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秦齐两国之间都发生了什么较大的战争?

更新时间:2023-04-20 16:46:26 作者:知道百科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和齐国,是两个强大的诸侯国。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山东六国的关系,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巅峰时期的齐国,完全可以和秦国相提并论。并且,战国时期,秦国和齐国爆发四次大战,结果互有胜负!

  一、桑丘之战

  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齐国于桑丘(今山东兖州市附近)击败秦国入侵的战役。这场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对于秦国和齐国来说,一个位于今甘肃、陕西一带,一个位于今山东一带。因此,地理位置上的距离,促使二者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爆发战役。当然,在商鞅变法后,秦国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张,而齐国也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走向强大。在此基础上,秦国和齐国爆发了桑丘之战。

  在桑丘之战中,秦国借道魏国和韩国,以此向齐国发起进攻,秦军先是越过韩、魏、卫三国,佯攻大野泽左岸的阳晋(今山东省曹县)要道,突然从阳晋南下至齐国西南重镇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部),这里道路崎岖,秦军想出其不意,从这里直接进攻齐国的腹地。这时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率领齐军前去迎战。

  由于秦军是孤军深入,又必须顾及到后方,担心韩、魏二国在后图谋。所以秦军只是虚张声势威胁向齐出兵,实际上却犹疑不定不敢进攻。匡章充分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开战前夕,让双方使者多次互相来往。匡章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旗帜标记,混杂到秦军当中,从而取得了桑丘之战的胜利。秦国得知前线败讯,连忙派遣陈轸作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齐国向齐威王谢罪。不久以后,齐楚秦三国在宋国会盟,秦国改变策略,与齐国继续“连横”,此后二十余年间齐、秦两国再无交兵,直至前298年齐魏韩三国联军伐秦。

  二、函谷关之战

  对于公元前298年,齐国、魏国、韩国三国联手讨伐秦国,也被称之为函谷关之战。在桑丘之战后,秦国将注意力放在了齐国之外的诸侯国上,不断向魏、韩、楚、赵等国进攻,攻占武遂(今山西桓曲东南)、穰城(今河南邓州)、蒲阪、晋阳、封陵(均在今山西)、襄城等城邑。

  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国攻打楚国,战于析(今河南西峡),消灭楚军5万,并攻占城邑十余座。在此背景下,齐、韩、魏三国担心秦国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乘秦军久战疲惫,于当年联合攻秦。经三年苦战,终于击败秦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对于函谷关之战来说,也意味着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取得胜利。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桑丘之战和函谷关之战,促使秦昭襄王意识到齐国难以击败,这才想到了离间齐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从而达到削弱齐国的目标。

  三、五国伐齐之战

  五国伐齐之战,也被称之为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战争开始后楚也加入联军)。因此,非常明显的是,五国伐齐之战,几乎将战国七雄都牵涉进来了。在这场战役中,五国联军和齐国激战于济西,结果五国联军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

  在此基础上,燕昭王非常高兴,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久攻不下,却中了田单的火牛阵,身死军败。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之功尽失。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齐国成功复国,但是,秦国已经达到了削弱了齐国的目的。在五国伐齐之后,齐国不仅整体实力上走向了衰落,更拒绝和其他诸侯国联手抵抗秦国。所以,五国伐齐之战的赢家,不仅有燕国,也包含了秦国。所以,在这场战役中,秦国不仅击败了齐国,更为一统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秦灭齐之战

  最后,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秦灭齐之战,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省一带)的作战。秦军采用避实击虚,侧翼进攻的战略,轻而易举地攻灭齐国。秦对齐的作战势如破竹,取胜是必然结果,毕竟秦国当时已经举消灭了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这五国,从而全面包围了齐国。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秦军在灭齐时,吸取了灭楚轻敌失利的教训,避开了齐国正面,由燕南下,乘虚而入,直插临淄,令齐人猝不及防,因此顺利地完成了灭齐任务。至此,秦国全部灭亡了赵、韩、燕、楚、魏、齐六国,从而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综上,在战国时期,秦国和齐国之间曾有四次交锋。虽然前两次战役中,齐国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秦国还是在后两场战役中大获全胜,从而成为最终的赢家。

为您推荐

徐有功2次被免,三次得到死刑,为什么可以善始善终呢?

  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韩非子。世人都知道铁面无私包青天,作为一代清官流芳百世。但是,还有一位清官,不太被人所熟知,他的名字叫徐有功。徐有功名字叫宏敏,字是有功。

2023-04-20 16:42

孟达一生数次移主,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呢?

  所谓墙头草指的是善于随形势而改变立场的人,三国时期不乏这样的墙头草,比如吕布,比如徐州地头蛇陈珪和陈登父子,又比如占据东三郡的申耽和申仪兄弟,以及今天要说到的三国

2023-04-20 16:42

刘封与孟达假如紧急救援关羽,北伐可以成功吗?

  持续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是公元219年5月以曹操退出汉中郡结束的,之后,刘备就派出孟达从秭归向北,攻打房陵郡,孟达成功攻下房陵,并杀了房陵太守蒯褀,也就是诸葛亮的妹夫,

2023-04-20 16:42

孟达叛逆蜀汉,为什么诸葛亮并没有追责他家人呢?

  孟达原为刘璋部下,后归降刘备,建安24年(219年),奉命与刘封攻打上庸地区,胜,魏国房陵太守蒯祺被杀,之后刘封跟孟达闹了矛盾,孟达叛逃至魏国。死的这个蒯祺也不是普通人,

2023-04-20 16:40

刘封与孟达为何不救关羽?到底是谁的想法?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起兵北伐,自江陵出兵攻襄阳、樊城。在围攻襄、樊期间,也就是当年的七月末到十月末这段时间里,关羽曾多次要求在东三郡(西城、上庸、房

2023-04-20 16:40

五子良将和五虎将对比,哪方更猛一些呢?

  三国时期,群雄鼎立,诸多风云人物因此诞生。真是应验了那句,时代造就英雄的俗语。正是因为身处乱世之中,才为英雄人物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等到东汉末期的时候,

2023-04-20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