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出处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7-31 10:39:04 作者:知道百科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出处是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①“敌已明”:指主敌已经确定。“友未定”:友,此指涉及主敌与我方之外的第三方,或是敌方暂时盟友,或是我方暂时盟友。“友未定”,此指处于犹疑之间尚未定性第三方。

  ②“损”:即指《易经》中的“损卦”。《易经·损卦》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又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解义】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

  【出处】

  〔典故一〕春秋时期,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将郐国良臣、谋士及勇武之士,登名造册。故意选择郐国良田对这些人予以贿赂,把分封给他们的官爵都写下了来,并煞有介事地在城门外设祭坛,埋下这些名单,还伪造了歃血为盟的假象。郐国国君得知后,以为出了内患,怒不可遏,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此后,郑国轻而易举地攻取了郐国。

  〔典故二〕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兵。还有,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的威胁。司马懿和蒋济力劝曹操说:刘备与孙权,表面亲和,内心里是疏远的。关羽若得志,则孙权是不愿意的。可以劝孙权于关羽背后下手,并答应分封江南地方给孙权。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麦城被擒。   典故三:当年努尔哈赤父子亲率满兵进犯明朝,锐不可挡。明朝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攻打宁远(今辽宁兴城),以十余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因宁远守将袁崇焕备战有方,奋勇抗敌,致满军惨败。怒尔哈赤亦于此战中身负重伤,不久而亡。皇太极继位后又几次率师攻打宁远,皆兵败而回。崇祯三年,皇太极避开袁崇焕守地,绕道直攻京城。袁崇焕立即率部日夜兼程入京勤王,使清军遭到迎头痛击,狼狈而逃。皇太极为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于是定下借刀杀人之计,阴谋制造与袁崇焕有密约假象。崇祯勃果然中计,将袁崇焕凌迟处死。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此后再无劲敌。

为您推荐

李自成为何在登位仪式后当晚就撤出京城?

  说到李自成,大家对这个名字挺熟悉的,知道他是明末起义军的头领,而且差点就取代了明朝,所以说到李自成,很多人会觉得挺可惜的。而且实际上当时李自成是匆匆当了皇帝的,当

2023-07-31 10:28

于谦挽救大明朝的原因是什么?

  于谦和岳飞历史上都被定义成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各自孝忠自己的朝廷,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责,那么如果非要找出两个人之所以名气不一样的原因,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2023-07-31 10:25

为何于谦没有阻止明英宗复辟?

  他公正廉洁时刻为百姓的利益着想,所以也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因此最后京师任兵部左侍郎之后,也又为国家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作为一个百姓爱戴,众人佩服,皇帝信任的忠臣,为什

2023-07-31 10:24

秦灭周的具体时间和对象是什么?

  在中国的古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朝代,历史十分的悠久,可以分为上下五千年了。那么在夏、商之后就是周朝,那么周朝持续了多少年的时间,周朝怎么建国,怎么覆灭的呢?周朝之后就

2023-07-31 10:18

燕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为何它是资历最老的?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

2023-07-31 10:18

古代对死亡的等级称呼和来源制度是什么?

  古代对死亡有哪些等级称呼?这种称呼来源于哪一个制度?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是如何称呼“死”的,为何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竟然也会在“死”这个称呼上显现出差异?  首先,

2023-07-31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