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从积贫积弱到繁华盛世
2023-12-14
更新时间:2023-12-14 18:19:01 作者:知道百科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经历了从积贫积弱到繁华盛世的演变。在积贫积弱的初期,宋朝陷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力衰退,百姓生活艰难。然而,在历经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和智慧管理下,宋朝逐渐走出困境,形成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这一段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智慧。
宋仁宗是我国古代文人眼中的一个近乎完美的皇帝,这一点从他的庙号“仁”便能看出来。宋仁宗赵祯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仁”的帝王,与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唐太宗不同,赵祯其实是一个几乎碌碌无为的皇帝,他在位42年,期间并无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几乎成了文人士子们最怀念的时代,因为大宋的繁华便在宋仁宗时期奠定。
然而,也正是宋仁宗时期,将宋朝本身的问题全部暴露了出来。也就是说,宋朝本身便是多面的,文化的昌盛并不能掩盖其积贫积弱的历史事实。
——这是宋朝。
然而,由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的积贫积弱,这也是宋朝。
1、积贫积弱的宋朝
所谓积贫,其实是指宋朝的财政危机,并非是说宋朝很穷。宋朝当然不穷,不然不会外患都用钱来解决。
所谓积弱,确实指的是宋朝军力的衰弱不振。而导致这一危机的源头其实是宋朝对唐末五代的“矫枉过正”。宋朝开国之后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并从制度上斩断了藩镇割据的可能,这一制度便是分权——官、职、差遣分离。
宋朝的官和职都是形式,代表的是资历和荣誉,其真正的官职是“差遣”,也就是“临时委派”的意思,目的是为了互相牵制,防止长期擅权。同时,宋朝为了保证地方稳定,每次遇到灾荒,便大量招兵,入伍后便终身为兵,由国家供养。
而正是这一制度,导致了宋朝官员和军队的大幅度增长。据统计,宋真宗(宋仁宗的父亲)时期的官员有9000人(不包括吏),到了宋仁宗时期便达到了1.7万人。宋初军队是20万人,而到了宋仁宗年间,军队达到了125.9万人。
所以,宋朝的财政收入几乎全部用在了冗官和冗兵上,而冗官和冗兵直接导致了大宋政府的冗费。宋朝再富也架不住官员和军队的不断增长,更何况如此多的军队竟然却总是打败仗,奈何?
于是,宋仁宗时期的许多士大夫便开始想要改革,改革大宋的军事问题和财政问题。
2、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大宋的问题,其实每一个士大夫都能看出来,但问题是怎么改?于是大宋朝廷便分化为两派:
其一,认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复兴儒学,统一人心,便能改变现状。
其二,认为财政问题就应该从经济着手,军事问题便需要改革军事制度。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德与才哪个更重要呢?与我们今天的相法不同,这在当时被普遍被认为是一个道德问题。天子与百官有德,天下便太平,社会便繁荣,反之则不然。
于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便在此时出现了。宋朝在儒学上有濂洛关闽四大家,除了闽学的朱熹属于南宋外,理学之祖——濂溪先生周敦颐、洛学的程颐程颢、关学的张载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与这些人观点不同的便属于改革派,在宋仁宗年间就是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
范仲淹,在被当朝宰相吕夷简逐出朝堂之后,声望越来越高,最终在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官拜参知政事(副宰相),并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庆历新政”。
3、范仲淹的新政与王安石的变法是不同的
数千年来,我国历朝的改革无非就是要解决财政收入赶不上财政支出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就是两种:
其一,开源其二,节流但对于开源,也就是在加税之外增加政府收入,但这一点古代大多数人是不相信的。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司马光和王安石关于理财的对话:
范仲淹范仲淹虽然是改革派,但观点其实与司马光是相同的,他也不相信政府能在加税之外增加收入。所以,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核心是从政府本身着手,也就是节流。
于是,范仲淹的改革思想便是想要富国,先富民;要富民,先澄清吏治;要澄清吏治,先裁撤冗员,任用贤才。
范仲淹的新政针对的便是冗官和冗兵,可是裁撤冗官涉及的人员太广,再加上宋朝本身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根本没办法推行改革。
于是,范仲淹向宋仁宗要求集中权力,打击那些当官不作为的闲散官员,最终触发了整个文官集团的根本利益,新政不过一年便不了了之。
王安石公元1052年,范仲淹病逝。
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驾崩。
公元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但与范仲淹不同,王安石根本就对减少政府开支没兴趣,他想要的是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
以此为目标,王安石的变法分为三大类,即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等)、强兵(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等)、培养人才。
然而,对于当时小农经济的中国来说,王安石的变法过于超前了。同时由于操之过急,执行未得其人,最终导致变法逐渐走向了反面。不是新法不好,只是推行起来往往不是本意,最终变成了扰民。
同时,王安石变法对宋朝本身改变最大的却并非变法本身,而是为推行改革纳入的新官僚集团,并最终形成了宋朝的朋党之争。
与司马光的保守派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不同,王安石的新党大都缺乏道德支撑,他们唯一的兴趣是赚钱和摄取权力。
4、范仲淹和王安石没有想到的结局
范仲淹的新政也好,王安石的变法也罢,都是为了大宋富国强兵。范仲淹想要节流,王安石想要开源,节流触动文官集团的利益,开源造就了一批敛财高手。
于是悲剧来了,宋朝不仅没有在变法之中强大,反而走向了全面的党争。保守派演变为一群道德狂人,而改革派却变成了一群理财专家,不是为了富国,只是为了为皇帝敛财。
蔡京,便属于王安石的新党,其将王安石的敛财发展到了极致,而穷奢极欲的宋徽宗最终迎来了北宋的灭亡。
以上就是宋朝:从积贫积弱到繁华盛世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宋朝:从积贫积弱到繁华盛世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