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号称十五万锦衣卫 明朝灭亡时,他们为什么没有出来救国
2023-05-19
更新时间:2023-05-19 14:06:29 作者:知道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末锦衣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很简单,锦衣卫被造光了,没办法出来救国了。即便是有心,实力也已经不允许了。那大明朝当年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是如何被折腾没了的?
按照叙述的正常逻辑,咱先不说他们是怎么没的,咱先说说锦衣卫是怎么来的。
锦衣卫是怎么来的
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了明朝。为了最大限度地将其安顿下来,朱元璋便沿用了元朝的制度。在皇帝下面,设立了中书省。
天下所有的事,都要经过中书省这个部门,这使得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有点坐立不安。要知道,如果中书省有人想图谋不轨,那朱元璋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了。
可人心的确是最不容易掌控的东西,胡惟庸当上了中书省的丞相,起初他还是干劲十足,但随着他权力越来越大,野心也就越来越大。
毕竟,胡惟庸与皇帝之间,只差了一个头衔而已。胡惟庸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为谋反案被凌迟处死。
这事也为朱元璋提了个醒,皇权还是放在自己的手里比较安心,中书省这个部门不能留。借着这件事,朱元璋将中书省连根拔起,将权力全收回到自己的手中。
为了彻底清查胡惟庸案,巩固皇权,顺便监察其他官员,朱元璋选取了拱卫司的贴身侍卫,来做这件事。
拱卫司是朱元璋的贴身侍卫,选拔极其严格,武力值与忠诚程度完全没有问题。自此之后,拱卫司的侍卫们便开始流窜于大明国内。
暗杀、刺探、跟踪、侦查,锦衣卫的身影活跃在各地,胡惟庸案牵连其中的三万多人,也被呈上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大手一挥,三万多人被斩杀,朱元璋在皇位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于是,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正式将拱卫司改名为“锦衣卫”,大明朝正式多了一个情报监察部门。
锦衣卫被打压
自古以来,在皇帝那里就不会让水一直强,帝王们最善于用的招数也就是制衡。锦衣卫火了数年之后,随着朱标的去世,打碎了朱元璋的构想。
锦衣卫这柄利剑,看起来过于锋利了,以至于朱允炆无法很好的驾驭它。借着蓝玉案,朱元璋亲手清算了锦衣卫一波,一是为了打压锦衣卫,二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找一个背锅的。
锦衣卫审理案件的权力,被剥夺转移给了三司,除此之外,朱元璋还顺带处决了锦衣卫的指挥使。
一直到朱棣登基,锦衣卫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朱棣登基之后,为了稳固皇权,便重新启用锦衣卫,为了起到制衡的作用,还设立了东厂。
到了朱祁镇时期,大太监王振被重用,东厂崛起,完全压制了锦衣卫。再到后来,朱厚照又搞了西厂,锦衣卫再次被冷落。
在万历年间,锦衣卫曾有过高光表现,锦衣卫被派到了朝鲜,并且在朝鲜战场上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还受到了万历皇帝的嘉奖。
可到了崇祯时期,大明国内的内耗早已积重难返,锦衣卫也在内耗中苟延残喘,早已名存实亡,难以有所作为。
因此崇祯帝不是个昏君,但他确实无人可用,再加上本身能力与性格各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被李自成围在了京城。
关键时刻,锦衣卫也不能力挽狂澜
崇祯面对着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大军手足无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整个京城都人心涣散。崇祯当时手中只有5000左右的锦衣卫,而且不少都是平日里吃空饷,前来凑数的人。
对上城外的20万大军,这点人还不够义军塞牙缝的呢。
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曾在保卫京城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他负责带人守住崇文门,并在城门被攻破之后战斗到底,后被义军活活打死。
面对着如潮水一般的义军,不少锦衣卫在战斗中牺牲,也有不少胆小怕事之徒,将关服脱下,混入百姓群中逃出城外,还有一些人倒戈加入了义军。
后记
锦衣卫辉煌过,但兴亡都是皇帝的一念之差。他们虽说是精挑细选的精干之人,但无非是执行特殊任务时比较出色而已。
如果放在数万军队面前,这些人根本不会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况且,当时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连朝堂上那些官员都不作为,这些锦衣卫又能泛起多大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