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子究竟长什么样子?
2023-04-21
更新时间:2023-04-21 12:54:51 作者:知道百科
还不了解:古代银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银子到底长什么样?电视剧演的都是花白白,能反光的,古装剧里边的银子是真实模样吗?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是用来讽刺那些表面装得很清廉,暗地里却中饱私囊的官员的。确实,如果有十万两雪花银摆在面前,那将多么壮观!想要拒绝它的诱惑何其难?所以,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始终保持操守,坚持底线,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雪花银”的身影。《武林外传》当中,佟掌柜和李大嘴都参与了五岳盟主选拔的赌局,最终佟掌柜赢了,用二十文钱换来了二十两雪花纹银,馋的大嘴直流口水。《让子弹飞》中,葛优扮演的汤师爷踩中了地雷,死在了银子堆里。那个场面很震撼,也很讽刺。武侠剧中的江湖豪客们更是动不动就掏出一锭大银,然后跟掌柜的说“不用找了!”其实,这些影视剧都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用。影视剧中使用的银锭大多数都只是锡纸道具,真实的“雪花银”根本没有那么光鲜亮丽!
“雪花银”这个称谓很容易让人觉得银锭子都是雪白雪白、闪闪发光、耀人眼目的。不错,纯银确实是白色的,可是,当它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之后,表面的一层银很容易被氧化成棕褐色的氧化银(Ag2O)。而且,银锭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沾染上很多污垢,导致看起来土里土气的。特别是银锭上,一般都要刻上年号,铸造的厂家等信息,这种刻了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积累污垢的了。
除了雪花银的颜色跟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它的形状也各异。不同的时代,银锭的样子也不一样。虽然大部分银锭都是那种元宝形,就好像一只船舱很大的小船,但不同时代,铸造的尺寸规格不一样。而且平时流通中的银子,上面还会有很多牙印,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商家们要通过咬银锭,来判断它的纯度。
银是一种重金属,化学性质并不活泼,提炼起来难度也不是很大,所以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银子来做器皿和货币了。但是,古代冶金技术毕竟有限,炼出来的银子难免含有一些杂质,再加上有时候银子的流通量不足,铸造银锭的厂家们会故意往里面添加其他的贱金属。咬银锭就像我们现在收到现金的时候,要对着光看看有没有水印一样普遍。但是,咬银锭也只能对银锭的含银量做一个大概的估计,真要了解银锭的具体纯度,就要测算密度了,这也比较麻烦。
除了污垢、牙印,一个整块儿的银锭也可能会被割去一部分,用来当作零钱使用。因为一锭银子的面额是比较大的,在流通过程中十分不方便,不好找零。银子在实际流通中,大部分时间还是通过称重来计算价值,而不是直接数银锭的个数。所以,当时的商家都要准备一杆称,收钱的时候用。
我们在影视剧或者古典小说里也了解,金银的计量单位一般是“两”。那么,一两银子在今天到底值多少钱呢?
这其实也很难说的清,因为不同年代的其他物品也价格不一。就拿我们经常用来换算的粮价来说吧,和平无灾的年代,粮食产量丰富,自然粮价也低,反过来,如果遇上灾荒或者战乱,甚至会出现“米贵金贱”的情况。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40年前后),一斗米只卖200多文钱,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确实很发达,难怪被人称作“贞观之治”了。
但专家们还是综合了各种商品的价格,估算出了各个朝代一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大概多少。盛唐时期,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2000—4000元,北宋中期则是1000-1800元,明代大概是600多元,清代时,一两银子就只折合人民币200元左右了。
总的规律是银子在不断贬值。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人们的冶金技术越来越发达,自然界有更多的金矿被开采出来,使市面上的银子数量增加了。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大量美洲宫廷的银器、银元,以及美洲民间的银矿被欧洲殖民者掠夺,这些银子通过海上贸易流通到了中国,也增加了中国的银子流通量。
总体来说,银子还是很值钱的。要了解,明代在万历年间的国家财政收入也才差不多300万两白银,所以像《陆小凤传奇》里那样,武林豪客动不动出售几万两银子,实在太夸张了。而《红楼梦》里,贾府的人吃顿饭就要二十多两银子,足见她们生活之奢靡,这在普通农村家里够一家四口一年的开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