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最负名望的文官——包拯
2023-10-10
更新时间:2023-10-10 12:40:01 作者:知道百科
包拯,一个名字饱含着崇高的名望和令人敬佩的行迹。在中国历史上,他被誉为最负盛名的文官之一。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包拯,以其廉洁公正、才智过人的执法手段和坚持原则的为官态度,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不朽的形象。他对待案件从不偏私,绝不姑息纵容任何官员贪污受贿的行为。包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宦海渺渺谁相伴,德如黄金贵如天”的真理。让我们一同探寻包拯的前世今生,领略这位最负名望的文官的杰出风采。
包拯生在宋朝,宋朝的皇帝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暴君是比较少的,而且大多数的皇帝都有文艺范,表现的温文儒雅,这就说明宋朝是一个文明的朝代,也是一个文化高度繁荣的朝代。在这种文明的政治气氛之下,当然也涌现出不少清廉的官吏,他们的存在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主义,但他们也是百姓心中的一丝丝希望,只要有他们在,就有公正在,其中我们最熟悉就是包青天——包拯。
包拯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的电视、电影、戏曲和小说等,至今还在不断地演绎着包青天的故事。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包拯当然是被艺术洗礼过的,为了效果而把包拯有点过度神话,但一切的一切也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包拯的聪明才智。
那么历史上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呢!
包拯是怎样一个人,首先我们肯定的是他的铁面无私和为政清廉,因为包拯的故事千年流传至今,没有一个人写过包拯的不是。
在宋仁宗时期,二十出头的包拯就已经考中进士,之后在大理寺任职,要知道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我们就可以想象,包拯断案如神的本领可能就是在大理寺所学。
因为他的过人之处,包拯离开大理寺后当过地方知县和知州,在这期间,包拯不仅为官清廉、政绩突出,而且还善于断案,在公元前1043年,被调回京师任监察御史,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弹劾贪官污吏。
包拯上任时正值庆历新政,仁宗皇帝授命范仲淹进行政治改革,范仲淹是改革派,夏竦是保守派,而包拯是无派之人,他能做的只有埋头苦干。
都说老实人会吃亏,而包拯就是这种人,他的做事风格一直都是我行我素,但是必分黑白,为人憨厚的他总是让那些不走正道的官员感到厌恶,但他根本不在乎,因为在他心里,本本分分,公正自在人心,我没有错就是没有错。
因此包拯在官场上的升迁是非常慢的,以他的上进心和突出的政绩,他应该是升官很快的,但是不然,包拯和有头有脸的大臣都不和,也就是说他在官场里没有关系网,想升官就得凭本事,但不用说,包拯一直就是一个凭实力吃饭的人。
他的一生做的最多的三件事,一是保持清廉,二是不畏强权,三是为民伸冤,包拯每到一个地方任职,在他之前的官员基本都是不得民心的贪官污吏,但是包拯上任后就不同了,他不讲究吃、穿、住、行,两袖清风,有灾救灾,有冤申冤,感觉他的所到之处都会变得生机盎然。
所谓行得端、做得正,有了这些个资本才能对抗贪官污吏,但是有这些还不够,还得做到不畏强权。
说到包拯的不畏强权,他当过监察御史,主要职责就是弹劾不法官员,这个官职对其他人来说是比较为难的,因为遇到有强权的不法官员,不敢去得罪,但是自己又职责所在,因此进退两难。
但是包拯就不一样了,包拯心中只分是非,不分强弱,因此他也不怕得罪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实在是威风,被他弹劾的人不计其数,普通的不法官员碰到他只能认命,就连朝廷重臣也得挨他的奏。
重要的是包拯之所以能这样不畏强权,与当时开明的皇帝是分不开的,如果皇帝是个暴君,是个不分黑白的暴君,那么意味着包拯这样正直的人是活不长的。
1061年,包拯成为枢密副使,身于最高决策层,但是不久后便病逝,从此只留下他的清官形象流传人间。
对于包拯来说他是幸运的,在那贪官污吏无数的世道下,他的两袖清风和不畏强权,都得到皇帝的支持和尊重,使得自己更有信心去解决不法的人和事。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上天给他们派了包拯这个是非分明之人,让他们有冤申冤,从此不被贪官污吏和一方之霸所欺负,日子也过得更加安定于繁荣。
以上就是带你了解最负名望的文官——包拯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带你了解最负名望的文官——包拯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