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博士谈‘鸡娃’:教育病态化,耶鲁教授揭示高分低能现象”

更新时间:2023-11-28 21:08:01 作者:知道百科

最近,在教育领域引起热议的一个话题是“鸡娃”。这个词源于网络上的流行语,形容过分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盲目追求高分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博士近日发表看法,指出教育病态化现象的存在。与此同时,一位耶鲁大学教授也揭示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反思。这两位专家的观点引人深思,值得进一步探讨。

#暑期创作大赛#

“鸡娃”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网络热词,指的是父母为了让自家孩子在日渐激烈的教育内卷中能够脱颖而出,给娃们“打鸡血”,不断安排文化和兴趣学习,让学生在小小年纪就开始拼搏的一种现象。

为了实现阶级上的跨越,让孩子从起跑线一路领先到到终点线,中产阶级家庭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鸡娃。学生们一天除了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学习,高强度的时间规划让成年人看了都直呼受不了。

学生长时间处于父母的鸡娃压力下,到底会成长为何样貌,十分令人好奇。而人大博士储殷在采访中的预测,让众多家长感到了担忧。

人大博士储殷谈“鸡娃”,预言现象十年内就会消失

储殷这个名字,在一档网络综艺节目播出后,逐渐被普罗大众所熟知。这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因为在综艺辩论环节妙语连珠的发言,被许多年轻人所热捧。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鸡娃”现象时,储殷教授直言道:“不出十年,鸡娃现象会基本消失”。

储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我们这一代鸡娃,追根究底是因为现在的家长们,经历过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下,他们发现通过多读书,是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

但新一代的学生,处在社会发展几近完善的平稳社会条件下,想靠学习复制父母改变命运的人生轨迹,难上加难。

当学生家长渐渐意识到,再鸡娃也难以让孩子跨越阶级,自己的教育方式已然陷入病态。鸡娃现象就会逐渐失去热度,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到时候,社会将恢复原有的层次分布。中产家庭的学生家长,也将回归现实生活,不再倾其所有,为孩子提供精英教育。

储殷教授的此番言论,虽然看似有些偏激,但也都是大实话。总结起来,他的观点就是:倾尽所有去鸡娃,这种教育理念风靡全国,揭示了,国内教育环境已然陷入了病态。

可以看出,储殷教授对于鸡娃现象的发展,抱持了极其不乐观的态度,甚至有些批判的意味。那么在崇尚个性化教育的西方国家,又是否有鸡娃现象的产生呢?

“鸡娃”从美火到中,精英教育,被指培养出的都是高分低能

中国鸡娃现象,存在时间不长,对于这种行为到底是否正确,各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一直是众说纷纭。

而在崇尚学生教育个性化、独立化的美国,鸡娃现象早已出现,美国人把这种现象美化,称为“精英教育”。而美国学生家长多年的高压培养,也只是让这些拼命学习的优秀学生,变为了资本的“工具人”。

在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创作的,一本名为《优秀的绵羊》的书中,也有多位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对自己求学过程中在家所经历的“鸡娃”压力,进行了控诉。

在美国的学生圈子里,考进常春藤盟校,就相当于开启了精英人生。学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常春藤,也是早早地深陷竞争陷阱。

威廉教授留心观察身边的优秀名校生,发现这些学生表面光鲜亮丽,斗志昂扬,在他人眼中无疑已成为了社会精英。

但在教授眼中,这些名校学生看似充满自信,却难以面对挫折;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生活常识;考试能够名列前茅,创造力却已趋于枯竭。实际生活中,这些人就是高智商低能力的笨蛋!

在威廉教授的分析中,这些精英学生内在和外在极度的两极化,究其原因,还是学生们的父母在教育中过于内卷,逐渐失去了理性,给了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

这些学生家长表面上是为了培养孩子,让孩子在学习的比赛中拔得头筹。实际上是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来弥补家长在社会生活中的成就感缺失。

教授在书中呼吁,学生不需要一味的去迎合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人生之花总能绽放。

而父母也要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不易。短时间逼迫下,学生获得的好成绩只是一时的成就。而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的良好品质和能力,才能让学生一生受益。

笔者观点:

“鸡娃”这个现象,不一定是负面的,要用更加开阔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社会现象。应该让学生在年龄更小的时候,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有条理的接受知识。

父母也要学会鼓励,而不是一味逼迫学生,把学生当成只会学习的机器人。积极的鼓励,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要想学生取得好成绩,家长也得跟着不断进步,从小引领学生养成乐观、自律的态度。快乐高效的学习氛围,才是学生成才的有效保障。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就是“人大博士谈‘鸡娃’:教育病态化,耶鲁教授揭示高分低能现象”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人大博士谈‘鸡娃’:教育病态化,耶鲁教授揭示高分低能现象”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为什么古代人晚上要敲更?除了报时,还有这几个重要用途

古代人晚上敲更的习俗,并非仅仅是为了报时。除了用于指点时间,敲更在古代社会还有着其他重要的用途。首先,敲更是一种警示与应急的方式。在没有现代化灯光的年代,夜晚往往是黑

2023-11-28 16:04

古代深夜为何要打更?安静地睡觉不好吗?千万别轻视它,蕴含大智慧

古代深夜,皓月当空,无数繁星闪烁。而那悠远的敲钟声,却并非仅仅为了告知时刻。为何要打更?安静地睡觉不好吗?然而,千万别轻视它,因为这古老的传统,蕴含着一种大智慧。打更

2023-11-28 16:03

中国古代为何要打更?古人智慧的深刻启示

中国古代的打更起源于远古时代,古人智慧的深刻启示与之紧密相连。古人认为,打更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定。同时,打更也被视为一种守卫国家边疆、保卫家园的重要方式。

2023-11-28 15:34

古人为何夜晚敲打更鼓?不打会有怎样的后果?窥见先祖的博大智慧

古人夜晚敲打鼓的背后折射出了他们博大智慧的一角。在古代,人们相信鼓声能够传承福祉,驱逐恶魔,并为村庄带来平安与丰收。没有敲打鼓的夜晚,或许会带来一系列不祥的后果,例如

2023-11-28 15:33

为什么古代存在夜巡人员制度?深夜夜巡不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吗?

古代存在夜巡人员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古代,缺乏现代化的安全设施和通讯手段,夜间往往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置夜巡人

2023-11-28 15:21

为什么古代深夜要敲更?是安静睡眠不可取吗?古人智慧令人钦佩

古人在深夜敲更的习俗源远流长,这一传统的背后蕴含着智慧和文化的力量。为什么古代深夜要敲更呢?或许有人认为,安静的睡眠是至关重要的,敲更会打扰人们的休息,但事实并非如此

2023-11-28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