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羽最后作战中,蜀中为什么并没有提供任何支援?
2023-04-22
更新时间:2023-04-22 10:54:10 作者:知道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没有得到过任何援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应该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困惑。短短几天时间,自己就从威震华夏的英雄,变成了被敌人围追堵截的败将。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再向蜀中的刘备、诸葛亮求救已经远水不解近渴了。不过我们在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关羽这一段时间的军事行动,蜀中没有向他提供过任何实质性的援助。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一、关羽的死是否与他尾大不掉有关。
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到最后灭亡之日,没有得到过蜀中的任何实质性的援助。这个奇怪的情况,引起了后世种种猜测。其中一个说法是由民国大师章太炎提出的,他说关羽遭遇的这种情况,是刘备和诸葛亮忌惮关羽的实力过强,怕他尾大不掉,于是借曹操和孙权之手除掉了他。
这种论断猛一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从帝王心术来看,谁都不希望自己有一个从各方面都超越自己的部下。关羽坐镇荆州多年,他文武双全,深得部下和百姓的爱戴。由于他军事能力出众,使得曹操和孙权都倍感威胁。他们为了对刘备阵营进行分化瓦解,在关羽身上下足了功夫。
孙权为了拉拢关羽,竟然以一方诸侯的身份,派使者向关羽为自己的儿子提亲,企图和关羽结为儿女亲家。曹操的举动更是直接,在关羽去世后,曹操对他以王侯之礼安葬。从此可见,在曹操和孙权的眼中,关羽的地位早就上升到与刘备平起平坐的高度。
刘备和诸葛亮自然对此十分清楚。他们对关羽采取的手段就是采取怀柔政策,提高关羽在刘备阵营的地位,让关羽对刘备阵营更有认同感。关羽在刘备阵营中,是武将中地位最高的人,他位居刘备的前将军,并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实际上,关羽已经成为刘备政权在荆州的封疆大吏,荆州的归属只在关羽的一念之间。
从这些方面来看,章太炎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只是章太炎的猜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是荆州位置重要,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必须保有的地区。刘备阵营中只有关羽的能力可以完成保有荆州,挥师北伐的计划,为了自己的理想,刘备和诸葛亮都要留下关羽。
其次,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在他没有产生异心的情况下,刘备和诸葛亮没有理由除掉他。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曹魏君臣在讨论刘备的动向时,刘晔就评价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刘备必然要出兵为关羽报仇。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至死不变,刘备在他死后还要为他复仇,更不可能会在夷陵之战中暗算他了。
第三,刘备的大业未成,在这个时候除掉自己手下能力最强的将领,无异于自毁长城。如果刘备统一天下后,关羽功高震主,那么他很可能会像当年刘邦对待韩信那样除掉他。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天下三分,蜀汉连优势都不占。
在这个时候除掉关羽,还将整个荆州赔进去,让蜀汉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差的国家。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政治能力极强的人物,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去采取这种做法的。因此,说刘备、诸葛亮借手曹操、孙权除掉关羽,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关羽在战役期间,为何没有得到蜀中的支援呢?
二、蜀中为何没有支援关羽。
其实关羽没有得到蜀中的支援,是因为刘备、诸葛亮指挥的蜀中和关羽指挥的荆州发生了战略脱节。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蜀中完全处在一种袖手旁观的状态。当东吴发动荆州之战的时候,蜀中鞭长莫及,无力干涉了。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既有关羽的独断专行,也有刘备、诸葛亮的麻木不仁。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在他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后。在名义上,他拥有先斩后奏、独断专行的权力,所以关羽抓住有利时机,对襄樊地区发动了攻击。这中间,也有关羽要和蜀中将领一争高下的心理在内。
如果关羽只是对襄樊地区发动一场奇袭式的攻击,关羽的选择无可厚非。当时曹军在汉中之战中刚吃了败仗,全军士气低落。曹操为了救出汉中曹军,不顾自己身带重病,亲自前往指挥。在失败后又组织全军撤退。由于曹操自身原因,整个撤军过程十分缓慢,在关羽发动攻势的时候,曹军主力还滞留在关中一带。
