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选择自缢而不是逃跑?
2023-05-22
更新时间:2023-05-22 13:18:17 作者:知道百科
崇祯皇帝是我国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最为悲壮的一个皇帝,他在起义军攻陷紫禁城后自缢于景山。不过当时他面对的并非是绝境,如果逃走,并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自杀。
(图)北京景山公园东山坡下,明朝崇祯皇帝上吊殉国歪脖树位置前立的纪念石碑
——《大明王朝的背影》节选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1644年4月22日深夜),紫荆城宫门下钥,月色凝重,不见星辰。空荡幽暗的皇城内,一个披头散发、衣冠不整的中年男人围着皇宫跑起来,不时还停下步子捶胸顿足、呼天抢地。此人便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朱由检。
第二天一早,他仍然坚持准时上朝,要和诸位臣子们见见面。但这个持续了10多年的习惯,在这天只剩一个沉重的历史意义。此时此刻,李自成的大军已经严严实实地将整个北京城包围。大殿内,坐着的和跪着的,谁也晓不得自个儿何时玩儿完,是“君臣相对,唯有落泪而已”。
野史记载,这天的早朝上,崇祯有过一个提议,大致是这么个意思:“先生们呐,咱们要不要去奉先殿完事儿呀?”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接此话下茬。奉先殿是何处?是宫中祭祀列祖列宗的地儿,相当于太庙。崇祯这是在问面前的臣子们,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死。
从这里也就基本能看清:大明王朝已是油尽灯枯,所谓“树倒猢狲散”就在眼前。
两天后的一个傍晚,朱由检摆了一桌家宴,写下诏书,将妻儿老小通通叫来,一起吃了一顿很不是滋味的饭菜。他举杯长叹,哭着对周皇后道:“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贤惠,且与朱由检的感情非常之好,这时当然不会说什么“妾身正当年华”“妾身做不到”之类的怂话。总之,一语之后,皇后即刻从容地转身回到后宫自杀殉国。
周皇后到底说了什么,这里暂且不提。崇祯随后派人将3个儿子易容化妆送出城,到各亲戚家中避难。至于两个女儿,他掏出宝剑,心想:与其让嫔妃和女儿们受人凌辱,不如殉国。于是左袖遮面,狠下心杀掉一个,另外一个砍中左臂后又砍中右臂,两个女儿皆死在父亲手下。据说,当时崇祯痛哭流涕地对女儿道:“你为何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
安排完皇后和骨肉,他又转身对袁贵妃道:“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痛哭拜别,也自缢了。崇祯砍死嫔妃数人,命令左右催皇嫂懿安张皇后自缢,张皇后隔帘对他三拜过后,自缢身亡。这一苍凉的情景,无数次成为历史学家笔下的悲叹。
次日拂晓,日出未到,紫荆城外火光映天,城内尘土遮天——北京已攻破。朱由检在空旷的前殿鸣钟召集文武百官,希望谁来陪他最后一段,竟无一人前来。他仰天长叹,咬破手指写下一封血书给李自成。然后,在贴身太监王承恩的扶掖下,颤巍巍爬上煤山(今日景山)寿皇亭边,粗绳一根,自缢于一棵苍老的海棠树下。他死得无比狼狈:披头散发,仅仅穿着蓝布衣,光着左脚,右脚则是只红鞋。
他写给李自成的血书如下:“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甲申年此次事变,在我看来,很有可能会被反复编剧、反复重写、反复地搬上荧幕。因为它太悲壮又太具戏剧性,能轻而易举地调动每个中国观众的内心情感,像每一个被破坏又被修缮的历史景点一样,一声不吭立在某个角落,却引起无数次的社会哲思和历史哲思。
此刻,再来看周皇后临死前的一番话:“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这句话中,隐藏着一个非常明显的言外之意:“夫君呐,你就是不听我的劝,咱们南京还有一个家呀,你为何不南迁去呢?”
这便不得不令人深思了,崇祯皇帝为何不跑?
以上就是崇祯皇帝为何选择自缢而不是逃跑?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崇祯皇帝为何选择自缢而不是逃跑?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