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中日学习西方的举措,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1-12 08:49:01 作者:知道百科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国和日本两个东亚国家在19世纪末借鉴西方文明进行现代化改革的重要事件。这两个国家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如外来侵略、社会动荡和经济滞后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日两国都积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经验,并试图将其引入本国,推动国家现代化。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中日两国也遇到了各自的困难和挫折,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接下来,本文将探讨这些因素,并对两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

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派?正是因为他没有实权,他想通过新政将权利从慈禧哪里夺过来。再者说了,假如光绪真的成功了,中国当时的资产阶级力量太过弱小,而且国家集中程度不高,君主立宪也很难实现。

中国当时海军排世界第九,日本本来是不敢惹得,只不过慈禧用海军的军费修建了颐和园,海军装备没有更新,而日本购买了新式的炮,结果当然打不过,所以说主要还是军事上的差距。日本武士集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其实和幕府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天皇的地位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也在事实上获得了不少的政治话语权,但是这些话语权到底有多少,又使用了多少?不要过高的估量天皇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天皇作为一个个体在幕府和倒幕派眼中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相反幕府还更加要重视天皇一些,要不然孝明天皇怎么会死的那么不明不白,虽然不能肯定是倒幕派刺杀了天皇,但是孝明的死给倒幕派带来了最大的好处。

1867年1月30日,未满36岁的孝明天皇暴毙。

现在仔细研究一下明治维新就会发现和日本的战国时期其实是很像的,维新前统治日本的是武士维新后统治日本的还是武士,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阶级革命不如说是一场政变。社会中坚阶层的重要性从日本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国家的那个阶层是所谓的士大夫,但是这些人文化水平高,可是武力不行,只会知不会行。日本的武士就不一样既能打又能文的。西方社会靠的是市民阶层,日本靠的是武士,中国靠的是农民。别的国家的革命和改革都是尽量的缓和,越是强力的革命越是问题多。

法国和俄罗斯以及中国是革命过度的典型。变法改革是一件特别需要智慧的事,比革命造反还需要智慧和勇气。其实,清王朝上层精英一点都不傻,从鸦片战争开始,他们就不断在尝试各种改革,或许步子比较小,这一点跟历史书上的说法是不太一致的,但是到了太平天国运动那个年代,就算是最保守的士大夫也知道不变法大家就得一起玩完了,于是步子越来越大。被认为是保守派的慈禧老佛爷直到去世之前还是很关心变法这件事的。不过清王朝的变法改革本身就存在一个悖论,就是清王朝本身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所积累出来的一整套社会运行机制之上的,在这种机制之下,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实现了力量的平衡,底层与上层之间的流动和利益输送都可以实现相对的畅通无阻,这就好像是一件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几乎是最优化了。

改革者需要面对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既要平衡各方利益,又要实现对原有社会运行模式的突破,很像是在跷跷板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人仰马翻。在戊戌变法的过程中,因为步子卖得太大了,很多措施过于简单粗暴,结果导致随着改革的一步步深入,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就一步步削弱,应了那句话,胡搞一时爽,全家火葬场。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

其实教科书结论是没啥问题的,只是教科书的逻辑太简单粗暴了,让我们误以为古人都是傻子,实际上任何一个时代,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让后人知晓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这也不能怪编书的人,因为书上任何一个小段落展开来说都可以写个几万字,还要求能够应付考试,结果就是有话没法好好说。

日本国内的矛盾未必比清王朝小,如果说武士阶层对明治维新具有推动作用,那么也主要是体现在前期,后期光是弹压武士的暴动就足够明治政府喝一壶的了,在人口和国土面积上,日本虽说是个小国,但是其国内各个政治派系之间的复杂矛盾比清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够维持国内的稳定并且实现发展,妥协的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除了重新树立皇权以外,权力的确立也是很重要的,日本在整个的改革过程中,也很注意改革红利的再分配,为了达成妥协,甚至不惜低价贱卖国有资产,以及在宪法文本乃至政治惯例中承认天皇的绝对权力,仅这一点比起戊戌变法就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

