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武则天与李治这会对皇上夫妇感情生活,彼此之间存有真心吗?
2023-04-20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4:17 作者:知道百科
在唐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李治和武则天这对皇帝夫妻先后主宰了朝政六十余载,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夫妻二人的感情生活也为后世津津乐道。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武则天曾写过《如意娘》抒情表意,诗的前半部分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这里的“君”便是指李治,由于思念李治,她魂不守舍,以致于眼睛恍惚,甚至把红色看成绿色,二人感情可谓深挚。
尽管有史家评价李治遇到武则天是“为色所迷,昏庸已甚”,但笔者认为: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感情与绝大部分帝王之家的政治婚姻不同,二人间的关系不仅存在超越政治利益的真情,而且我们还能从中看到某些男女平等的色彩。
一、病床前相遇
武则天出身于地主官僚家庭,她的父亲武士彟为唐朝开国功臣,官至工部尚书。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李世民驾幸洛阳宫,因听闻武则天容貌不俗,于是便召她进宫,赐封五品才人。临别之际,面对哭哭啼啼的家人,年仅十二岁的武则天回应道:“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她的政治生涯由此开启。
根据《旧唐书·志·卷二十四》记载,武则天被唐太宗赐封的五品才人为“内官”,其主要职能为“掌叙宴寝,理丝枲,以献岁功”,即负责安排宫廷宴请、歌乐,伺候天子饮食起居,管理宫内蚕丝纺织事务。
入宫不久,武则天便受到了宠幸,同时由于她为驯服狮子骢提出“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的策略,李世民十分欣赏他。但由于后宫佳丽众多,武则天很快便被李世民遗忘,她在才人这个位置上做了十二年之久。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世民的身体大不如前,朝政事务渐渐过渡到了太子李治手中,为了缓解李世民病情,李治“入侍药膳,不离左右”,他和负责李世民饮食起居的武则天相遇了,二人在李世民的病床前萌生了爱情。
为了减少来回奔波,李世民命人在自己的寝宫旁建了一座临时别院,李治平时就在里面休息,他与武则天见面的机会更多了,但由于武则天毕竟是李世民的才人,二人的会面只能在私下里悄悄进行,史书对该时期二人的关系也没有详细的描述。
李治和武则天在李世民眼皮下偷偷相处了近四年,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据《唐会要·卷三》记载,武则天在李世民驾崩之后便“随嫔御之例出家,为感业寺尼”,因为她没有子嗣,再加上地位不是很高,所以只能按照规定出家为尼。
出家对于二十五岁的武则天而言无疑是个巨大考验,失去了李治的左右陪伴,她只能形单影只的面对人生,在高深的寺院里过着单调的生活。自己的一生难道就以这种方式进行到终点吗?此时的武则天只能等待命运的转机。
二、再次召进宫
李世民去世后的一个月,年仅二十二岁的李治登基,接着他便大赦天下,“内外文武赐勋官一级,诸年八十以上赉以粟帛”,朝野上下无不洋溢着新帝登基的新气象。身着天子冠服的李治似乎因为登基称帝的兴奋而忘掉了武则天这个“旧人”,直到第二年人们才发现:他不仅没有忘记,而且还刻骨铭心。
在李世民周年忌的时候,李治前往感业寺进香,他和出家为尼的武则天再次相遇,据《唐会要·卷三》记载,这次见面的情况为:“武氏泣,上亦潸然”,武则天哭了,李治也泪流满面,分开时间不足一年,二人便积攒了弥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年,武则天便被召进了宫,这次入宫与十多年前的第一次入宫区别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武则天这次入宫的起点是“昭仪”,位列九大嫔妃之首,其地位仅次于皇后和四大贵妃,这与第一次入宫的五品才人相比有天壤之别,武则天一跃进入了后宫核心圈。
第二,与第一次入宫相比,武则天第二次入宫有其政治目的,据《资治通鉴·唐纪·卷一九九》记载,武则天由感业寺入宫后“卑辞屈体以事后”,她卑微的跟随着王皇后,原因很简单: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但王皇后年老色衰,为了打击对手,王皇后一手操办了武则天的入宫事宜,武则天第二次入宫在一定程度上是枚棋子,但巧慧且多权术的武则天并不甘心做一枚小小的棋子。
第三,第一次入宫的时候,李世民只不过贪恋武则天的美貌,二人间并没有深厚的感情作为基础。第二次入宫,武则天与李治已经相恋相思了五年之久,有深厚的感情作为铺垫,她在后宫的地位比其他嫔妃更为稳固。
没过多久,武则天便宠冠六宫,原本支持她的王皇后也渐渐心生嫉妒,很快武则天便成了后宫的众矢之的,据《旧唐书·本纪·卷六》记载:“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义争宠,互谗毁之”,王皇后和萧淑妃联手打击武则天,常常对其攻击诋毁。由于李治对武则天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王、萧二人的谗言置之不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公元654年,武则天决定彻底扳倒以王皇后为首的敌对势力。
这一年,武则天为李治生下了一位公主,李治非常喜爱。王皇后得知武则天产女消息后前往看望,她走后,刚出生的公主暴亡,武则天悲痛欲绝,李治怒气冲天的说道:“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李治一口认定是王皇后杀了自己女儿。
后世史家对武则天女儿暴亡一事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以此嫁祸王皇后,即“武则天嫁祸说”,有人则认为就是王皇后杀的,即“王皇后弑婴说”,不管真相如何,有一件事都不可改变:李治对王皇后彻底寒心了,他废后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这对武则天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三、夫妇理政
公主暴亡不久,李治便打算晋封武则天为一品宸妃,“宸”在古代指的是北极星,含有帝王之意,据史料记载,后宫一品皇妃只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大称谓,“宸妃”为李治首创,其含义远比四妃称谓高贵。
对李治想要晋封武则天为宸妃一事,大臣们纷纷上表反对,侍中韩瑗进言道:“妃嫔有数,今别立号,不可”,中书令来济也劝谏道:“宸妃古无此号,事将不可”。
