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选择迁都北京?其影响深远,不仅是为天子守国门

更新时间:2024-01-10 15:13:01 作者:知道百科

明成祖朱棣为何选择迁都北京,其决策所带来的影响深远。作为一位睿智的君主,他深知迁都北京不仅能够加强对北方边疆的控制,更重要的是能提升皇室的威望。北京地势险要,有利于天子守国门,有效地阻止外敌入侵。迁都的举动不仅彰显了朱棣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也为后来的明朝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迁都,在古今中外都是一件大事,对于我们来说明成祖朱棣的这次迁都则明显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时至今日北京依然是共和国的首都,拥有数千万人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去年的2020年故宫举办了盛大的六百周年纪念日,悠悠岁月转瞬即逝,当年的朱棣以造反起家,最终登上大位,可为何皇位没做几年就毅然决然的要迁都呢?

朱元璋把大元打成了北元,北元又被还是燕王的朱棣等名将死死堵在关外,朱棣虽说不太待见自己的侄子朱允文,但在边关砍蒙古人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可惜朱允文手下都是方孝孺之类的腐孺,平常处理普通的政事还行,结果在削藩的问题上操之过急,再加上姚广孝这类不安分子在一旁撺掇,逼得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来造侄子的反。

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不错的,燕王成了明成祖,除了侄子朱允文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外,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直到永乐元年的某一天,依旧怀念当年好日子的蒙古军队又来侵犯边界,他们如入无人之境,大肆抢劫一番,很是快活,朱棣很疑惑,这般蛮夷明明很弱,自己带兵过去打他们跟切菜似的,怎么这会又这么难缠了?

直接原因是当时的守将太差劲,不经打就算了态度还不行,没有及时上报,气的朱棣大手一挥,送他去见阎王了,不过根本原因还是在他自己,毕竟守卫北疆抵御蒙古人的原本是自己和另一个倒霉哥们宁王朱权,然而朱权被自己坑过来一起“靖难”,事后什么“江山一人一半”这种承诺也抛之脑后,而作为燕王的朱棣也跑到这烟雨江南当皇帝去了,当年朱元璋看这两个儿子很有军事才华才派去守边,不知道他老人家泉下有知会怎么想。

南京自古就是块风水宝地,当然风水这种玄乎的东西先不说,这里的地势确实好,天然有着长江作为屏障,外围还有一圈山脉,而且那会的经济重心已经不断南移,朱元璋又是为数不多的从南京开始一统全国的人,当年那波文臣武将基本都是南方人,所以他建都于此很是合理,但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只适合守,一旦敌人突破长江基本就是待宰羔羊,之前定都在此的也都是一些割据政权,比如北宋就变成了南宋,朱棣可不想大明提前变成南明。

而且历史是不断前进发展的,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人最终都会连人带法一起变,朱棣就是一位很有水平的皇帝,虽说这个位子来得有点不正,但他明显比他侄子更有远见,要知道中原王朝从先秦时期就饱受北方蛮夷侵扰,后来又是和亲,又是修长城,五胡乱华还差点搞得汉族灭种,折腾了上千年,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结果石敬瑭这个汉奸为了过把皇帝瘾楞是把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搞得两宋十分被动,直到朱元璋收复这里,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现在的朱棣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当然历史问题是一方面,政治问题又是另一方面,前面也说了开国那批功臣基本都是南方人,自己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说不定哪天建文帝突出现,振臂一呼再来个清君侧,那自己可真是受不了,顺便说一句朱棣本人也偏好北方饮食,还很喜欢吃泡菜,虽说他本人是出生在南方,可当时朱元璋还在忙着打天下,自己的命说不定说没就没,这个儿子自然也管不上,等朱棣长大以后又被派到了北方守边界,所以比起江南水乡,他还是更喜欢北方的风沙。

朱棣有着高超的政治水平,铁腕般的统治手段,又在北方砍了多年的蒙古人,但是双拳难敌四手,手下的武将基本都是“靖难“一路跟过来了的,自然是站在自己这边,但满朝百官习惯了江南的风光,家里老少都在这里,还有各类田地,房屋也都在这,你朱棣想回去那没问题,但是拉着一大帮人过去这就不行了。

不仅如此广大士兵百姓也得跟过去,毕竟就是为了方便抵御蒙古蛮夷,再厉害的将领没有士兵也是白搭,没有老百姓也没人种田提供粮食,这些人去了首先要有个地方住,北方乱了几百年了,基本就是一片废墟,四舍五入就是从零开始建,当年虽说没什么高科技,也还没有“基建狂魔“的称号,不过原地盖一座城还算是小问题。

总而言之前期高瞻远瞩的朱棣很快便下定了迁都的决心,个别不识抬举的官员也都搞定了,但他可不是一位纸上谈兵之人,前期工作他做的很到位。

先是把人迁过去,从老百姓开始、然后是一些富商,手工业者,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突然被要求背井离乡肯定有些不情愿,然而老百姓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只要不去压榨他们就行,更何况朱棣还制定了减免赋税和免除徭役的政策,增加了百姓们的积极性,也加速了北京发展。