谁能代表基层的利益,谁就能掌握实权。表面上戊戌变法和戊辰战争都是希望通过还权力给合法的统治者,但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失去了很多条件了。首先是基层是谁,个人认为只有识字的人口才具有推动社会前进或者倒退的力量,不识字的人口都是盲动,他们的直接领导者代表了他们的意见。那么中国的基层的主力就是小地主和士人。而日本的基层涵盖面广多了。然后是皇帝到底会不会代表基层的利益,值不值得尊,假设这个是真,那么道光时期没有垂帘听政的老佛爷,日本戊辰战争所要的目的,已经失去了两百多年的东西,清朝本来就有,而且一次鸦片战争就把皇权的信用给透支了。

如果不被透支老佛爷也不会成为被寄予厚望的领导者,拥有掌握实权的机会。而老佛爷也在太平天国、捻军(农民起义作为盲动的力量,不是基层,在真正的基层面前他们和洪水差不多)、二鸦把信用透支了。被寄予厚望的人就被转移给众汉臣了。在这种情况下,皇权范畴内的两方都辜负了基层的厚望,戊戌变法想要像日本一样在皇权(如果把老佛爷和幕府对应上的话)中选一个是不可能的,皇权整个都被否定了啊。

清末时期的军队

试想本来日本就能贯彻事实上的万世一系,幕府代表了藩镇联盟,近代史会大不一样,然而地缘决定了这根本不会发生。最后还是基层本身,如果一个基层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那么他们当然不会推动社会进步。当然原因就是:总体性危机。最终也是靠教习农民识字等方式,让原来的“洪水”转化成新的基层,才把旧基层推翻的,自此中国才把日本在戊辰战争交了的作业给补交了。

历史总是那么相似,欧洲中世纪中前期,法兰克三分之后,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走了完全不一样的路,一个不断分权一个不断集权。他们本来相差并不太远,但随着维京海盗和地中海穆斯林海盗的入侵,西法兰克的国王自己没有足够的部队保护领主,还是靠各个封地的领主联合起来才保住了国王;而东法兰克则靠国王强大的军力保住了领主的封地,领主都指望着国王能保护自己,权力更加集中了。从这里开始,几乎奠定了法国和德国今后的路。

日本明治维新时打造的海军

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提出过一个观点:中国改革是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看似由表及里,但困难重重;日本则恰好相反,因此成功。但清朝改革根本不可能从思想改起,郭嵩焘在七十年代就有改革政治的想法,被旧官僚群起攻讦后不了了之,更不用说改革“圣人”的思想了。中国近代的这磨难是非有不可的。但孙文与基马尔的革命却把两个国家引向了不同的道路,值得深思。

中国其实问题差不多,地方势力已经做大,之前是经济方面,后来的太平天国更是使中枢、地方的军事实力失衡,如果不是朝廷占着大义和地方势力自身没有一个权威整合,很可能会如日本,当然,满洲贵族控制政治权力、拥有军事实力,同样是地方派不敢逾越的原因吧。总得来说,地方势力在当地势大,但在中国如此规模的国家里,反而不如朝廷中枢的整体实力。如新军作为一个新兴的松散军事集团,遍布全国后却敢于起义。康梁等人在变法还没取得广泛认可的时候说“中国的变法根本在于吏治”,这句话触动了封建统治阶级最敏感的神经,使得八旗贵胄,封建官僚开始自危,直到触动了慈禧。大久,木户,高杉等人对于日本社会旧的阶级势力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提出了三大政策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巩固维新成果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治维新让日本逐渐走向了近代化的路程

而且在资源方面,日本的资源并不匮乏——至少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改用石油化工之前是不匮乏的。相较于早期举办洋务时连铁矿石都要从德国进口的清政府,日本本土的铁矿不仅埋藏浅、易开采,而且都是储量巨大的富矿,矿石的纯度也非常高。至于年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的银矿;多到能使全亚洲黄金贬值、让忽必烈产生远征念头的金矿;还有从明朝开始就一直作为日本对华最大出口商品之一的铜矿石,这些资源的储量都是远超中国的。所谓的日本资源匮乏,实际上仅仅指20世纪新科技革命后才开始被应用的那些工业原料匮乏,如石油、橡胶等,但是同时期中国也一样没有这些东西——只不过当时我们科技水平和工业发展极端落后,对这些原料的需求量相比日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只靠进口就可以支持极少部分人的需要。

