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卢基战役双方战略目的是什么?战前都做了什么准备?
2023-04-02
更新时间:2023-04-02 10:49:11 作者:知道百科
按照苏联方面的预想,最佳的战斗结果是第三突击集团军迅速完成对大卢基的合围,扫清城内抵抗力量,并且顺利切断同向列宁格勒的铁路,掐断北方集团军群的补给,从而与斯大林格勒交相呼应,因为德军已经没有后备力量,所以一旦缺口打开,很可能在43年初苏军向普斯科夫(Pskov)和里加(Riga)的突击无可抵挡。北方集团军群也将被迫放弃对列宁格勒的包围,而且很可能43年底就可以解放波兰。 苏联方面自然也明白,人算不如天算,上述这个结果只是最好的,但未必是最可以实现的,如果不能切断铁路,那么至少第三突击集团军要在大卢基给德军沉重打击,并且能够威胁到北方集团军群的补给,这样,在43年可以进一步进攻,将北方集团军群切割开来。同时,占领了大卢基后,也可以向南突击维特伯斯克(Vitebsk),43年底有望收复斯摩棱斯克。如果这个目标也没有达到,那么至少要占领大卢基,能够形成对北方集团军群侧翼的威胁,并且为今后向斯摩棱斯克进攻提供机会。
而对于德国方面,最理想的胜利自然是牢牢掌握大卢基,同时给与第三突击集团军以重大杀伤,这样在整个43年,大卢基都将处于德军手中,不仅成为一个苏军的眼中钉,而且稳固连接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还可以作为向东进攻的出发点。即便不能整个43年都守住大卢基,也至少要守两个月,并且阻止任何足够威胁到维特伯斯克——列宁格勒铁路的苏军接近补给线。尽管后期苏军可能组织新的进攻,但德军届时应该可以应付。无论如何,德军都至少应该能够守住大卢基城一部分,尽管苏军可能撕开一个缺口,威胁到北方补给线。
如果说大卢基对德国人重要,那么对苏联人就是非常重要,在41年8月,大卢基刚刚易手时,苏联人就组织了反攻,而德国方面也是从占领后就开始苦心经营防御,从第11装甲师夺下该城后,守军就开始修筑大量的水泥碉堡和坦克陷阱,还给这些碉堡起了德国名字:例如维也纳(Vienna)、诺德林根(Nordlingen,慕尼黑附近城市)、拜罗伊特(Bayreuth,慕尼黑附近城市)。在碉堡里积累了大量的食物和弹药,以备有一天城市被团团围住。
大卢基虽然是个3万人口的小城,但是不要以为这个地方像果戈理小说里那样的外省小城一样土,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西方化”的城市,因为在这里,西方的宽轨铁路和东方的窄轨铁路交汇,列车行驶到这里必须换轨,或者转乘新的列车,而因此,去莫斯科的西方外交家和苏维埃政府的贵宾们往往要在这里停留一下,为了取悦他们,苏维埃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个西方化的旅馆——莫斯科旅馆,在那里,即便是全俄罗斯都看不到的奢侈品也有的销售。大卢基城被洛瓦季(Lovat)河一分为二,洛瓦季河源自白俄罗斯东北部的洛瓦捷茨湖,长536km,是一条大河,最终汇聚成涅瓦(Neva)河,注入芬兰湾,这条河的特点是它其实是一个河湖系统,附近有很多湖,而且以雪水补给为主,可见当地冬季雪大。而这条河也为大卢基城的防守提供了天然屏障,河东是城市的主要部分,而最重要的战略地之一在城市东部的火车站,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车站被命名为大卢基西站,也许俄国人很早就体会到地球是圆的,并且想让世界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吧。这里的碉堡数量和质量双倍于其他地方,而且补给也分外充足。而城西有一个古堡,称为城堡(Citadel),三面环洛瓦季河,而且对于炮火几乎是免疫的。守城的思路很简单,逼迫苏军一个碉堡一个碉堡地争夺,一旦前线即将失守,就后退到下一个碉堡,在这种战斗中消耗苏军。固若金汤的防守,让德军相信苏军的进攻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11月初,苏军就开始骚扰守军的补给,包括炮击和空袭,然而,和西方不同的是,苏联红军飞机很少深入到敌后20km进行空袭,因此虽然德国人补给有些小麻烦,但是铁路仍然保持畅通。
这么一座坚固的要素,却在苏军进攻前,突然被削弱了。11月初,德第11集团军进入了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交界处,增援在苏军连绵不断进攻下严重受损的当地部队,德军士气非常高昂,因为11集团军是拿下了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的英雄部队,而且目前德军还有德国最伟大的元帅之一曼斯坦因来指挥,德军士兵们相信在霍尔姆(Kholm)和Velizh之间取得胜利是可能的。然而,第59军的官兵们没高兴几天,第11集团军连同他们的曼斯坦因就被调到斯大林格勒救火去了,第59军又被孤零零的抛在了大卢基。 第11集团军的撤走,意味着大卢基南方,从霍尔姆(Kholm)到Velizh之间只有第83步兵师(守卫大卢基)和第3山地师(守卫大卢基南方),而第59军除了得到了一个空头的级别提升,升级为Chevallerie战斗群外,再没有得到实质的增援。 由于缺乏兵员,当苏军部队切入大卢基南北时,没有遭到任何德军前沿部队的抵抗,因为,根本没有部队在那里。在北方,德军寄希望于茂密的森林,在南方第3山地师则被分拆开来,守卫20km的防线。这两个师在夏季战役中都遭受了严重损失,现在防线都过于松散,在大卢基西方沿一条名为Kuban小溪的防线,第83师每个连要负责防御3公里,而第3山地师在旷野上甚至没有一所民房可以御寒。
第83步兵师来自东普鲁士,指挥官是Theodor Scherer少将,在41~42年的霍姆尔战役中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其中,守卫大卢基的主要是第277步兵团(加强了336安全营)。团长中校Freiherr von Sass,Sass中校还获得了几个小部队的支援,包括一个6管火箭炮营,除了大卢基卫戍任务外,83师还要担负125公里防线的防守。另外有两个工兵营,以及一个从南方逃过苏军包围进入城里的山地团。他们的人员和装备都尚未得到补充,而且缺少冬衣,还要忍受霜冻和偶尔的解冻(在寒冷天气里温度变化容易引起病症)困扰。Sass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抓紧了最后几天时间利用尚未被切断的铁路和飞机补充给养,给部队换上在未来必要的冬装,有效地控制了不必要的冻伤冻病损失。
苏联方面的部队状态也是参差不齐,很多部队都是重建的。前面已经介绍过,而且这里要说明的是,德军很多部队遭受了严重损失,苏军也是,例如249爱沙尼亚师,在42年1月霍尔姆(Kholm)战役中,损失高达82%,8000人战后只剩1400人,28步兵师也是在夏季战役中几乎损失殆尽,刚刚重建,几乎无整师协同作战性可言。
以上就是大卢基战役双方战略目的是什么?战前都做了什么准备?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大卢基战役双方战略目的是什么?战前都做了什么准备?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