对曹魏更为致命的是,由于夏侯渊的战死,曹操失去了能够带领重兵的亲族将领,率军去救援襄樊。他派出最信任的于禁率领七军救援,总兵力不过三万。可这已经到达曹操心目中的极限。张辽、徐晃与关羽关系很好,曹操也不放心让他们单独与关羽交手。
这使得襄樊地区曹军的形势更加不利。关羽虽然只带了三万多人马,其中步军数量有限,就这样也能够和曹军打得旗鼓相当。再加上山洪暴发的特殊原因,使得曹军大败,于禁的七军全部被俘。如果关羽的攻势到此为止,撤回荆州,他将得到一场辉煌的胜利。
不过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不是发动襄樊之战时的关羽了。水淹七军的胜利让他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己发起战役的初衷。他一心想要占领襄樊,对曹魏进行致命的打击。当时关羽威震华夏,连曹操都想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可是关羽手中只有三万多人,连粮草都供应不上,想要依靠自己的这点实力去灭亡曹魏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这时的蜀中正在做些什么呢?相比荆州方面激烈的战争场面,蜀中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基础建设。刘备在进位汉中王后,厉兵秣马准备下一步的北伐。他征发蜀中大部分民力,修整、建造蜀中的道路、驿站、馆舍、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共计四百多处。当时曹操得知刘备的行动,评价说刘备把蜀中的民力全部耗尽了。
这是因为按照《隆中对》的方案,刘备在跨有荆益后,就要转入战略休整。在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发动两路北伐。可是在蜀中转入休整,准备北伐的时候,关羽却发动了襄樊之战。如果关羽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也就罢了,可是关羽在初战胜利后,居然要把战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这就使得蜀中和荆州完全脱节,失去了战略的一致性。
在这种情况下,蜀中是没有力量去支援关羽的。唯一可能支援关羽的上庸,却因为刘封、孟达缺乏全局观念,寻找借口不听从关羽的指挥。这就使得关羽成为一支孤立的军队,随着战役的旷日持久,处境越来越危险,最终在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下败亡了。
从关羽失败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刘备、诸葛亮对关羽的放任自流。刘备盲目信任关羽,将荆州的一切事务都放手交给关羽。而诸葛亮不愿意对荆州插手,以免招惹矛盾。这就使得关羽的行动失去了制约,破坏了《隆中对》的战略部署,造成了败走麦城的悲剧。
三、关羽在麦城是否向蜀中求救。
关羽在得知孙权袭击荆州,公安、江陵失守的消息后,选择了回军荆州。在这个时候,关羽依然对东吴的军事行动认识不深。他只是认为东吴是为了夺回荆州,并不是想要彻底消灭自己。他还幻想能够像当年湘水之争一样,双方最后和谈解决问题。关羽在回军途中多次派出使者,企图和平解决争端。谁知道这些使者被吕蒙利用,成为了瓦解自己军心的工具。
对关羽最致命的一击是陆逊实施的。他率领吴军直插荆州的纵深,夺取夷陵,封闭了荆州入川的通道。这样当关羽率领军队回到荆州后,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四面被围的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关羽的部下纷纷离散,他也只得率领数百残兵败将走保麦城。
在《三国演义》中,有关羽派廖化去上庸求救的情节。因为刘封、孟达不发救兵,廖化只得前往蜀中求救,迁延了时日,更加重了关羽的困境。这个情节是作者为了加重刘封和孟达的罪责所写的,在现实中是难以出现的。
这是因为关羽只有数百残兵,包围他的敌人有吴军的数万人马,北方还有曹军的数万人马。刘封、孟达最多只能派出一万兵马,而且还没有办法运输辎重粮草。他们对于关羽的困境如同杯水车薪,根本不可能救出关羽。关羽有时间向上庸求救,还不如自己撤往上庸更快捷保险。
关羽连向上庸求救都不可得,更不要说向蜀中求救了。再加上由于宜都、夷陵等地的失守,关羽根本就无法向蜀中突围。蜀中即便是想要救援关羽,也无法突破吴军的防线到达麦城。这一点关羽的心中是很清楚的,他突围的时候选择西北方向就是证明。
因此,关羽在麦城被围的时候,根本就不指望蜀中的救援,不会向蜀中求援。因为既无法与蜀中连续,蜀军又无法出川。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危急情况下,关羽考虑的只有是如何突围回到蜀中。可惜的是,关羽在逃亡路上被吴军伏兵擒获,随即被杀,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结语:
关羽在麦城被围的时候,当然希望蜀中的军队出现,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但是他心中也清楚,这只是一种奢望,根本就无法实现。这是因为蜀中对荆州的巨变毫无准备,出川的通道又被陆逊堵死,根本就无法前来救援关羽。这一点,从关羽突围的方向上就可以判断出来。他不是选择向峡口方向突围,而是指向了西北方向。
关羽得不到蜀中的支援,既有他自己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原因。他无视《隆中对》的方案,出兵襄樊,还将自己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破坏了刘备阵营的整体战略步调。而刘备和诸葛亮也有责任,他们对关羽放任自流,主动放弃了对荆州的战略指导,并且对东吴的偷袭失去了警惕。这一切,最终造成了荆州的丢失,关羽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