很多文献记载,在百日维新的这段时间中,各项政策并未被很多人接受,社会动荡,秩序混乱,这些并非是封建官僚和贵族们为了说服慈禧而编的谎言,由此可见,步子迈大扯到蛋了也许是失败的原因之一。李鸿章在变法这段时间睿智的躲开了,他支持变法,但这些读书人固执,自负的一面让他深知变法最终会走向失败。儒生不成器,读书人在中国封建社会历次重大变革中,似乎都是负面的影响,这也许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吧。认真的总结,失败的原因会有很多。总归还是那句话:成功造就历史,而不是历史选择成功。

工业革命本就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文明不可能内生出来,因为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科学体系(是体系,不是某些科学成果)无法建立,不能建立科学体系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文明有缺陷,汉字文明缺乏逻辑思维,直接导致数学发展过程中偏计算,少证明。证明是建立数学体系更重要的前提,如果说数学发展水平的高低依赖于计算能力,那么数学体系的建立就直接依赖于证明,看看西欧在17世纪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近代数学体系的构建,而中国从未构建过任何的数学体系。东西方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构建成系统的近代数学体系,这有两条路,一是,自我内部构建,但是2000多年都没有任何进展,显然这是条不可能走出来的路。二是,学习西方,问题是东西方思维差异大,这个学习过程意味着很多的自我否定,是个相当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充满了排斥和抗拒。所以戊戌变法失败才是正常结果,如果一次就成功才是让人无法理解的。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唯一留存下来的成果

那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就很成功?因为日本一直不是内生文明,它一直都是通过吸收外部先进文明进行改造后为自己所用,过去是吸收中华文明为自己所用,到了明治维新的时候只不过换个学习对象,换个老师而已,它在学习上的排斥和抗拒会非常小,社会阻力也小很多,毕竟日本是学习西方,并不是自我创造超越西方,所以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我觉得中国的原因还有清政府的和中国利益不一致。无论是东南互保还是辛亥革命的土崩瓦解,都证明了国家上下离心离德,跟日本的上下一心可谓是截然相反。清政府的最高利益也是维护满人统治,一直在为了维持统治而妥协性进步(洋务运动只为了增强军力,皇族内阁敷衍了事),这跟日本当时全国奋发向上,明治天皇励精图治完全不同。

以上就是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中日学习西方的举措,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中日学习西方的举措,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荀彧: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晚年为何与曹操产生冲突并以绝望而死?

荀彧,是被誉为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智谋,为曹操出谋划策。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晚年的荀彧与曹操产生了冲突,并最终选择了以绝望而死。这个悲剧性的结局

2023-11-11 18:06

荀彧是曹操的谋士,他生病时曹操送了个空饭盒,荀彧为何会因此自杀?

荀彧作为曹操重要的谋士,一直以来都对曹操忠心耿耿。然而,当他生病住院时,曹操送了一个空饭盒给他,这令荀彧十分愤怒和伤心。这个简单的行动背后,是曹操对荀彧的不尊重和轻视

2023-11-11 17:38

荀彧:曹操的第一功臣与“吾之子房”,为何遭遇不幸?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被广泛认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然而,在他辉煌的政治生涯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不幸事件,那就是曹操的第一功臣荀彧与他麾下的得力助手“吾之子房”遭

2023-11-11 17:23

荀彧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的名臣,他聪明睿智,才华出众,为人正直廉洁,被誉为当时的“良相”。然而,尽管他具备了极高的智慧与政治手腕,却在乱世中选择自尽,令人深感惋惜与疑惑

2023-11-11 17:20

三国之谜:荀彧自杀的真相,曹操逼迫还是隐藏的秘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备受瞩目。其中,荀彧自杀的真相一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曹操逼迫的结果,而另一些人则表示,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秘密。无论真相

2023-11-11 16:52

曹操:智勇伟大!空盒暗杀荀彧一瞬间改变世人对曹操的认知!

曹操,这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常被人们称作智勇双全的将领。然而,他的辉煌形象却在一次暗杀荀彧的事件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荀彧接到了一个装着毒药

2023-11-11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