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最智慧的三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
2023-09-28
更新时间:2023-09-28 12:13:01 作者:知道百科
苏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代宗师,他的诗词作品不仅令人陶醉,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在苏轼一生的诗词中,有三首尤为精彩,它们分别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神子·满天风雨看潮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三首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以及他对命运的洞悉和对时间的把握。读懂这三首诗词,不仅让人沉浸于苏轼的艺术境界,更让人深思自己的人生旅程。苏轼的诗词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丝人生智慧的启示。
苏轼是备受后世追捧喜爱的一位诗人。
他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被誉为“千古一人”苏东坡。
苏轼的人格魅力更是让人无法忽视。他才华横溢,潇洒不羁,旷达坚韧,热爱生活。
正如林语堂的评价:苏东坡是这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但是这个心愿一直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苏轼与苏辙分别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毕竟是旷达的,他想到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的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心中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放松情绪。
一次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这里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想起了三国时期的周瑜无限风光,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此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被大浪淘尽,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旷达的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自己的荣辱穷达,又何足悲叹呢!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苏轼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哪怕人生满是风吹雨打,也照样度过我的一生”。苏轼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那样的从容、达观。“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
读苏轼的诗词后,很难不爱他。
他的词里,有生活的美,更有人生的豁达。
如此“千古一人”的苏轼,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永不褪色的传奇。
以上就是苏轼一生最智慧的三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苏轼一生最智慧的三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