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秦国最终统一天下?

更新时间:2023-05-24 21:30:28 作者:知道百科

  秦的历史比较复杂,造成秦国实力最为强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兴亡由人定,胜败岂无凭?今年以来,我阅读了孙皓晖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对那一段苦难与辉煌并存,短暂与不朽同在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

  (图)秦始皇,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大秦帝国》这部鸿篇巨制,洋洋503万字,共6部11卷,讲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年代,从秦孝公开始,秦国从远离中原文明的弱国,历经7代150余年,经历了商鞅变法、合纵连横、远交近攻、长平之战等一系列历史故事,无数英雄志士历尽艰辛、筚路蓝缕,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第一次屹立在世界东方。然而“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秦帝国仅仅历经十五年便轰然崩塌、土崩瓦解,像流星一样划破长空,转瞬而逝。

  限于文章篇幅,今天我们不去详细解述那些令人荡气回肠,同时也令人扼腕叹息的风云往事,而是以个人视角分析一个人们争执讨论了两千年而没有结果问题,七大诸侯国为什么是秦国最终统一天下?

  历史上说到秦国,人们往往多是去谈论它的灭亡,很少有人去探究它的成功之所因。秦国本是替西周王朝养马的诸侯小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在《大秦帝国》开篇,当时的强国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然而在一个半世纪后,秦国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第一次在华夏大地上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国的成功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海纳百川,重用人才

  先来看看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话: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秦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许多重大的政策都是由“外国人”提出并推动实施的。以商鞅为例,商鞅本是卫国人,后担任魏国相国的中庶子,相国临终前,向魏王推荐并要求重用他,同时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结果魏王皆不采纳,最终商鞅投奔秦国推行了变法,成为秦国强国之路的起点。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后来的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等,均因在他国才不得展,怀着满腔抱负投奔到了秦国,而历代秦王求贤若渴、知人善任,君臣共同成就了一番盖世伟业。

  李斯为什么要向秦王上奏《谏逐客书》呢?这里面有一件有趣的故事,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排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水渠灌溉农田,实施“疲秦计”,企图耗费秦国人力使其不能进攻七国中最弱的韩国。后被秦王知晓,于是下令将在秦国的六国宾客驱逐,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在临行前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秦王最终听从了李斯的意见,撤消了驱逐六国宾客的命令。

  而这位韩国“间谍”郑国居然也备受重用,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本人也因秦国的海纳百川,成就了一番事业,名垂千古。

  2

  商鞅变法的成功

  (图)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中国历朝历代为了富国强兵,为了维持统治,都会实施变法。然而很少有变法能真正成功达到目的,短则百来天,著名的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变法百天后,换的“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的结局。

  长则几年、十几年,如明朝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一条鞭法”、“考成法”等变法措施,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张居正去世后,人走茶凉,亲政后万历皇帝反攻倒算,最终“世间已无张居正”,也无张居正的变法。

  在历代变法中,我认为商鞅变法是历代最为成功的变法之一,他让秦国逐渐富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主要从经济、军事、政府制度等方面开展,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在政治制度上,普遍推行县制,这也是秦帝国郡县制的雏形。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

  秦国后来的另一个铁腕政治家李斯的同学韩非子说:商鞅死,秦法未败。的确,相较于其他变法者,商鞅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商鞅本人虽惨死,但他当年制订的新法还在秦国沿袭,并直接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其实,商鞅的新法不仅在秦国不灭,在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也随时可以见到商鞅的影子。

  3

  顺应天下大势

  前文所讲的秦国变法为什么能成功呢?一方面是因为秦国能自始至终的维持新法,法制的思想能在秦国庙堂与江湖生根发芽,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朝令夕改、人亡政息,再好的制度都是一纸空文。

  另一方面是因为秦国的变法主张顺应了天下大势,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春秋战国时期,原有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慢慢的显现出它的弊端。

  首当其冲的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井田制”,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发展,导致井田制“千耦其耘”、“十千维耦”的集体的劳动形式过时了,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2000年后的一位伟人也意识到了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土地形式的重要性,推行包产到户,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没错,这位伟人就是邓小平同志。当然了,历史上也有逆天下大势而行的人,最著名的是两汉之交“王莽改制”,王莽同志恢复了井田制,但是遭到了上至贵族地主、下至乡野村夫的反对,最终身死国灭,为后人所笑。

  然后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选择,也就是政治制度选择问题,分封制也称封建制,顾名思义“封土地,建诸侯”,西周王朝采取的就是分封制,当时不同地域之间交流极为落后,政令不通,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周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在当时“分封制”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在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日益强大,周天子共主地位的衰弱,王权旁落,分封制遭到破坏,商鞅在秦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实行郡县制,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统治,中央政府经济、军事实力显著提升。

  后世“分封制”与“郡县制”的选择之争持续了1600年,西楚霸王项羽“戏下分封”18位诸侯王最终丢失天下,汉高祖刘邦“白马之盟”后大封刘氏诸侯王导致“七国之乱”,1600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子孙为王,最终自己的孙子被自己的儿子朱棣夺了“鸟位”,最后是朱棣同志在自己的亲身经历后,将分封制埋葬到了历史的尘埃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诚如斯言。

  这些也是秦国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关于秦国为什么在短短在15年之间就迅速灭亡?后世有无数文人墨客详细解读,比较著名的有贾谊《过秦论》所说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阿房宫赋》所说的“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都乃一家之言,这里就不一一解述了。

以上就是为何是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为何是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莲雾什么品种最好吃

莲雾是一种热带水果,因外形像莲花而得名。莲雾果肉中含水分比较高,凉爽清爽,营养丰富,口感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那么,以莲雾什么品种最好吃为主题,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1

2023-05-24 21:24

明朝皇帝辈分

明朝皇帝辈分1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君主共有17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朱厚照。这些皇帝可不仅仅是名字好听而已,他们的辈分

2023-05-24 21:23

惠兰花怎么养

1 惠兰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由于其叶片呈现出深绿色且叶干直立的特点,因此也常被称作“竹子草”或“竹芽草”。惠兰花是一种非常好养的植物,下面将从水、肥、光照

2023-05-24 21:22

为何刘伯温对朱元璋的态度先扬后抑?

  众所周知,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有两大派别,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二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的态度是先扬后抑,打天下时,对刘伯温以老师相待,极尽

2023-05-24 21:21

朱元璋在成为皇帝前对待百姓的态度如何?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在元末时期,成为一方的霸主,其实不仅仅在于他有很多的帮手,其实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在某些事情上面,有着其余诸侯不可比拟的敏锐的看法和想法,而这个想法

2023-05-24 21:21

明朝大臣投降敌人的原因是什么?

  有数字统计,说崇祯执政以后,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包括总督袁崇焕、兵部尚书熊文灿,兵部侍郎杨镐,蓟辽都

2023-05-24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