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总览——国家政治的统一时代
2024-01-02
更新时间:2024-01-02 14:38:01 作者:知道百科
秦汉总览——国家政治的统一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一大业,实行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并通过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国家统一的权力。这一时期,政治统一为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这个统一时代中,中国政治体制得到了显著的改革和完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包括秦、西汉、新、东汉4个朝代,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公元220年东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共历441年。秦汉时期处于春秋战国社会结构剧烈变革、转型之后的定型阶段,其突出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趋势,就是进入了国家政治体系大一统的皇帝一官僚一郡县制度主导的时代,简称为帝制时代,这种帝制体制存在了2000多年,到1911年才告结束。秦汉时期基本成型的这种帝制体制,实际是中华文明多元内聚趋势在长期演变中逐步形成的大共同体组织方式,也是春秋战国历史变革在国家制度方面的总结,正是因为有深厚的文明、文化、历史渊源,这种国家共同体组织方式的基本精神才会成为后来中国2000多年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色。所以,要认识中华文明以往的国家组织传统,不能不对秦汉时期的历史做深入的了解。
与国家政治大一统体系传统的确立密切相关,秦汉时代展现了绚丽多彩的精神、物质文化的创造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已经举足轻重,对于后世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悠长。
秦王朝(前221一前207)享国虽短,但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秦始皇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之后历代王朝的基本政治体制。秦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统一了文字书写方式,对汉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焚书坑儒”,开文化专制主义之先河;修建驰道,改善了全国交通;修筑长城并推行一系列拓边政策,奠定了统一王朝的疆域基础。秦政苛暴,一味以上制下,任法失德,加之战国贵族残余势力谋求颠覆秦的统治,很快灭亡。
引发大规模反秦武装斗争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开辟了劳动人民反抗暴政、反抗阶级压迫的武装斗争传统。这种武装斗争,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上一再成为促成腐朽王朝为新的王朝所取代,从而实现统治政策调整的一种方式。
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项事业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
两汉时期的政治特点是皇权专制的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武帝时期"内朝"和"外朝"的分立、尚书机构的扩大以及东汉初年的"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察举征辟制度的确立和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思想文化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和谶纬神学的盛行。儒学的独尊,在为政治统一奠定思想基础的同时,也造成政治对学术的干预。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度达到较高的水平,铁器和牛耕的推广、耕种技术的不断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使人均溉田面积、粮食收获量及全国每人每年占有粮食量都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世界各国。
汉代手工业中的纺织业、漆器制造业、陶瓷业等独步世界,其产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和欧洲各国。西汉前期,在国家放宽工商业政策的条件下,全社会的商品意识显著增强,农虞工商并重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全社会的商品性生产程度明显提高,各种物产南运北销,商人阶层十分活跃。
汉武帝推行工商官营政策之后,民营的商品生产基地不复存在,工虞各业逐渐浓缩到自给性较强的地主田庄之中,是为汉代生产结构的一大变局。
两汉时期的文化事业硕果累累。儒学在汉代称为经学,涌现出一大批经学大师,政府和学者对儒学如何与社会政治有机结合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同时,学术对政治的依附,也导致了经学的谶纬化,专制主义思想传统逐渐形成。
文学中的赋和乐府成绩最大,创作出许多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科学技术有重要的发展,天文学、历法学、数学在许多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医学中以方治病和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国传统中医的基础。造纸术的发明不仅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也对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经学谶纬化的同时,宗教哲学也获得了初步发展,佛学逐渐传播到中原,早期道教也开始形成和流行。
这个时期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从总体上来说以民族间的和平相处与文化交流为主流,但也发生了许多民族战争。对两汉王朝而言,北部和西北部的匈奴族以及后来兴起于东北地区的鲜卑族是其最大的威胁,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也主要发生在这些民族之间。
大体来说,西汉中期以后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一种主动防御和向外拓展的政策,至东汉初始鉴于国力的虚弱不振,被追实行消极防御和向内收缩的国策,使内迁的各少数民族不断汉化,客观上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与发展。
汉与匈奴、西域诸国之间尽管发生了多次战争,但也探索出解决民族争端的“和亲”政策,这种和平友好的方式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东汉时期也是北方草原民族的大迁徙时代,雄强一时的匈奴族一部分迁至塞内,一部分西迁欧洲。鲜卑族则乘机占据匈奴故地,并相机南下建立政权。羌族人民大起义是东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东汉王朝虽以残酷镇压的方式平息了这次起义,但国力也因此大为削弱,且使关西军阀势力逐渐形成,并导致了军阀混战。
汉代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是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奴婢和刑徒。西汉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农民的奴婢化和流民问题日趋严重,成为长期困扰两汉统治者的主要社会问题。特别是田庄经济形成以后,不仅成为大土地私有者经营地产的基本形式,而且作为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促使各种类型的地主世家向魏晋时期的门阀地主演化。伴随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自耕农不断脱离国家户籍转化为豪族地主的部曲、佃客。
在社会政治结构上,儒学独尊以后,"累世经学"和"累世公卿"的地主集团逐渐形成。而东汉在政府机构上剥夺相权、加强尚书台和对宫内官的调整,直接造成外戚和宦官的专权,进而导致士大夫和太学生同外戚和宦官的矛盾与斗争。这种斗争在形式上表现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斗争本身和“党人”的主张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改良色彩。
“党锢”事件的发生,断送了统治阶级通过改良挽救危亡的唯一可能。最后,波及许多州郡的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王朝。189年东汉王朝为权臣逼迫迁离洛阳,从此至 220年,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以上就是秦汉总览——国家政治的统一时代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秦汉总览——国家政治的统一时代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