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攻占长安到败北长安,刘裕吃了什么苦头?

更新时间:2023-05-13 13:40:35 作者:知道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裕和长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如果要问东晋历史上哪一次北伐最成功、影响最大,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开始的由权臣刘裕领导的北伐之战无疑是最佳选项。可这场战争其实也说不上完美收尾:在攻破后秦都城长安不久后,刘裕又失去了长安,并折损了不少兵将。从势如破竹到狼狈败北,这位刘宋开国皇帝可谓是在长安吃了一个不小的苦头。

  一、 刘裕北伐后秦之战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八月,时为二十二州刺史兼中外大都督的刘裕主导东晋朝廷做出了北伐后秦的决定。此时后秦皇帝姚兴刚去世不久,其子姚泓继位却无法震慑群臣,后秦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所以无论刘裕是以何目的出兵,此时于东晋而言都是一个好时机。

  在后来一年有余的作战中也证实了刘裕决策的正确性。在出兵仅仅两月后,东晋大军就拿下了后秦要地洛阳。次年二月,略加修整的东晋大军又从洛阳出发,一路向西,很快穿过潼关逼近了后秦都城长安。

  从离晋北上到攻破长安,刘裕仅仅用了十四个月。而这十四个月还意味着一度强大的后秦就此覆灭。在粗略确认后秦无法翻身后,刘裕即统帅大军凯旋。但令他猝不及防的是他前脚刚离开长安,后脚就有不安好心者夺走了这方宝地。

  二、 转身之后的长安失守

  虽说刘裕北伐是为灭后秦而去,但在他逼近长安时,长安的老百姓其实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早在出兵伊始,作为汉人的刘裕就打出了“收复中原”、“修复山林”等口号。所以当晋军还未将后秦彻底歼灭,听说军队缺粮食的后秦百姓就开始自发地给他们送粮。在刘裕大军入城后,“长安安堵如故”。

  长安百姓对刘裕的夹道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刘裕长安已被自己牢牢控制的“错觉”。恰逢这时奉刘裕之命留守建康操持东晋朝政的重臣刘穆之辞世。在众多将领亦认为暂时不必再西进吞并关中余下地区的情况下,刘裕便只在长安留下了自己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以及大将王镇恶、王修、沈田子等人,当即班师回朝。

  结果刘裕前脚刚走,胡夏开国君主赫连勃勃就带着大军一路杀进长安。至于刘裕留下的驻守长安的一群人:沈田子最先领刘义真之命前去抗击赫连勃勃。但他惧于胡夏的势力,竟然选择了临阵脱逃。之后沈田子怕挨骂,便遣了使者向王镇恶汇报军情。结果王镇恶当着王修的面斥责了沈田子的使者。

  沈田子气不过,便找机会杀了王镇恶。接着,王修又处决了沈田子。而此时长安最有话语权的刘义真因为听信了他人谗言,竟然处决了王修。是故待赫连勃勃兵临城下,刘义真只能让刘裕信任的朱龄石留守,自己带着余部匆匆出逃,将刘裕才控制了一年零两个月的关中拱手送人。

  三、刘裕与长安的“恩怨纠葛”

  看到这,你或许会觉得长安失守好像和刘裕也没多大关系,将长安搞得一团糟的是沈田子和缺乏独立判断力的年幼刘义真。但其实早在赫连勃勃出兵长安前,不少人就已经将刘裕必失长安的未来看了个明明白白。

  赫连勃勃之所以敢在刘裕大军势头正盛时出兵,就是因为看准了:“裕既克长安,利在速返,正可留子弟及诸将守关中。待裕发轸,吾取之如拾芥耳。”而北魏名臣崔浩更是在刘裕未灭后秦之前就下了定论:“纵使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有。”

  在刘裕攻破长安班师回朝后,崔浩还评价:“秦地戎夷混杂,虎狼之国,裕亦不能守之。风俗不同,人情难变,欲行荆扬之化于三秦之地,譬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走,不可得也。若留众守之,必资于寇。孔子曰: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今以秦之难制,一二年间岂裕所能哉?且可治戎束甲,息民备境,以待其归,秦地亦当终为国有,可坐而守也。”

  从赫连勃勃和崔浩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刘裕在灭后秦后匆匆回朝,目的在于以灭后秦之功进一步控制东晋朝廷,为自己之后称帝增加砝码。而因为对待长安的目的并不单纯,刘裕在离开长安时也并未对巩固自己在这一带的实力做多大努力,仅仅是留下了一个半大的孩子做统帅。

  前文提到,仅是有人挑动局势,刘义真就选择了支持沈田子而把仅剩的大将王修也处死。这局面其实不能只怪刘义真太单纯,还得怪刘裕对留下的几员大将,尤其是王镇恶非常不信任。刘裕清楚王镇恶和沈田子本就有矛盾,但还是命这二人同时留守长安。且在离开长安前,刘裕还公开说过:“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

  此外,正如崔浩所分析的那样,长安与建康风俗迥异。刘裕作为统帅只匆匆安排了在建康管用的那一套,却并未留心关中一带的特殊局势。因而这一决策上的客观失误不仅让从小在关中长大的赫连勃勃像割韭菜一样拿下了长安,还让刘裕付出了折损多名大将的代价。

  但跳出关中得而复失一事,刘裕最终还是凭借夺长安,灭后秦的功绩受封为宋公,受九锡,迈上了称帝前的最后一个台阶。或许这也是刘裕对自己和长安的“恩怨”作的最后的判断:长安不过是称帝路上的一枚棋子,丢了长安只能算一个不大不小而可以掩盖的“黑历史”。“运气好些”,还能一石二鸟地除去不信任的王镇恶。

为您推荐

苏麻喇姑只是个侍女,康熙为何以妃嫔身份下葬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麻喇姑被厚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帝王作为古代社会最有权力的人,他们可以拥有后宫佳丽。

2023-05-13 13:37

嫁给皇帝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苏麻喇姑为何不嫁给康熙?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苏麻喇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现在电视剧的反复艺术塑造,导致现在不少观众对苏麻喇姑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很多误解,尤其是在

2023-05-13 13:36

为什么平阳公主第三次结婚选择卫青?

  43岁的平阳公主第二次成为了寡妇,汉武帝下旨让大将军卫青娶她为妻。卫青曾是平阳公主的马奴,汉武帝为什么要乱点鸳鸯谱呢?原来是平阳想再嫁,她问:“谁做驸马合适?”大家建

2023-05-13 13:34

汉武帝在位时为何重用外戚?难道他不怕外戚干政吗?

  外戚干政自古以来就是历朝皇室的禁忌。但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则会善用外戚,如汉武帝的“帝国双璧”卫青、霍去病,唐太宗的第一重臣长孙无忌等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

2023-05-13 13:34

出身卑微的卫青,他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将的?

  卫青出身卑微。他本姓郑,是一个私生子。父亲郑季是河东平阳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人。母亲是平阳侯府中的一个侍女。卫青小的时候跟他父亲一起生活,因为是私生子,家

2023-05-13 13:34

明代锦衣卫和正规士兵的实力怎么样?

  明朝的锦衣卫可谓是让人闻风丧胆,那么和正规士兵相比,谁的实力更强?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飞鱼服,绣春刀,飞檐走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锦衣卫都像电

2023-05-13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