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孙赞没有重用赵云,而是二话不说就借给刘备?
2023-03-27
更新时间:2023-03-27 14:13:15 作者:知道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云武艺高强又真心来投,为何不受公孙瓒重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公孙瓒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按照演义中所说,赵云弃袁绍,途中救下公孙瓒:
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那少年欠身答曰: “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 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瓒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
说起来赵云对公孙瓒有救命之恩,又是真心来投,公孙瓒理受重用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公孙瓒不但没有重用赵云,甚至刘备借走赵云,公孙瓒二话不说就借出去了。甚至赵云离开他,公孙瓒也没有挽救。
之所以公孙瓒不喜欢赵云,主要是因为公孙瓒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三国志》公孙瓒传有这么一段。
瓒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
这句话意思是公孙瓒记人之过而忘人之善,很多人被他所害。那么赵云在什么地方得罪过公孙瓒呢?
《云别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孙瓒问赵云,你原来跟着袁绍干,为什么要投奔我呢?赵云是这么回答的:
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赵云的回答有什么问题呢?乍一看是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想想问题就大了,尤其是对公孙瓒说这番话。
赵云的回答并没有直接说是来投奔公孙瓒的,他是投奔仁政的实施者的。公孙瓒哪会施什么仁政,北平一带仁政的实施都是刘虞干的。
刘虞是幽州牧,算起来是公孙瓒这个北平太守的顶头上司。但公孙瓒并不把这个上司当回事。
公孙瓒以武力抵抗北方少数民入侵而成名,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时,是受刘虞的节度。公孙瓒只注重自己的部队强大,放任部曲侵扰百姓,而刘虞注重仁政,很关爱百姓,于是与公孙瓒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后来诸侯争霸,两人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在双方争斗中公孙瓒取得胜利,活捉了刘虞。后来公孙瓒以当年袁绍拥立刘虞称帝(刘虞未同意)为由逼死刘虞,掌握了幽州的军政大全,却也因此失去了不少民心。
赵云不说投公孙瓒而说投仁政之所在,这难免不会让公孙瓒心里有疙瘩。以他“记过忘善”的秉性,能重用赵云反而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