的苏州、洪州、隆州等地,一无是处,无半点业绩,执政能力极差。在《唐书》正史中,没有什么正面记载。
但是,这老兄是应当有过人之处的。虽然历史难求真相,可少不了“但是”。
一是得善终。滕王在兄弟中的寿命算是够长了,有资料说是寿命56岁,我大概查了一下,他排第三,要仅统计寿终正寝的,他就排第一了。二是政治也非弱智。有人说他是韬光养晦,我看是高抬他了,求得自保而已。滕王历经太宗、高宗、睿宗、武则天六朝,纷争的初唐,混乱的武朝他都经历了,可保持王位不倒,真是难能可贵。三是终生乐呵,即便在边穷地区不断迁徙,远离朝堂,却如飞鸟入林,倾心于山水,沉溺在歌舞,心醉在丹青,时不时地搞一次文人雅集,纵酒开怀。再不过瘾,就建一座楼阁,规模较大的就建了三处。执政的无能,也许是不露锋芒,故意为之的吧。也由此,使得太宗不防,武后不忌。帝王之家能得善终实属不易,李渊22个儿子中,有12个是非正常死亡的,看似有点本事的都在这里面,而能让后人记住的,除了玄武门之变的那哥几个,可能就只有滕王了,因为留下了滕王阁,也就成就了李元婴的千古。
李元婴活得值吗?是成功的吗?如果从主观来看,以滕王的行为做派,绝不会想着名垂青史,更何况是一个不好的名声。若是旁人看来,必是褒贬不一的,至少是“滕派蝶画”的鼻祖。
那人生该是怎样的一个活法呢?
赣江浩浩汤汤,一艘小船顺江而下,一人闲坐船头,悠然淡定,在如此宽阔的江面上渺小如一叶飞花,很快便驶出了视线,共长天一色了。我说那人就是李元婴,不管他是在贩卖河沙,还是在悠闲赏景,他一定哼唱着自己喜欢的歌。余华在《活着》一书中说的精彩,“人是为了活者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外人看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
亲王也好,庶民也罢,匆匆皆是过客。我们都没有那么重要,俗话说,地球离了谁都转。没有几人能真正改变历史的进程。所以还是问心而行吧,先找定心在何处,回到“庐山烟雨浙江潮”。不迷茫,不彷徨,不紧张,不焦虑。如果能再上一个层次,把心再放空,那不是圣人也是哲人了,我还做不到。“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滕 王 阁
聊滕王,必离不开滕王阁,没有滕王阁,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滕王。
滕王阁就像一个挺拔的山字,两侧有“压江”“挹翠”两厅,用游廊相连。碧瓦红栏,尖顶飞檐,古朴庄重。另有楼、亭、阁、廊,向两侧错落延展,形成了一片古建群落,沿江成景。
在唐制中,阁的建造形式,只为皇家专用,臣子、百姓建的再好,也不能命名为阁,所以与滕王阁齐名的黄鹤楼、岳阳楼,只能叫楼。滕王以自己的封号命名阁,定有彰显自己皇家身份的虚荣之心。其实在古代,阁是在高处存书藏经的地方,四面开窗是为了通风干燥之用,因此阁是安静之所,内敛含蓄,甚至是低调私密的,像宁波的天一阁,对外封闭了100多年,如果不是黄宗羲的登阁一阅,估计还要封闭好多年。 在一些古画中经常会见到阁楼,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山间掩映着的,明显是阁楼建筑,但没有一个人影,扑面而来的是闲达,是静气,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滕王阁建设之初就是窗门大开的吧,只为酒色笙歌,全无书香气息。今天的滕王阁,人流如织,喧闹嘈杂,晚上,大型实景演出《寻梦滕王阁》,光影交错,如梦如幻,深谙乐舞的滕王也自愧不如吧。滕王开局乱哄哄,现在更无宁日了。滕王阁本来就是歌舞宴饮的地方,没有什么文化的根基,但世事流变,千年的风沙磨砺,让她的梦里,有了涛涛的洪水,炮火的硝烟,有了家国的仇恨,儿女的柔情。历史的积累沉淀,演绎变迁,不断地赋予了她新的文化意义,形成文化高地。她浓缩成了一个传承的符号,在历史的烟尘中驻足,已经不属于任何一个王爷。
滕王阁早已经不是滕王的滕王阁了,前后重建了29次,并几次移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随着熙攘的人群,登至六层,沿着围栏环顾。更让我感动的却是汹涌而下的赣江,昼夜奔流,已经见惯了身边楼阁的繁华与衰落,心无向往,不屑一顾,还不如相伴始终的清风、明月,或者江上小舟以及行舟人无韵的歌声。你我皆是过客,来去匆匆,当下的驻足也不过是一晌贪欢。滕王阁不属于滕王,又何尝属于过你我呢,没有主人的楼阁,灵魂又该如何安放呢?你,我,还有眼下光鲜的楼阁,都会化作烟尘,随风而去,或许在没有你我的日子,滕王阁还会再次重建、重建,29次,290次。汤显祖曾经在此排演《牡丹亭》,不知道杜丽娘还能复活几次。珍惜当下,以后的日子都不重要。
滕 王 阁 序
让滕王阁扬名宇内,并几经复活的 是一个人—王勃,一篇文—《滕王阁序》。《滕王阁序》被推为天下第一骈文,既写阁楼的壮丽,又有景色的秀丽,既抒个人的情感,又有深邃的哲思,通篇用典,又流畅自然。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等,都成了千古名句。唐高宗读了序文,都感叹王勃“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
可惜这才子短命,只活了26岁。即便是这短暂人生,也命运多舛,两次被贬,险遭杀头。何以至此呢?两个方面是避不开的。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王勃7岁母亲去世,王勃说自己“养于慈父之手”。父亲王福畴对儿子们的求学盯得很紧,亲兄弟六人皆有才名,其中王勃与他的两位兄长王勔、王勮被誉为《山海经》中的珍木“三珠树”。王福畴也以儿子们的才华为傲,朋友说他有“誉儿癖”。然而只重视学业有成,却忽略了育人的理念,只有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致使王勃人格发展不健全,走入社会,便四处碰壁,难于应付。王勃早亡,另两位才兄后来也被官司牵连被诛,可惜!可怜!
二是个人性格存在缺陷。王勃恃才傲物,放荡不羁。没有胸怀天下之志,缺乏功在治世之责,只求入仕为官之途,聪明也就成了小聪明,所以才会为沛王作《檄鸡文》,惹怒高宗而被逐。遇到挫折,又自怨自艾,年纪轻轻就感慨“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并且不知道反省,难有格局。与人交往又傲慢偏执,关系紧张。行为荒唐(包括写《滕王阁序》),却无人商劝。我严重怀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杜少府,是否真的是他的知己。
王勃短暂人生是一出悲剧,不怪别人,更因为他自己。
在阁楼上,有一副清朝王峋芝的楹联让人深思上联:“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下联:“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文人。”王勃恃才而短命,但因才而留名,滕王隐才而得寿,却借勃之才而垂名,在此人间,谁更值得?我们各执己见吧。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副太极图,都会活成两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属于儒家的奋斗进取,一个属于道家的修身养性,并且经常是用一个去打动或者关照另一个,尤其是在磕磕碰碰之时,被那个红尘外的我轻轻唤醒,深深抚慰。
以上就是滕王·滕王阁·滕王阁序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滕王·滕王阁·滕王阁序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