大臣们以自古以来没有宸妃这个称号为由劝阻,只不过是一番表面说辞,其根本原因为:封建社会为男权所主导,女子处于从属地位,“宸妃”这个称谓太过尊贵,甚至还含有与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大臣们自然无法接受。
迫于朝野上下压力,李治只好放弃晋封武则天为宸妃,虽然结局以失败告终,但这件事折射出李治内心包藏着某些男女平等的思想,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对武则天的那份挚烈之爱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褪色,反而越来越深。
当时的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二臣势力最为强大,皇权因此受到了极大限制。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李治打算以“废王立武”为名打击权臣势力,以中书舍人李义府为首的一帮大臣表示支持,李治的废立意图越来越明显。
不久以后,李治便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王皇后、萧淑妃二人皆被废黜为庶人,他们的家人也被削除官职并流放,几个月后,李治下诏册封武则天为皇后,第二天“百官朝皇后于肃义门”,武则天得到了朝野大臣的普遍认同,紧接着,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的褚遂良被贬出朝廷。
在武则天的帮助下,不到四年时间,以长孙无忌、于志宁为首的权臣便被削职罢官、贬出京师,皇权由此得到加强,李治的皇位越坐越稳,他和武则天的感情却出现了危机。
据《资治通鉴·唐纪·卷十七》记载,武则天成为皇后前,其性格为“屈身忍辱,奉顺上意”,对李治而言,她就是头柔弱的羔羊。成为皇后之后,随着武则天在后宫的权位越来越稳固,她性情大变,“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不仅作威作福,有时甚至敢和皇帝唱对台戏,李治对他的不满愈演愈烈。
宰相上官仪谏言废掉武则天,李治直接答应,于是便写起了诏书,消息传到了武则天耳中,她立即跑到李治面前哭诉,李治当即“羞缩不忍”,接着慌忙解释道:“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由废后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李治对武则天产生了深深的情感依赖,否则面对武则天的哭诉他根本就不会感到羞愧,能够对一个女人保持如此长久的挚爱,这在帝王中是十分罕见的。从此以后,李治待武则天一如往常,这件事发生后,武则天还有意外收获。
或许是因为感到愧对二人间的深挚感情,李治在废后事件发生后不久便把大部分的朝政大权过渡到了武则天手中,从此武则天“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大臣的生杀大权皆被其掌控,“二圣临朝”渐渐拉开了帷幕。
四、临终争取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李治患上风疾,武则天得到的政治决策权越来越多,按照古制,皇帝封禅时当由公卿充当亚献,李治封禅泰山时,武则天主动要求充当亚献,以此彰显皇天后土之德,“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各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武则天在突厥、高丽、于阗、波斯、天竺等国面前风头出尽。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这一年武则天谏言十二事,主要包括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南北中尚禁浮巧等,李治全部采纳,该次谏言充分考虑了普通百姓和朝廷中下级官员的利益,武则天进一步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好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的风疾愈发严重,据《旧唐书·列传·卷三十四》记载,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高宗以风疹欲逊位,令天后摄知国事”,李治竟然想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武则天,这可是件破天荒的事情。
尽管李唐一朝风气开放,妇女受到的束缚也比较少,但其依旧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并没有消失,为了武则天,李治不惜向封建秩序发起挑战,朝野大臣极力反对。
检校兵部尚书郝处俊谏言道:“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则帝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各所主守也。陛下今欲违反此道,臣恐上则谪见于天,下则取怪于人”,他的这番谏言是典型的男权思想。郝处俊还认为大唐江山只能传给李氏子孙,万万不能传给他人。见逊位武则天受到的阻力太大,李治只好作罢。
虽然逊位失败了,但李治依然没有放弃为武则天争取更高的政治地位,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太子李显代理国政,宰相裴炎、刘齐贤、郭正一协助理政,李治的生命渐渐走到了尽头,临终前李治下了封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如果有军国大事无法裁决,李显应交给武则天定夺。笔者认为,李治下此遗诏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原因是:自武则天成为皇后并插手朝政事务后,部分重臣对武则天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碍于天子李治的保护,这种不满情绪只能潜藏起来,李治立遗诏给予武则天军政大权是为了使武则天在自己死后能有足够的资本应付反对势力,这是一种保护。
第二个原因是:新君初立,政基不稳,权臣容易左右朝廷,李治让武则天掌握军国大权是为了形成制衡局面,从而为新君李显扫清障碍。
都言“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却不适合用在李治身上,笔者认为:自从李治对武则天萌生爱情那一刻起,他的那颗真挚之心便没有中断过。尽管二人间偶尔发生矛盾,但并没有对二人间的感情产生毁灭性打击,或许是由于李治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了武则天,因为年轻,所以这份感情很单纯,因为单纯,所以这份感情很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