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嘉靖要全面废除?
2023-05-17
更新时间:2023-05-17 09:37:42 作者:知道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中官制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出现了宦官专权的情况。例如宦官把持朝政,打压各级官员等等,这对朝廷的统治非常不利。与之前一系列王朝相比,明朝的宦官比较特殊,因为在皇帝的庇佑下,宦官们形成了完善的中官制度。到了明朝统治的中期,中官制度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区。直到嘉靖皇帝上台的初期,才逐步革除了中官制度。但是到了万历皇帝在位时期,中官制度再次兴起。那么,嘉靖皇帝为何要革除中官制度,万历皇帝为何又要重新确立呢?
首先,我们聊聊什么是中官制度。中官就是宫里的太监,皇帝派遣中高级太监们分赴各地,担任了镇守各地的监军。在明朝建立的初期,败退蒙古草原的北元政权并不甘心失败,不断组织力量南下。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骑兵,明朝从东北到西北陆续建立了9个军事重镇,例如宣府镇、大同镇、辽东镇、甘肃镇等等。每个镇设立一位总兵,总兵负责整个防区的军务。
此外,在地方行政中,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这堪称地方行政的三驾马车,但如果出现比较重大的问题,则有可能出现各个部门相互推脱的情况。因此,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开始出现巡抚这一重要官职。还有就是镇守中官的出现,从明朝统治的中期开始,在北方边疆省份,总兵、巡抚和镇守中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模式。那么,朝廷为何要建立镇守中官,镇守中官肩负什么任务,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我们看一下镇守中官出现的时间,在明朝万历皇帝之前,虽然中官制度早就已经出现。但关于中官制度出现的时间,一直没有准确的纪录。万历皇帝在位时期,重新修订了《大明会典》,《大明会典》中清楚的记载:“镇守内臣,自永乐初出镇辽东开原及山西等处,自后各边,以次添设,而镇守之下,又有分守、守备、监枪。”
由此可见,明朝中官制度出现于永乐皇帝朱棣在位的初期,也就是明朝统治的前期。在《职官志》中记载:“永乐八年,王安等监都督谭青等军,马靖巡视甘肃。此监军、巡视之始也。及洪熙元年,以郑和领下番官军守备南京,遂相沿不改;王安镇守甘肃,而各省皆设镇守矣。”按照记载,中官制度出现于永乐皇帝在位时期,在洪熙、宣德两位皇帝在位时期,进一步成熟和普及。由于洪熙皇帝仅仅在位10个月,因此大部分制度都是宣德时代确立的。
中官制度出现的时间已经确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为何要建立镇守中官。明朝皇帝对文官、武官以及各地的藩王们并不信任,担心上述人会暗中造反。因此,启用中官们起到了监视、制约的作用。起初,仅仅是在边境省份建立了中官制度,在宣德皇帝时期,逐步在全国各个省份普及。建立镇守中官制度,中官们又需要肩负什么任务呢?其实,镇守中官的类型分为三种,三种中官的任务截然不同:首先是南京、凤阳的镇守中官,第二是北部边镇的镇守中官,第三是南方各省份的镇守中官。
明朝在名义上有三个首都,北都北京、南都南京和中都凤阳。明朝皇帝们都居住在北京,但南京作为明朝建立初期的首都,地位重要。更何况,明太祖朱元璋安葬在南京。凤阳则是朱元璋的老家,成为了明朝的中都。南京镇守中官和凤阳镇守中官的地位很高,拥有各方面的权力,朝廷甚至专门赏赐了关防大印。
北部边疆省份的镇守中官们,其实最主要的任务不是监控官兵,而是监督高级将领们。每一位总兵都拥有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军队,镇守中官们负责监视这些总兵。宣德皇帝朱瞻基在公文中写得非常清楚明白:“朕初即位,虑远方军民或有未按。尔内臣,朝夕侍左右者,当副委托,务令军民安生乐业。”那么,这些镇守中官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明朝洪熙皇帝,曾经向甘肃镇总兵下达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训令:“尔名臣子孙,为国重臣,先帝谓尔练习军政,付边寄。朕承先志,付托尤专。不意尔比来溺於宴安而懦弱不振,低眉俯首,受制於人。大丈夫所为,固若是乎。”
远在京城的皇帝如何知道这些内容,自然是镇守中官们的杰作。对于南方各省的镇守中官,责任非常复杂。宣德十年,朝廷曾经下达了一份很长的政令,在政令中规定了镇守中官的职责:“巡视军民利病,殄除凶恶,以安良善。凡军卫有司官吏,旗军里老,并土豪大户,积年逃军、逃囚、逃吏,及在官久役吏卒,倚恃豪强,挟制官府,侵欺钱粮,包揽官物,剥削小民,或藏匿逃亡,杀伤人命,或强占田产人口,或污辱人妻妾子女,或起灭词讼,诬陷善良,或纠集亡赖,在乡劫夺,为军民之害者……仍具奏闻。”
中官制度建立之初,对于巩固朱明王朝的统治,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崩坏,各地镇守中官们起到了副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尤其是正德皇帝在位时期,中官制度已经接近于崩坏的程度。各地官员经常弹劾镇守中官们的不法行为,吏部官员孙盘在奏折中说:“今各边镇守、分守、监枪诸内臣,托以心腹,而其诛求百计,实为腹心之病。役占健卒,置於标下,纵之生事,以为爪牙。……家人头目皆无籍恶少,聚敛侵剥,势若虎狼。”公元1521年,正德皇帝去世,堂弟嘉靖皇帝登基。
嘉靖皇帝上台的前期,颇有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革除了各地的镇守中官,因为镇守中官们的肆意妄为,已经影响了明朝的经济发展。从登基第一年开始,截止嘉靖十年,除了南京、凤阳等地以外,其他地区的镇守中官被全部裁撤。
按照明朝文献的记载:“镇守内臣之革,在嘉靖九年十年间,天下称快。”即使是清朝修撰的《明史》在这一点上也充分肯定了嘉靖皇帝的功绩。《明史》中记载:“世宗习见正德时宦侍之祸,即位后御近侍甚严,有罪者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又尽撤天下镇守内臣及典京营仓场者,终四十余年不复设。”
在嘉靖、隆庆时期,明朝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阉宦,文官、武官和勋贵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但是在万历皇帝在位的中期,中官制度开始死灰复燃,皇帝不断的派遣镇守中官奔赴各地。到了天启皇帝在位时期,由于魏忠贤把持朝政,中官制度全面恢复,而且与嘉靖之前的情况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截止明朝灭亡,中官制度才彻底崩溃。在南明政权对抗清朝的10多年里,仍屡屡出现镇守中官的情况。言而总之,镇守中官的出现弊远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