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春节传统习俗百趣图预览
2023-05-08
更新时间:2023-05-08 11:00:57 作者:知道百科
中国春节传统风俗大部分沿袭了数百至上千年。尽管历史变迁、地域差异,但是,这些风俗在主要内容及形式上并无大的改变。值此2016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趣历史特别推出中国古代春节传统风俗百趣图,图文并茂,趣味万千,为你增添对春节传统风俗知识了解的同时,增添一些喜庆春节的乐趣。
馈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又称春盘。
春社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割肉卜瓦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耳聋。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
扫尘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民间有跳灶王的习俗。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
一年辛苦到腊月,家家户户舂米,因为腊月的米坚实,舂时少损耗。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
祭灶时,给小儿买饴糖(即胶糖、麦芽糖)以求上天降好事。
家家户户买春联贴春联,祝福新的一年。
贴门神,新的一年,将军保吉祥。
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宋儿童卖痴呆
除夕悦民夜禁开,儿童结队提灯来。沿街穿巷呼贱价,嫌取翁媪买痴呆。
宋打灰堆
除夕黎明打粪堆,一任灰尘满院飞。但求万事如吾愿,定放汝向彭泽归。
宋教坊自乐
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
宋宫中赐银幡
新春拜过至初三,大内银幡赐百官。朝回两袖天香满,帽饰招得笑语喧。
明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明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
《清嘉录》载:『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属迎春娄门外柳仙堂,鸣驺清路,盛设羽仪,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观者如市。』明周希曜《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袁宏道有《迎春歌》,证明迎春仪式已经演化为一种盛大的歌舞活动。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
清压岁钱
钟打五更又一年,儿孙长高开笑颜。分食枣糕与橘荔,更喜遍赐压岁钱。
《燕京岁时记》:“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一说:“压岁钱”本为“压祟钱”,贻小儿免受祟之害也。
清高跷
丰年高跷扮秧歌,水浒英雄摹演多。文武两班分丑俊,挥扇敲鼓打手锣。
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
送穷
年年晦日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沥酒再拜早离去;老穷方走新穷临。
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西汉扬雄有《逐贫赋》。据《金谷园记》云:『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著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穷神,永不回来。至唐仍有此俗。韩愈有《送穷父》文;姚合有《晦日送穷》诗:『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结羊肠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春节传统习俗百趣图预览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中国古代春节传统习俗百趣图预览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