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六卿是什么意思?三家分晋是如何实现的?
2023-04-09
更新时间:2023-04-09 12:12:31 作者:知道百科
在漫长的争霸中,晋国力压群雄,一枝独秀,当了长达100多年老大。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晋国“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一方面是晋国国君励精图治,自觉在东周王室衰弱后抗下重任;另一方面则是晋国内主要的十一个世族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成为晋国执政,一致对外,连续十代人在晋国大旗之下血染沙场,最终成就并维护晋国的霸业。晋文公时设三军六卿,狐、先、郤、胥、栾、范、中行、智、韩、赵、魏轮番担任要职,至晋平公时,十一家卿族仅剩六家,之后这六家每家占据一卿位,甚至轮流担任晋国军、政最高长官——中军将,长期把持晋国军政大权,“晋国六卿”又被用来特指此六大家族。原是为拱卫晋国公族,但最终六卿之一的赵、魏、韩却共同瓜分了晋国,晋国卿族是如何做大做强的?
一、多年内乱,文公扶植
晋国卷入多年内乱一事要从晋昭侯说起,晋文侯三十五年(前746),东周天子肱骨,结束周王室长达二十一年的二王并立,稳定了东周初年局势的晋文侯去世了,子晋昭侯即位。不知为何,晋昭侯分封自己叔父,即晋文侯弟弟成师封于曲沃,世称曲沃桓叔。“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很明显,年纪轻轻的晋昭侯根本不是叔父的对手,晋国大夫师服劝谏晋昭侯要及时除掉曲沃桓叔,以免日后公室受乱,晋昭侯根本没有什么政治斗争的经验,没有在意,这也为晋国近七十年内乱埋下祸根。在此消彼长中,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曲沃与公室的斗争还在继续,最终由曲沃武公攻打晋侯缗,一举将晋灭亡,曲沃一系打败晋国公室,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然而晋国的内乱还远远没有结束,曲沃武公之子晋献公为消除隐患,就把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但没想到的是,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就打算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故意疏远三个有才能的儿子。对于父亲独宠幼子,三个哥哥倒也没什么意见,然而骊姬从中作梗,构陷太子申生让晋献公误以为申生想害他,申生为自证清白而自杀,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来朝见,见此情景都害怕得返回封地。枕边人又吹热风,让晋献公认为这两个儿子也想害自己,就派人攻打儿子们的封地,重耳、夷吾流亡。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晋献公死前托孤,立小儿子奚齐,股肱之臣里克不从,杀了骊姬的两个儿子,拥护重耳为君,重耳拒绝了,夷吾回到晋国继位。
然而晋惠公夷吾也非明君,不仅治国无法,还得罪周室、秦国,使晋陷入内外交困,晋国国人怨声载道,都想要迎回重耳,最终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结束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成为晋国国君。然而就在不断的内斗中,晋国公室已然颓废,晋文公只得重用那些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异性为肱骨。晋文公四年(前633),楚晋爆发城濮之战,晋文公作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佐,并按照“长逝次补”原则,轮流执政,晋国六卿由此产生。
二、生死有命,六卿制衡
晋文公始设三军六卿,担任三军三佐的都是与晋文公同甘共苦的心腹,自然拥护这个从始至终都坚定不移跟随的君主,此后,晋文公也对三军六卿做了补充,但最重要的还是赵衰的“三让”,让晋文公过意不去,最终把原来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但好景不长,在位仅九年,晋文公就去世了,儿子晋襄公即位,晋襄公本性宽厚,不像其父手腕强硬,没有对十卿进行迫害打压,十卿爱屋及乌,继续辅佐仁爱的晋襄公,但在位六年后,父亲的老臣,排位最前的四卿都在同一年相继去世,因此晋襄公便裁撤之前父亲增添的两军四卿,恢复三军六卿建制,“襄公、赵衰、先且居”,延续了晋文公所创晋国的霸业。
然而这次军改也埋下了隐患,因为十卿中中军将先且居、中军佐赵衰、上军将栾枝、上军佐胥臣同年几乎同时死去,这让秦襄公一时没了准备,而卿族也在利益的驱动下分成两派,一派是属于晋惠公、晋献公时代甚至更早就已发达的老臣派,另一派则是由晋文公、晋襄公时代倚重的贤臣之后所组成的少壮派。其实晋襄公已经打算好了,就是重用老臣派节制少壮派,但走漏了风声,以至于当最年轻的先克站出来替高干子弟们发声:“狐、赵之功不可忘!”让晋襄公念起二人之好来,于是安排狐射姑、赵盾、先克入六卿,与老臣派的箕郑父、先蔑、荀林父互相制衡。
三、公室无道,卿族贤明
晋文公、晋襄公是一代贤君,手下臣子无不尽心辅佐,然而晋襄公之子晋灵公昏庸,长大后生活奢侈,不恪守为君之道,不仅大肆收刮民脂,还以“従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为乐。先君中军将赵盾苦苦劝谏,使得晋灵公生厌,于是打算除掉他,就派了大力士鉏麑前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家,这时天微亮,但鉏麑却看到赵盾早已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只不过时间还很早,赵盾正闭眼假寐,鉏麑又环顾四周,看到赵盾虽贵为中军将,但居处十分简陋朴素,鉏麑悄悄离开,同时叹息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撞死在赵盾庭院的槐树上。
晋悼公时,继承先辈遗志,年十四入主晋国为君,以韩、栾为股肱,祁、杨为谋主,重用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一干贤臣,重组晋景公时所创八卿,后又裁撤新军,再一次恢复三军六卿建制,“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于是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然而等到晋悼公之子晋平公继位后,也曾大败齐楚,但晋平公贪图享乐,不务政事,政务落在六卿手中,甚至在吴国使者与赵、魏、韩三家家主会谈后言:“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晋平公之后的晋国君一代不如一代,慢慢地,国家大权旁落,六卿强而公室弱。晋定公时,赵氏内乱,中行氏、范氏联合攻赵,被晋定公平息,此后晋国六卿仅剩四家。晋出公时,正卿智伯执掌大权,逐步提升晋国实力,为了振兴晋国,重建霸业,智伯还向赵、魏、韩三家提议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室,三家起先都不同意,但韩、魏惧怕智伯,都割让了,只有赵襄子不愿受到智伯摆布,坚决不从,于是智伯联合魏、韩攻赵,但赵襄子以“唇亡齿寒”说动魏、韩倒戈,趁智伯胜骄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打败了智伯,为了免除后患,韩、赵、魏三家联手屠杀智氏家族两百余人,瓜分智氏封邑。此后赵、韩、魏又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
曲沃代翼、骊姬乱晋,内乱的后果是晋国公室人才凋零,而晋文公虽为一代霸主,流亡十九年中大部分情况与乞丐无异,能从始至终跟随他同甘共苦的都成为其心腹肱骨,但这其中并没有自己的亲人公族子弟。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之初,想来是希望自己的重臣们能够巩固公室,然而这份君臣佳话却出不了三代就被磨灭了,六卿们维护着晋国百年霸业的同时,也在蚕食国君的君权,而公族中却再难出如晋文王、晋襄公、晋悼公这样能整合三军六卿,总揽大局的贤君,反观六卿,为了生存,为了争权,为了夺利,各家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优者胜劣者汰,能活下来的又岂是等闲之辈?因此公室愈弱而六卿愈强,六卿曾是国君的卫士,却也成为公室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