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孝宗违反赵构旨意给岳飞平反?
2023-05-11
更新时间:2023-05-11 11:36:49 作者:知道百科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富有的王朝,但也是数一数二“憋屈”的王朝。除了爱新觉罗家亲手断送了大清朝,迫使我大中华开启了百年屈辱史。就是赵氏家族执掌的宋王朝重文轻武,外敌入侵时只知割地赔款,年年岁岁给异族上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但也不是所有宋人都是孬种,毕竟还有“尽忠报国”的岳元帅和以他为首的南宋“中兴四将”。只可惜孤木难成林,岳飞一腔报国心也只是落得血洒风波亭的下场。
公元1141年岳飞被冤入狱,不久后便被宋高宗赵构亲自下旨处死。直到公元1162年,宋孝宗继位后才为岳飞平反正名,追封谥号“武穆并追封鄂王。
不过宋孝宗继位时宋高宗只是退位并不是驾崩,那么在赵构还在世的情况下,宋孝宗如何不顾太上皇的面子直接为岳飞正名,还追赠谥号?这岂不是忤逆不孝么?
奇怪的是对于侄子推翻自己旨意的行为赵构竟然并没有说什么,这其中的原因就要从宋高宗对岳飞的态度和岳飞的死因说起。
忌惮与猜忌,“不识时务”的岳飞
大宋和金国从建国初始就一直纠缠不休。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皇位是兵变得来的,所以从太祖开始就对武官非常忌惮。
这一原因导致大宋的国策始终是重文轻武,因此在戍守边防上一直处于弱势。
及至“靖康之耻”后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位,宋金两国的纷争仍旧不断。
公元1137年,岳飞一路风刀霜剑披荆斩棘好,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战功卓越的青年将军引起了高宗的注意,他在自己的寝殿里接见了岳飞。经过一段谈话赵构决定将刘光世的五万兵马一并交给岳飞,提拔他以收复中原。
没想到张俊跑到赵构面前挑拨离间,说重用武官,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是违背祖制也是非常危险的。赵构是个疑心极重的人,张俊进言后赵构就提出“前议暂止”。
张俊又跑到岳飞面前讥讽他,岳飞一气之下回了老家给母亲守陵。赵构知道岳飞离职听信了张俊的言论觉得岳飞是在威胁他,目的就是想要得到刘光世的兵权。
赵构想出了一个办法治岳飞,让岳飞的部下李若虚去请岳飞还朝,告诉李若虚如果请不回岳飞就军法处置他。劝了许久岳飞也不同意回去,李若虚怒道:你不过是陛下的臣子,怎么能不服从陛下的命令。如果今日我因你而死,你也不会愧疚吗?为了不连累部下,岳飞只得跟随李若虚回去。
岳飞还朝后也没有受到赵构的重用,而是派遣他驻守江州。同年九月岳飞收到线报金国有意将宋钦宗的太子赵湛放回。岳飞觉得如果赵湛回归会影响高宗赵构的正统地位,就建议高宗尽快立储。
岳飞出于忠君之心,但却犯了作为一名武官的大忌。手握重兵的将军怎么能关心皇帝的继承问题?果然高宗对此更为不满,当面斥责了岳飞,君臣因此更生嫌隙。
自毁长城,为和谈处死岳飞
一方面宋朝君臣失和,另一方面金国朝内也发生了权力的更替。完颜宗翰失势,几方争夺权力无暇他顾,新政权开始向宋朝提出合议。
原本宋庭内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岳飞等主战的将领希望一鼓作气将金国赶出大宋,收复失地一雪靖康之耻。
但是赵构就是想和谈,秦桧更以宰相之身代天子向金使行跪拜礼“奉表称臣”。不仅承认宋是金的“藩国”还岁岁纳贡。
对于赵构和秦桧这对君臣失望透顶的岳飞上书说:你们要合议我管不了,但我绝不附和。岳飞不仅不接受朝廷加封的官职甚至直接辞官不干了。但是以赵构对岳飞的猜忌又怎么会放他解甲归田呢?果然批示不允。
1139年,占尽便宜的金国还不满足,撕毁合约又挑起两国战事。赵构无奈之下重新启用韩世忠、岳飞等一干武将。
岳飞之前辞官行为已经让身为皇帝的赵构非常反感,现在只是不得不用他,但对于岳飞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
一个人如果从内心讨厌和猜忌另一个人,那是怎么样都会看他不顺眼的。所以对于岳飞的忠贞和才能都视而不见。而一旦有利用价值赵构毫不犹豫地将岳飞卖了。
公元1141年,打了三年仗的金国发现没有办法完全灭了宋朝,再次要求与宋议和。赵构巴不得金国停战,忙不迭地就要答应。但是金国的领导者恨透了岳飞,如果不是岳飞估计这会儿整个南宋朝廷都已经到手了,还用议和?
完颜兀术提出要求,议和可以,必杀岳飞!
为了苟延残喘,赵构和秦桧开始一系列陷害岳飞的计划。将他撤官后不久就以“谋反”罪名直接下狱。岳飞在狱中受尽刑讯折辱,悲愤难当也不肯屈从。
对岳飞的审讯没有一点“实锤”让赵构、秦桧君臣都非常焦急,万俟卨则提出直接将岳飞处斩,岳飞儿子岳云流放。而高宗给的批复是岳飞赐死,岳云斩首。
岳飞死后,赵构和秦桧急忙忙去抄了岳家,满以为能收获一笔补充国库。没想到岳飞家竟然什么都没搜出来,岳飞的清廉让赵构和秦桧诧异的同时也对赵构有所触动。
平反冤案也是政治目的
岳飞以一个“可能有”的谋反罪被赐死,这大大打击了百姓对朝廷的信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赵构赐死了岳飞虽然不至于动摇国本,但全国上下,朝廷内外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心怀义愤的不在少数。
而以岳飞性命换来的《绍兴和议》并没有给大宋带来长治久安,仅仅过了二十年完颜亮就反悔跟大宋再次兵戈相向,幸亏虞允文打败金军,为宋廷获取片刻喘息时间。
赵构不算是一个彻底的昏君,他不想让国家陷于危难之中,但又不喜欢管理国家。于是赶紧禅位给侄子赵昚,让自己摆脱这个大包袱。
赵昚继位以后同样面临着金国的威胁,但是再谈合议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合议不了那就只能打。打仗需要指挥官,名将岳飞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哪位将军还敢奋不顾身?所以为岳飞平反就成了鼓舞士气安定军心的最佳手段。
赵昚对赵构还是非常孝顺的,为岳飞平反他是征询了赵构的意见的。赵构对于岳飞的冤屈再清楚不过,只是因为当年自己的那一点猜忌导致岳飞殒命。
时隔多年,赵构的气也早已平复。又正是国内主战派占上风,要向金国宣战,所以赵构并不介意为岳飞平反正名。但是绝对不能连累自己,所以在赵昚的诏书中就出现了因为太上皇对岳飞念念不忘才得以平反。
赵昚在整个平反的过程中都未提及赵构,主要是追责秦桧。其实赵昚针对岳飞的一系列行为不能算是平反。如果平反首先要承认原案是错的。按当时太学生们所提,宋高宗要下罪己诏。但是赵昚从始至终都没有承认过宋高宗的错误。所以宋高宗赵构自然也没必要反对。
小结:
对于岳飞来讲没有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而是死在了自己君主的算计下这不能不说是遗憾。没有收复失地是岳飞一生的遗憾,至于身后是否能够平反恐怕他并不在意。毕竟“天日昭昭”,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