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兄逼父取得皇位,违背人伦,为何仍被视为明君?
2023-09-15
更新时间:2023-09-15 10:20:01 作者:知道百科
明君与私德的关系并不大,我们在称赞一位皇帝是明君时,更多的是表扬他作为皇帝的贡献和功绩,而并非他作为儿子、弟弟是否做到了严格遵守礼节。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皇帝心地善良,但治国无方,那么哪怕他尊敬长辈、亲善兄弟,在礼数方面做到完美,也最多被叫作“仁君”,而不能说是“明君”。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上做到了任人唯贤、从善如流,他提倡科举,让大量的优秀人才得以跻身政坛,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在经济上,他鼓励农业生产,用均田制推动了土地的开垦,此外,他还以身作则,提倡戒奢从简。军事上,他任用李靖等杰出将领,在对突厥和高句丽的战争中取得了优异的胜果,并且是恩威并施,将武力征讨和怀柔政策相结合,被草原各部尊为“天可汗”就是这一方法成功的重要体现。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出发,李世民在位期间的统治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按照这一标准,那么即使是玄武门之变,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的是促进作用。我们称呼唐太宗为明君,是因为其统治英明,在位期间政治清明,与此相比,他个人行为不符合当时或现在的价值观,并不会影响太多。
其次,小编认为玄武门之变并不能成为批评李世民的依据。李世民发动兵变的根本原因,于李渊在乱世采用盛世的继承制度。乱世当中,强者为王,有功者得赏;在太平盛世,血缘为王,嫡长子继承。隋朝末年,李世民劝说李渊于太原起兵,并在此后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按照功劳来说,他担任太子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李渊当上皇帝后,却非要立统一过程中没立下什么大功的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对李世民而言显然是不公。
另,当时的情况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也并非善类,在玄武门之变的三年前,李建成等人就已经在暗中招募和培养死士,并且在宫中讨好嫔妃,引导宫中上下反对李世民。甚至,李元吉还曾派心腹藏在卧室中,打算直接对李世民下手,还是李建成害怕刺杀失败才制止。从这一点看,如李世民不趁早做出反击,恐怕是迟早难逃被杀的命运。
与其说玄武门之变是他夺权,不如说是一种出于自卫目的的反击。当然,上文的说法出自《旧唐书》,我们不能完全认可其真实性,不过当时李建成虽为太子,但论功绩、威望、能力都不如李世民,会做出暗杀和引导李渊疏远李世民的行为是非常说得通的。
至于逼父,上文提到,唐朝得以建立的首功在李世民,而李渊自己能当皇帝已经是李世民恪守孝道的表现。在选定继承人时,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的举动是错误的,后来李建成拉拢宫中妃嫔,李渊受其劝说疏远李世民也是错误的。对于要害自己的兄弟,李世民选择了以直报怨,对于屡屡做出错误决定的父亲,他却保持了尊敬,尽了自己作为儿子的义务。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八年(634)时李渊曾以太上皇的身份与西突厥使者、李世民夫妇及群臣欢宴。在宴席上,李世民对父亲自称为“臣”,还表示“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作为儿子的他在人前人后给足了父亲关爱和尊敬,连著名的大明宫最初都是他为了给父亲避暑而建。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在文治武功方面立下的功劳,也足够让他被称为明君,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赞了。