我们知道基本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在活着时就会开始建自己的墓地,朱棣也不例外,公元1407年他的徐皇后病逝,但朱棣却直接在北京寻找陵址,1409年,朱棣下令在北京昌平天寿山修建长陵,算是昭告天下自己迁都的决心,1411年徐皇后成为第一个入葬明十三陵的人。

原本的京师也正式更名为南京,北京也正式成为了明朝首都,在原本元大都的基础上,又以南京故宫为样本,工部从全国各地征工匠,运木材石料,又源源不断的朝着北京运送,最终在1420年建成了一座雄伟的宫殿。

紫禁城的名号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伴随着朱棣的威严一起君临天下,但它的历史却超过了明朝,甚至超过了取代明朝的清朝,它见证了深宫中无数的帝王将相的故事,更多的还是默默看着许多太监宫女们的平凡人生,它历经过战乱,还有各种天灾,王朝更迭,世事变迁,它始终在那里。

现在住在北京的或者是去过北京的人除了会被堵车堵得心烦意乱外,一定会惊叹北京的整体规划,虽说大规模现代化的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了,但这一切的奠定者毫无疑问是朱棣,也不知他是有强迫症还是真的极具规划设计天赋,他亲自设计了城内的几条条主线和支线,整个市区从紫禁城开始都是对称而整齐的方块,而且他似乎提前意识到了城市违建的问题,严令禁止乱盖东西,完整的下水系统也是城市的基础,这一点也在建城的同时就设计好了。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这城市是无数劳力盖的,跟朱棣没什么关系,前前后后花了二十年时间才完成,肯定有不少人死去,无法在自己参与建设的城市里生活,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们一方面要清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朱棣先生作为决策者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

在迁都后不久,新建的皇宫就发生了火灾,有些好事的大臣们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事情归结为迁都的祸。

大臣们是不是封建迷信不清楚,但朱棣不是傻子,尽管他确实有点慌,毕竟盖了这么多年不起火,这一搬来就出问题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所以还是象征性地向群臣征求下意见,然而这些大臣估计读书读傻了,那么多的经史子集全读成封建迷信了,尽扯一些迁都的害处,不仅是皇宫失火是老天爷惩罚,连各地的天灾人祸都变成迁都造成的了。

本来朱棣心里还有点不踏实,群臣这么一闹他彻底坚定了决心,继续把剩下的人迁过来,当然在迁都过程中劳民伤财是免不了的,朝廷发下去的工程款各级贪一贪也是免不了的,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概就是如此吧。

朱棣有水平,有能力,也有铁腕般的手段,迁都后也的确给大明帝国带来了长治久安,其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享受着当年朱棣迁都带来的好处,历史已经告诉世人朱棣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这一伟大举措下无数劳苦的人民做出的贡献。

以上就是朱棣为何选择迁都北京?其影响深远,不仅是为天子守国门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朱棣为何选择迁都北京?其影响深远,不仅是为天子守国门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2021年5月5日立夏,商场是否开市?

对于很多购物爱好者来说,商场的开市时间是一个非常关注的话题。其中,5月5日被称为立夏,不少人可能会好奇这一天商场是否开市。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如果5月5日恰好是周末或者法定节假日...

2024-01-10 13:34

揭秘元朝覆灭真相:元敌国非朱元璋所致

揭秘元朝覆灭真相:元敌国非朱元璋所致元朝的覆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多人一直认为是朱元璋的努力和智慧才导致了元朝的灭亡。然而,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元朝自身各...

2024-01-10 13:30

河北发现6处罕见战国成人瓮棺葬:葬具揭示筒形釜之谜

河北发现6处罕见战国成人瓮棺葬,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发现葬具揭示了筒形釜之谜,为我们了解古代葬俗提供了新的线索。这6处瓮棺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的筒形釜。这些釜...

2024-01-10 13:30

盛唐李隆基的仓促逃亡:他的离开是否带来了收获?

盛唐李隆基的仓促逃亡,是历史上一段备受关注的故事。他的离开是否带来了收获?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李隆基的逃亡导致了唐朝政权的动荡。作为当时的皇帝,他...

2024-01-10 13:42

江宁织造: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报站”!曹雪芹祖父的神秘身份揭秘

江宁织造,作为清代乾隆年间一座重要的织造工场,曾是当时皇家贵族蓬勃发展的产业基地。然而,这个看似平凡的织造场所,却隐藏着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报站”。据史书记载,曹雪芹,这位震撼世界...

2024-01-10 13:42

史上最令人震惊的10位恶名昭著的太监:他们的恶行令人震惊!

太监是古代宫廷中极具争议和独特身份的人物。他们被割除男性生殖器官,成为宫廷中的仆从,负责伺候后宫妃嫔。然而,在古代历史上,有一些太监因其恶行而被人们所记住。下面将介绍史上最令人震惊...

2024-01-10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