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吃饭讲究摆谱恢复,豪华奢侈,皇帝吃饭有多奢侈?

更新时间:2023-05-13 13:45:33 作者:知道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帝吃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清朝皇帝吃饭是讲究排场的,皇帝吃饭时有多少道菜呢?能奢侈到什么程度呢?

  菜肴繁多,称为“摆谱”

  封建社会中,皇帝身份尊贵,吃饭不叫吃饭,被叫做用膳。也不像民间普通的百姓一样,一日三餐,根据皇帝的胃口以及饭量还有祖制所规定的,清朝的皇帝一般是一日两餐,分为早膳和晚膳,晚膳的时间一般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这属于正餐,一天两顿肯定有时候会饿,所以还会有专门的小吃,这个小吃时间不固定,需要随叫随到,御膳房也是属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能够显示出皇帝用餐的奢侈,就要说皇帝用餐时候的一道程序“摆谱”,顾名思义也就是摆菜谱。皇帝用膳时,也有专门的标准,清朝用膳的标准就是每顿120道菜,整整摆满三大桌。除了各种各样的菜品之外,还要有水果、点心等等。这么多菜皇帝根本不可能吃的完,大多数菜是连看都不不看的,就算赏赐下人,也会浪费掉一部分,每年光皇帝吃饭的支出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可见皇帝用膳程度的豪华奢侈。

  摆谱恢复,豪华奢靡

  后来财政的压力逐渐增大,皇帝感觉到有些浪费,开始减少“摆谱”中的菜肴,先是由原先的120道菜减少为64道,就算如此,也是不可能吃得完。后来到了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再度减少“摆谱”中的菜肴,减为了24道,避免了过多的浪费。

  后来慈安太后逝世,慈禧太后开始独揽朝政大权,又恢复120道菜的摆谱,多的时候甚至都超越了120道菜,慈禧太后坐火车前往奉天的时候,为了帮慈禧做菜,光火车上开的炉灶就有50个,炉灶少了根本忙不过来,有时候较为复杂的菜,一天都做不完,需要做两三天才能做出来,也能看到豪华奢侈之风。

  食材讲究,餐具讲究

  据《清史稿》中记载:“专司上用膳羞,各官撰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

  如此之多的菜肴,每顿所需要的食材也是海量的,每日两只羊、五只鸡、三只鸭等等大量的食材,这些仅仅只是供应皇帝一人的,其他皇宫中的妃嫔等等,按照等级依次递减。另外对这些食材本身的要求也非常高,食材的品种、新鲜程度、屠宰方法及时间等等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比如慈禧太后吃的豆芽,需要人将豆芽根上的毛须一根根的摘掉,还不能损伤豆芽的本身。如此之多复杂奢靡豪华的饭菜等到端上桌时,更多只是充当配角罢了,根本也不去吃。

  除了菜品种类多,食材要求严等等一系列的要求之外,用膳之时所用的餐具也是大有讲究,一般都是金银所制,除了能够显示出皇家的气派尊严之外,还能充当试毒的功能。为了避免有人在菜品种下毒,也会有专门的人先行试毒,称之为“尝膳”。用膳的地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御膳房在宫中也是有许多个。

  皇帝平日里喝的水也是专门的御用之水,这么多严格的标准,以及复杂、豪华、精致的菜品,理所当然的每年的花费是个天文数字,真是用“举国之力”在吃喝啊。

  参考文献《用膳》《清史稿》《皇城御膳房》《清宫御膳档》

为您推荐

张春华和司马懿晚年发生了什么?司马懿为什么对妻子冷淡?

  司马懿和自己的妻子的关系为何不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三国时代,诸葛亮是第一聪明人,唯一能勉强跟诸葛

2023-05-13 13:42

静姝作为司马懿的侍妾而且还怀有身孕,司马懿为什么要杀她?

  还不知道:司马懿杀侍妾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懿在军事政治上的谋略确实出色,然而司马懿爱慕美色抛弃结发妻子张春华也是人们所

2023-05-13 13:40

曾秉是个连返乡经费都凑不到的清官,朱元璋为何要严惩他?

  朱元璋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是农民出身,经过不懈努力上位的。他生性多疑,这也是他斩杀大量功臣的原因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元璋对自

2023-05-13 13:40

从攻占长安到败北长安,刘裕吃了什么苦头?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裕和长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如果要问东晋历史上哪一次北伐最成功、影响最大,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开始的由权臣刘裕领导的北伐

2023-05-13 13:40

关羽死后成全了刘备的皇帝梦,这一切都是阴谋吗?

  对刘备皇帝梦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羽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凭借着“忠义”二字闻名天下。他是刘备手下得力的干将

2023-05-13 13:40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谁的权力更大?

  丞相和宰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之间却天差地别,很多人混淆了这两个名词的概念,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解读。  提起古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有些人

2023-05-13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