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宦官乱权的现象如此严重?
2023-05-12
更新时间:2023-05-12 10:16:49 作者:知道百科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外戚干政和宦官擅权都是需要重视的。所以稍微聪明一点的皇帝都会主动压制外戚,避免出现外戚干政的乱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朱元璋这样做也是受到了皇后马秀英的影响。当初朱元璋争夺天下时,马秀英给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还帮他镇守后方,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朱元璋登基之后,就想要报答马秀英,提出要去寻找马秀英的亲戚族人,给他们加官进爵。然而此举却被马秀英拒绝了,她对朱元璋说道:“国家爵禄,宜与贤士大夫共之,不当私妾家。”这句话对朱元璋的影响很大,直接杜绝了有明一朝外戚干政的所有可能性。
不过,虽然朱元璋断绝了明朝外戚干政的隐患,可是他却没有办法杜绝宦官擅权的乱象。虽然朱元璋曾留下旨意,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可是这个禁令却并没有被后世皇帝所重视。尤其是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后,因为他是从侄子手中抢过来的皇位,所以民间对此颇有非议。朱棣为了消除影响,开始重用宦官,甚至还设置了一个监察机构东缉事厂,交给身边的亲信宦官负责。
东缉事厂也就是俗称的东厂,其权力还在锦衣卫之上,只直接对皇帝一人负责,可以随意缉拿大臣和百姓。东厂的出现,可以说是开启了明朝宦官擅权的开端,历代明朝皇帝对此都多有依赖。后来到了成化十三年,明宪宗以大太监汪直为提督,增设西厂,其权力更是远超锦衣卫,甚至连东厂都在其管辖范围,“不特刺奸之权,薰灼中外,并东厂官校,亦得稽察”。至明朝后期,宦官擅权的现象进一步加剧,明熹宗朱由校重用宦官魏忠贤,将宦官擅权的乱象推上了历史顶峰。
魏忠贤自任东厂提督,代替朱由校秉笔批红,把持朝政,上至首辅大臣,下至文武百官,均由他一言而定。而且他还掌握军权,就连外地的督抚大臣,也都由他任意罢免。他把自己的党羽遍布朝野,“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徧置死党”,有外派亲信太监把持漕运河道,派税监四处搜刮民财。可以说魏忠贤擅权时,是明朝厂卫最嚣张的时期,文武百官为了讨好魏忠贤,将其称为“九千九百岁”。每当魏忠贤的车驾走过宫城时,两旁的文武百官都纷纷跪拜,口呼“九千岁”。
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后,认为明朝的衰败源于阉党之祸,所以为了平复民怨,打击阉党,朱由检宣布了魏忠贤十大罪,命人将其逮捕法办,魏忠贤最后自缢而亡。可是崇祯刚杀了魏忠贤没几年,大明就垮台了,当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京城时,崇祯身边一个亲信大臣都没有,只有一个大太监王承恩陪在他身边。
崇祯十七年三月,大顺军攻入京城后,崇祯见事不可为,命人将太子、永王、定王三位皇子送到外戚家躲藏,之后又逼令几位嫔妃自尽。此时崇祯的身边没有一兵一卒,跟在他身边的只有几十位略懂武艺的太监,他带领这些太监几次向东华门、朝阳门突围,均被堵了回来。眼见逃生无望,他就让太监去前殿鸣钟,召集文武百官交代后事,可是却无一人前来。
平日里忠心耿耿的那些文臣武将,此时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来见崇祯,跟随在崇祯身边的反而只有几十个小太监,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崇祯随后将这些小太监遣散,命他们各自逃命去,只有大太监王承恩不愿意逃生,始终坚持跟随崇祯,最后两人一起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王承恩在临死前对崇祯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句话还是非常中肯的,魏忠贤虽然祸乱朝政,可他对文武百官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他若是在的话,崇祯皇帝也不至于会落得众叛亲离的地步,临死前居然没有一位大臣敢来见他。更重要的是,魏忠贤死后,东林党空谈误国,对各地爆发的义军视而不见,更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若是魏忠贤在的话,肯定是铁血手段镇压,根本不会给义军发展壮大的机会。
其实,明朝的灭亡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注定了,万历年间可以说是明朝最后的回光返照。魏忠贤如果不被杀的话,凭他的残酷手段,也许尚能维系一下明朝脆弱的统治。有明一朝宦官擅权严重,唯独明末的王承恩值得称道,清朝的顺治帝为了褒奖王承恩“贞臣为主,捐躯以从”的忠贞性格,还特意下旨为王承恩树碑立传,就连康熙皇帝也对他十分称颂,也算是千古奇谈了。后来清朝吸取明朝宦官擅权的教训,规定宦官品级不得超过四品,宦官擅权之事从此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